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71)
2023(18763)
2022(15728)
2021(14485)
2020(12028)
2019(27191)
2018(27157)
2017(51319)
2016(27998)
2015(31500)
2014(31740)
2013(31125)
2012(28824)
2011(26291)
2010(26626)
2009(24920)
2008(24210)
2007(21605)
2006(19455)
2005(17686)
作者
(82413)
(68466)
(68154)
(64602)
(43820)
(32807)
(30938)
(26864)
(26037)
(24665)
(23264)
(23148)
(21911)
(21870)
(21168)
(20971)
(20317)
(20077)
(19595)
(19594)
(17338)
(17004)
(16657)
(15746)
(15498)
(15232)
(15221)
(15199)
(13917)
(13476)
学科
(128761)
经济(128625)
管理(78078)
(72991)
(59465)
企业(59465)
方法(48162)
数学(40469)
数学方法(39971)
中国(35790)
(32537)
地方(31665)
业经(28791)
(27235)
(27227)
贸易(27209)
(26306)
(26109)
(22033)
农业(21788)
理论(20358)
(19301)
银行(19250)
(19182)
金融(19180)
(18694)
(18529)
环境(18523)
地方经济(17597)
(17569)
机构
大学(403915)
学院(403237)
(166502)
经济(162803)
管理(151569)
研究(143590)
理学(129315)
理学院(127774)
管理学(125361)
管理学院(124660)
中国(107306)
科学(87904)
(87837)
(74412)
(73582)
研究所(66486)
(65540)
中心(63487)
(61420)
财经(58636)
业大(58029)
北京(56238)
(56045)
师范(55517)
(53015)
(52038)
农业(51010)
经济学(50304)
(50029)
经济学院(44930)
基金
项目(263583)
科学(205795)
研究(194785)
基金(188412)
(163890)
国家(162468)
科学基金(138229)
社会(122203)
社会科(115645)
社会科学(115617)
(103075)
基金项目(98837)
教育(89284)
自然(87802)
(86333)
自然科(85733)
自然科学(85712)
自然科学基金(84166)
编号(80219)
资助(77912)
成果(66385)
(59761)
重点(59238)
(57315)
课题(56237)
(53976)
创新(50331)
国家社会(49903)
科研(49518)
教育部(49149)
期刊
(197213)
经济(197213)
研究(126134)
中国(83580)
学报(63612)
(61385)
管理(59197)
科学(58501)
(55516)
教育(50085)
大学(48202)
学学(45025)
农业(42502)
(37926)
金融(37926)
技术(36276)
经济研究(32073)
业经(31776)
财经(29088)
问题(25892)
(25074)
(22789)
图书(22394)
(22100)
国际(20628)
技术经济(20498)
世界(19080)
理论(18820)
商业(18809)
科技(18710)
共检索到623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魏嵩寿  俸雅琼  
本文从实证和理论两方面阐析了中澳双边贸易的加快发展及其缘由,并指出当前还存在着影响两国贸易关系的一些不确定因素。针对上述情况,对进一步增强双边贸易关系提出建议,以期有益于巩固和加深中澳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培基  
1972年10月,中国与德国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获得迅速发展.1989年,两国关系出现了暂时困难,经贸活动也受到一定影响.但是,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两国关系正在恢复之中.近几年两国贸易继续逐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鹏  李荣林  
外国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引力模型,对14个主要投资国1984年至2004年对华投资与双边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引进的外国直接投资总体上促进了贸易的增长,但是各国直接投资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却有着明显差异。日本、美国、韩国、德国、我国台湾地区和我国香港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是贸易促进型的,我国澳门地区、马来西亚、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荷兰、英国和新加坡的外国直接投资是贸易替代型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志刚  韩丽丽  魏浩  
本文利用1996-2006年期间的统计数据,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俄两国的贸易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初级产品生产上,俄罗斯处于比较优势,中国处于比较劣势;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上,中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俄罗斯处于比较劣势;在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上,虽然两国都不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但中国明显比俄罗斯更具后发优势;中俄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贸易联系,且产业内贸易多于产业间贸易,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俄之间存在着互补性贸易,但在不同的行业或产品中存在较大差异,两国初级产品存在的互补关系最为明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鑫茹  陈锡康  段玉婉  杨翠红  
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外资企业在东道国经济发展和贸易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生产活动依赖于大量的外国要素投入,由此产生要素收入跨国分配现象。现有的贸易总值和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忽视了资本、劳动等要素报酬的属权性质,在此基础上衡量贸易收益和贸易平衡将失之偏颇。为此,本文利用反映要素国别属性的国际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全球收入链研究框架,提出收入链分解模型,并实证分析中国、美国、欧盟之间的双边贸易平衡。2014年的核算结果显示,国民收入视角下中美贸易顺差为1526亿美元,比贸易总值和增加值视角下的顺差分别缩小35%和18%;中欧贸易顺差为332亿美元,分别缩小63%和48%;欧美贸易顺差也大幅收窄。若以贸易收益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衡量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国民收入视角下中美、中欧贸易的双边经济贡献之差相比增加值视角也有所减小。本文借助收入链研究补充和修正贸易核算,揭示贸易总值和贸易增加值口径对主要经济体间贸易失衡程度的夸大,突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相互依存、合作共赢的贸易事实,对于缓和经贸摩擦、对抗"逆全球化"思潮、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红  
中澳双边贸易特点及贸易利益研究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张建红实质性的中澳贸易始于60年代。1972年12月中澳正式建交后,两国的双边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澳双边贸易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绝对量来看,中澳双边贸易发展迅猛,但相对于中国对外贸易...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曾珠  
中日韩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日韩三国的必然选择。而贸易一体化又是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分别阐述了中日、中韩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和趋势,然后对中日韩贸易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最后为各国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玉英  
发展中的中俄双边贸易程玉英中俄两国是边界线交界最长的两个相邻的大国。自1992年以来,两国高层领导人多次互访,政治经济关系较为协调。两个国家都从自身的特点和经济状况出发,采取与本国具体情况相适宜的方式进行改革,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双边都经历了较为长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仲达  刘璐  余壮雄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近年中国外交理念探索性的新尝试。本文对外交部官方辞令进行提炼,构建出衡量中国与贸易各国外交亲疏的时变等级指数,并从外交建立渊源、外交维系过程两个维度论证其有效性。基于一个包含外交因素的贸易引力模型,本文提出了"外交—贸易"驱动假说,继而利用1992-2013年中国与166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为这一假说提供系统性的经验证据。研究表明,外交关系每提升一个等级,中国对他国商品的开放程度显著提高23%;即使考察了外交内生问题、模型时点转变以及指标更替等多个方面,仍能够证实假说成立,确保了结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外交驱动作用不仅表现为"倒U型"的非线性传导模式,而且存在显著的"强国"与"弱国"结构突变机制,即弱国外交以发展经济为主、强国外交重视泛经济层面的转型调整。这一结果意味着,在总体国际关系趋好的大形势下,中国的外交力量呈现"从经济转向泛经济合作"的大国格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蒙双边贸易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中蒙双边贸易关系迅速发展,合作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在回顾中蒙双边贸易合作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双边贸易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前景展望,把握两国贸易合作的发展大趋势,深入分析影响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化解问题和风险的对策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郭素娟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作为"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之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亚洲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印双边贸易稳步增长,贸易额不断扩大,但双边贸易摩擦不断,两国贸易合作还存在一些阻碍。本文阐述了中印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中印双边贸易合作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在此背景下对中印双边贸易合作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东阳  杨殿中  
本文在文献回顾和现状描述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协整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与双边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与双边贸易之间具有显著的互补关系,属于顺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大于进口效应;直接投资的双边贸易促进效应的强弱排序依次是塔、吉、乌、哈和土。本文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郑国富  
1950年6月8日,中缅两国正式建交。1988年缅甸军政府上台,西方国家对缅甸采取严厉的经济制裁,中缅两国关系继续保持友好发展。25年来,中缅双边贸易合作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缅甸民主化改革浪潮下,中缅双边贸易合作面临巨大挑战。基于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及地缘经济互补优势,未来中缅双边贸易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邵娟  
中国与欧盟互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近年来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大,相互投资也大幅增加,商品贸易互补性强。但是,中欧贸易不平衡、贸易摩擦增加以及劳动力价格与货币汇率的变化都影响着中欧双边贸易。政府与企业双方面要利用好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影响,继续深化中欧双边合作,创造开放、共赢的局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邵娟  
中国与欧盟互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近年来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大,相互投资也大幅增加,商品贸易互补性强。但是,中欧贸易不平衡、贸易摩擦增加以及劳动力价格与货币汇率的变化都影响着中欧双边贸易。政府与企业双方面要利用好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影响,继续深化中欧双边合作,创造开放、共赢的局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