- 年份
- 2024(7707)
- 2023(11032)
- 2022(8543)
- 2021(7584)
- 2020(5862)
- 2019(12883)
- 2018(12833)
- 2017(24240)
- 2016(12917)
- 2015(14392)
- 2014(14571)
- 2013(14464)
- 2012(13487)
- 2011(12487)
- 2010(12875)
- 2009(12133)
- 2008(11560)
- 2007(10730)
- 2006(10173)
- 2005(9363)
- 学科
- 济(83906)
- 经济(83846)
- 农(49148)
- 业(36020)
- 农业(32965)
- 管理(27293)
- 地方(25652)
- 业经(22164)
- 中国(21195)
- 方法(19259)
- 数学(16979)
- 数学方法(16908)
- 发(15334)
- 企(14501)
- 企业(14501)
- 地方经济(13881)
- 学(12851)
- 农业经济(12586)
- 发展(12464)
- 展(12452)
- 制(12253)
- 环境(10512)
- 融(10247)
- 金融(10246)
- 体(9931)
- 策(9704)
- 财(9558)
- 村(9554)
- 农村(9531)
- 及其(9509)
- 机构
- 学院(194089)
- 大学(187562)
- 济(95106)
- 经济(93421)
- 研究(74241)
- 管理(68675)
- 理学(58109)
- 中国(57606)
- 理学院(57453)
- 管理学(56562)
- 管理学院(56209)
- 农(50579)
- 科学(41779)
- 京(39391)
- 农业(37921)
- 财(37248)
- 所(37160)
- 中心(34370)
- 研究所(33373)
- 业大(32548)
- 江(31356)
- 经济学(29887)
- 财经(28863)
- 经济学院(26646)
- 范(26623)
- 师范(26441)
- 经(26098)
- 院(25394)
- 北京(24648)
- 州(24402)
- 基金
- 项目(123620)
- 科学(97126)
- 研究(96630)
- 基金(87715)
- 家(75695)
- 国家(74931)
- 社会(64777)
- 科学基金(63353)
- 社会科(60871)
- 社会科学(60857)
- 省(49755)
- 基金项目(46200)
- 教育(41272)
- 编号(40624)
- 划(39402)
- 自然(35282)
- 自然科(34359)
- 自然科学(34353)
- 自然科学基金(33720)
- 资助(33353)
- 成果(32647)
- 发(31505)
- 农(29990)
- 课题(28051)
- 重点(27896)
- 国家社会(27726)
- 部(27250)
- 发展(26838)
- 展(26445)
- 创(24918)
- 期刊
- 济(124999)
- 经济(124999)
- 研究(62490)
- 农(57553)
- 中国(45686)
- 农业(38925)
- 学报(28357)
- 科学(27675)
- 财(25558)
- 业经(24497)
- 大学(23285)
- 管理(23076)
- 融(22675)
- 金融(22675)
- 学学(22099)
- 教育(19266)
- 经济研究(18273)
- 技术(17911)
- 业(17728)
- 问题(17409)
- 农业经济(15058)
- 农村(14825)
- 村(14825)
- 财经(14790)
- 世界(14058)
- 经(13026)
- 经济问题(12426)
- 技术经济(11407)
- 版(11210)
- 资源(10447)
共检索到315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关付新
农业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影响我国农村发展的基本途径。在解读经济全球化含义的基础上,研究我国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问题。中部地区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形成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其在入世推动的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在“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下,产生特殊的政策响应效果,导致中部地区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传统农业改造,加速中部地区的农业国际化,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点和经济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文尚卿 刘玉清
当前,中部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要抓好以下几点:一、坚持以规划为基础,建设农民新家园;二、必须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服务优势;三、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切实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农村新经济;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农村新风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 路径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华兴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国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鉴于我国区域差异很大,各地的发展环境也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地区在各个阶段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必然有差异。中部地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区域,经济发展总体上刚刚跨入工业化中期,"三农"问题相当突出,本文就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重点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中部地区 新农村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文科 刘田喜 陈汉华 邓贤斌
本文概括了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初见雏形的十种典型模式,着重分析了十种模式的共同路径,即围绕完善宜居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两个基本目标,突出四个重点:一是以农民向城镇和新社区集中为起点,大力推进"三个集中",努力提高"三化水平";二是从农民住房建设和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入手,软件、硬件建设配套推进;三是以培育特色产业为中心,壮大支撑新农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四是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调动农户、集体和社会参与建设新农村及发展农业生产的多个积极性。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典型模式 共同路径 中部地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云彦 朱金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外商直接投资不断扩展,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以劳动密集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制造业发展迅速,这些地区正在以一种反梯度模式进行着其特殊的"再工业化"过程,并形成对内地国有部门和传统工业地区的刚性就业替代。人口外迁、就业萎缩、经济地位下降,中部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正在显现被"边缘化"的趋势。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FDI 就业 区域 人口迁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章洪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学愚 张新圆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汨罗市弼时镇弼时村和湖南省湘阴县文星镇乌龙社区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和比较分析,深度思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认为新农村建设正走向往农村社区建设的转型时期,必须在干部培训、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社会资本培育和农村社区企业发展诸方面给予支持。
关键词:
农村村委会 农村居委会 社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庆玮 孙松阁 李志海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加大,农民对农村金融的需求日益迫切,中部欠发达地区资金缺乏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农村金融 新农村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月珍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发展农村经济这条主线,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经济 科学发展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鲍宏礼 管竹笋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新农村建设 “三农”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荣锦 孙国才
本文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的田园化理念,阐述了田园化理念下农村的现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工业建设和城镇建设,并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贯彻这一理念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文科
中部传统农区新农村建设相对于东部、西部地区而言具有特殊性:一方面,由于工业化水平较低,建设起点低于工业化水平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另一方面,由于肩负着保障全国粮食安全的重任,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任务的艰巨和复杂程度超过了西部。本文在反思中部地区过去农村建设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中部地区应走出或工业化或农业强省的两难抉择,以加快非农化进程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中部 传统农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启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本文以200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问题。本文认为,信息鸿沟是我国城乡差距逐步拉大的重要原因;农村信息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红军
本文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作用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机制和农产品交易效率提升机制以及相应的具体途径。结果表明,在这两个经济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下,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向现代化转型,但如果不彻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农民迁移和就业方面的歧视,城乡收入差距并不一定会随之缩小。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从另一面表明,在二元结构、工业和城市偏向政策下,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机制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而间接促使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财政和金融支持也难以有效地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这意味着,彻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破除阻碍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各种制度和障碍确应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唐廷华
由于种种原因,支持新农村建设仍然存在金融缺位或失位现象,如何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巨额资金需求与资金有效供给不足矛盾,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本文拟从四川省眉山市农村资金供需现状出发,探索农村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资金需求 欠发达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