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24)
2023(13630)
2022(11150)
2021(9999)
2020(8087)
2019(18254)
2018(18046)
2017(33472)
2016(17878)
2015(20190)
2014(20156)
2013(20105)
2012(19149)
2011(17922)
2010(18211)
2009(17037)
2008(16783)
2007(15045)
2006(14154)
2005(13722)
作者
(52456)
(43652)
(43412)
(41706)
(28147)
(20745)
(19646)
(16870)
(16818)
(15667)
(15168)
(14460)
(14316)
(14243)
(13737)
(13632)
(12995)
(12664)
(12664)
(11984)
(11500)
(10653)
(10648)
(10284)
(9941)
(9910)
(9650)
(9568)
(8775)
(8631)
学科
(101306)
经济(101205)
管理(45320)
(42289)
中国(32629)
(30973)
企业(30973)
方法(29588)
地方(27478)
数学(25568)
数学方法(25345)
(25050)
业经(21536)
(18048)
贸易(18026)
(17841)
(17590)
(17441)
农业(16938)
(16585)
银行(16570)
(16553)
金融(16553)
(16432)
地方经济(16312)
(16223)
(15957)
环境(14092)
(12561)
产业(12353)
机构
大学(265134)
学院(262686)
(126961)
经济(124685)
研究(105931)
管理(92318)
中国(83577)
理学(76456)
理学院(75485)
管理学(74363)
管理学院(73837)
(58972)
科学(58291)
(57088)
(53734)
研究所(47941)
中心(46488)
财经(43645)
(42091)
经济学(41557)
(40973)
(39637)
北京(39148)
(37710)
(37459)
师范(37159)
经济学院(37058)
(33352)
业大(32067)
财经大学(31998)
基金
项目(160524)
科学(127587)
研究(122204)
基金(117362)
(101659)
国家(100807)
科学基金(85325)
社会(81891)
社会科(77783)
社会科学(77767)
(59680)
基金项目(59350)
教育(54779)
(50660)
自然(49518)
资助(48406)
自然科(48397)
自然科学(48385)
编号(47559)
自然科学基金(47553)
(41415)
成果(40898)
重点(37054)
(36613)
国家社会(35695)
课题(35055)
发展(34693)
(34151)
中国(32982)
(32576)
期刊
(157176)
经济(157176)
研究(95481)
中国(64523)
(41730)
(40444)
管理(39564)
学报(36891)
科学(36429)
(33105)
金融(33105)
教育(32719)
大学(29173)
农业(27327)
经济研究(26853)
学学(26637)
技术(23645)
财经(23249)
业经(22923)
问题(20660)
(20422)
(18931)
国际(17867)
世界(17589)
(15485)
技术经济(14724)
图书(13592)
经济问题(12827)
统计(12624)
(12415)
共检索到446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沈洪明  
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的改革与开放不是孤立的,它与经济全球化有着密不可分的、互为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并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因此,正确认识当今国际环境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对思考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金中夏  
现在经济增速正在缓中趋稳,但不少人心里有点没底。其实,前些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一度达到12%以上,那也有问题,主要是由大量的进出口顺差多拉动了几个百分点,比潜在增长率高了不少。现在增长速度回落,我们不需慌张。如果现在的潜在增长率是8%,那实际增长率略高于7%是正常的。现在一些调控措施的力度比我们想象的大,比如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树标  
根据《中国2010远景规划》,未来20年内中国经济仍将保持8%左右的高速增长。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能源消费量会越来越大,谁将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足够的能源,便成为国内外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钱捷  邵宏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越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利弊参半的双刃剑,但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全球化进程的利大于弊。人口众多曾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资源和市场的全球性重新配置正在把这一劣势转化为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巨大市场潜力优势。经济全球化同时意味着经济运行规则的一体化,在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演进过程中,对外开放效应大于自我改革效应。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齐惠卿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为FDI),指一个国家的厂商有选择地向另一个国家投入资金、机器设备、技术以及其他无形资产,进行生产经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卫兴华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80周年 ,本刊特邀请在京的部分经济学家 ,围绕“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学发展”这一主题 ,撰写了一组文章 ,以作纪念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连成  李作双  
经济自由主义的全球扩张,使以跨国公司为中心的全球自由投资体系逐步确立。在这一进程中,投资自由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积极融入全球经济,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投资自由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效应日益凸现。然而,投资自由化在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因此,总结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努力构建"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的双向开放新格局,仍是中国的现实选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白卫星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及思考白卫星老话得重提──农业和农村问题近两年,中国经济形势看好。但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又困扰着经济发展。同时,粮食价格突然暴涨,人们眼前似乎迷漫着一团迷雾。第一,摆脱双重压力下的粮食问题。多年来,我国面临着双重压力的粮食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远红  罗予东  
《京都议定书》的制定迎来了经济发展的低碳时代。文章分析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中国应当确立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效目标,推进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将有效降低碳排放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最终建立环境友好、人居和谐的低碳社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科片《1991~2010年经济发展思路》课题组  
五、工业发展速度与结构变动趋势 (一)工业发展速度与相关因素 在本世纪最后10年和下世纪前10年,我国工业均以高于经济增长率的速度增长。整个20年的增长速度分两个阶段,1991~2000年为第一阶段,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到2000年,工业增加值为21912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3%。2001~2010年为第二阶段,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6%。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45583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1991~2010年经济发展思路》课题组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取得长足进步。从现在起的未来15年,将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设想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发展战略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21世纪初我国能否跻身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之列。为此,本刊刊登一组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文章作者对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政策选择及工业化、城市化战略等问题各抒己见。本刊希望能以此有助于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更深入研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泊溪  
200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是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又是实行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开头年。将是经济全球化有重要推进的年份,将是中国的发展和改革有重要突破的年份,是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年份。 今年的发展思路要体现战略要求,发展政策要体现“十五”时期的目标要求。特别是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政策要做出正确选择。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车春鹂  高汝熹  
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中国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国的经济增速减缓固然与全球金融危机有关,但中国经济自身发展方式累积的问题也不容小觑。长期以来中国采取的是"赶超型尾灯式"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其负作用如高投资、低消费、产业结构失衡以及外贸依存度过高等也十分明显。中国经济要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就必须将"赶超型尾灯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均衡型创新式"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舫舸  
一、引言2014年11月1—2日,受国家社科基金委托,由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7家期刊联合主办,云南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7家期刊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武汉大学《经济评论》、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家》、首都经贸大学《人口与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