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95)
2023(9727)
2022(7637)
2021(6827)
2020(5479)
2019(12260)
2018(12153)
2017(22819)
2016(11811)
2015(13720)
2014(13739)
2013(13650)
2012(12791)
2011(11985)
2010(11842)
2009(11256)
2008(10920)
2007(9526)
2006(8965)
2005(8482)
作者
(34431)
(29020)
(28860)
(27657)
(18704)
(13640)
(13092)
(11238)
(11097)
(10205)
(10063)
(9473)
(9405)
(9388)
(9113)
(8956)
(8625)
(8280)
(8263)
(7680)
(7490)
(6971)
(6966)
(6635)
(6586)
(6523)
(6183)
(5959)
(5768)
(5683)
学科
(81051)
经济(80995)
管理(29146)
方法(25798)
(25340)
数学(22814)
数学方法(22729)
中国(22066)
(21654)
贸易(21641)
(21008)
地方(19558)
(18036)
企业(18036)
(16027)
业经(14760)
地方经济(12901)
(12176)
关系(11494)
(11120)
(11022)
(10846)
金融(10846)
(10564)
环境(10555)
农业(10538)
(9924)
银行(9917)
产业(9824)
(9746)
机构
大学(186074)
学院(184159)
(101946)
经济(100582)
研究(74235)
管理(64059)
中国(57047)
理学(54237)
理学院(53598)
管理学(52914)
管理学院(52558)
(41092)
(39369)
科学(38433)
(36714)
经济学(35439)
财经(33138)
研究所(33137)
经济学院(31841)
中心(30764)
(30296)
(26471)
(26007)
北京(25737)
(25259)
财经大学(24453)
(23246)
师范(23094)
科学院(23009)
(22350)
基金
项目(114803)
科学(91811)
基金(87004)
研究(86552)
(75318)
国家(74812)
科学基金(63382)
社会(61163)
社会科(58300)
社会科学(58289)
基金项目(44043)
(40135)
教育(37538)
资助(35915)
自然(35838)
自然科(35030)
自然科学(35021)
自然科学基金(34447)
(34056)
编号(31821)
国家社会(27982)
(27569)
(27297)
中国(26747)
重点(26364)
成果(26338)
教育部(24081)
发展(23812)
(23497)
人文(22995)
期刊
(118003)
经济(118003)
研究(65367)
中国(35596)
(28841)
管理(26238)
(24577)
科学(24346)
学报(24308)
经济研究(22316)
(20078)
大学(19583)
(19388)
金融(19388)
国际(18921)
学学(18471)
财经(18099)
问题(17164)
农业(17052)
(16000)
业经(15520)
世界(15125)
技术(14961)
教育(13394)
技术经济(10992)
(9883)
统计(9750)
经济问题(9610)
(9589)
贸易(9589)
共检索到296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林生  
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基础是产业内分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对经济生活国际化作过十分精辟的论述,阐明了这个历史趋势是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发展的。产业革命即第一次科技革命塑造了19世纪的国际分工,即英国作为工业的太阳与广大农业和原料附庸之间的分工,从而就像《共产党宣言》所说,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第二次科技革命又导致了工业国之间的水平型分工。例如,英国的优势在钢铁、造船、采煤等工业,德国则擅长电气、化学等工业。二次战后,除了上述的垂直型和水平型分工,第三次科技革命又使国际分工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并占了主导地位,这就是产业内分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林生  
在20世纪行将结束时,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我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与日俱深。本文拟从对外贸易的角度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富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金山  黄智立  
区域经济合作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如何,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引力模型,以中国及其贸易伙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2000-2010年1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区域经济合作对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合作组织对中国对外贸易整体上呈促进作用;而WTO对中国对外贸易的促进力度相对最小,甚至对中国的进口起阻碍作用;区域经济合作凭借着其对国际贸易更强的推动力,正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绊脚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牛宝俊  
经济全球化形成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中国加入 WTO,必将加快其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因而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体系的建立及其调整是 2 1世纪我国农业经济和贸易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梁衍开  
本文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已经成为亚洲地区其他国家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在地区产业分工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需要深入研究,调整对外贸易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尽快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采取强有力措施促使沿海出口的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产业聚集,提高技术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实现国内企业在加工贸易范围内的升级换代;更加积极地参与区域性的金融、贸易和经济合作;继续成功地执行“入世”承诺;审慎对待汇率调整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敬  
198 0年以来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头强劲 ,使得许多国外学者认为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继英国、美国、日本后的第四个世界工厂。但笔者认为 ,仅仅从一国出口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就判断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过于差强人意。本文运用特化系数和出口竞争力指数对中国的制成品出口进行实证分析 ,从而判断中国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 ,并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潘悦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创造了人类贸易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借助全球产业链上的增长与发展获得的。2008年金融危机开启了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出诸多新变化,给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中特别指出,“要加快从贸易大国走向
关键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苑琳  孟繁芸  
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规模持续增长,自贸区建设稳步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贸易格局逐渐形成。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贸易高速发展、跨境电商与"一带一路"建设等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新亮点。近年来,美、英等大国反全球化浪潮渐高,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与挑战。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提高产品质量、推进跨境电商发展、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打造我国对外贸易的新优势,将是稳定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策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潘悦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创造了人类贸易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借助全球产业链上的增长与发展获得的。2008年金融危机开启了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出诸多新变化,给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中特别指出,"要加快从贸易大国走向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李清柳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加强,我国面临加入WTO形式下,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以提高国民经济实力和我国的国际竞争优势。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出发,探讨我国如何从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通过对我国经济比较优势与国际竞争力分析,说明我国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对外贸易发展必然要从比较优势导向转化为竞争优势为导向。文章指出了我国出口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提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魏浩  
本文利用1978—2007年期间的统计数据,借鉴并融合不同学科的经典研究方法对世界36个主要国家地区之间的对外贸易差异以及中国在差异演变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1978—2007年期间,国家间对外贸易的绝对差异越来越大,相对差异呈波浪式下降;美洲、欧洲和亚洲三大洲对外贸易的差异日益下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对外贸易差异基本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发达国家的内部差异始终大于发展中国家的内部差异;国家间对外贸易的差异风险日益下降;对外贸易发展领先的地区基本保持稳定;中国对缩小国家间对外贸易差异的作用基本上都从"有利"变为"不利",自从2004年以来,中国的作用基本变为"不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玉宗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智力为生产基础、交换核心和发展动力的社会经济。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更加紧密,对外贸易将出现新的世界格局,产生新的结构,达到新的水平。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焦方太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必须实现从一元化思维模式到多元化思维模式的转变。本文探讨了市场化与多元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具体分析了在对外贸易领域里实现贸易主体、贸易内容、贸易市场的多元化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多元化对一元化的取代,并不只是外延上的扩展,而是一种层次上的深化、结构上的优化和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