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7)
- 2023(11293)
- 2022(9190)
- 2021(8096)
- 2020(6855)
- 2019(15418)
- 2018(15364)
- 2017(29968)
- 2016(16530)
- 2015(19108)
- 2014(19646)
- 2013(19537)
- 2012(18375)
- 2011(16770)
- 2010(17262)
- 2009(16516)
- 2008(16337)
- 2007(15213)
- 2006(13887)
- 2005(12913)
- 学科
- 济(92968)
- 经济(92888)
- 管理(44608)
- 业(42062)
- 企(32347)
- 企业(32347)
- 方法(32324)
- 数学(28306)
- 数学方法(28019)
- 中国(23246)
- 农(22707)
- 地方(22346)
- 业经(18594)
- 财(18179)
- 学(18135)
- 制(15657)
- 农业(15090)
- 地方经济(13966)
- 贸(13837)
- 贸易(13829)
- 易(13320)
- 银(12659)
- 融(12652)
- 金融(12647)
- 银行(12630)
- 和(12147)
- 行(12057)
- 环境(11634)
- 发(11550)
- 体(11247)
- 机构
- 大学(254022)
- 学院(253533)
- 济(115709)
- 经济(113332)
- 研究(92739)
- 管理(90136)
- 理学(75743)
- 理学院(74821)
- 管理学(73494)
- 管理学院(73008)
- 中国(70802)
- 科学(55146)
- 京(54057)
- 财(51993)
- 所(48881)
- 农(44100)
- 研究所(43834)
- 中心(41750)
- 江(40844)
- 财经(40597)
- 经济学(37372)
- 经(36471)
- 业大(35658)
- 北京(34762)
- 农业(34343)
- 范(34284)
- 师范(33986)
- 经济学院(33381)
- 院(32074)
- 州(31940)
- 基金
- 项目(154881)
- 科学(120408)
- 研究(114557)
- 基金(110471)
- 家(95548)
- 国家(94750)
- 科学基金(79616)
- 社会(73587)
- 社会科(69492)
- 社会科学(69469)
- 省(60721)
- 基金项目(57418)
- 教育(52180)
- 划(50505)
- 自然(48497)
- 自然科(47316)
- 自然科学(47302)
- 编号(46789)
- 自然科学基金(46435)
- 资助(45431)
- 成果(39752)
- 发(35602)
- 重点(35476)
- 部(34337)
- 课题(33124)
- 创(30987)
- 国家社会(30521)
- 性(29476)
- 教育部(29354)
- 发展(29230)
- 期刊
- 济(140951)
- 经济(140951)
- 研究(82285)
- 中国(50572)
- 农(41805)
- 财(41303)
- 学报(39065)
- 科学(35282)
- 管理(33879)
- 大学(29303)
- 学学(27454)
- 农业(27346)
- 融(26486)
- 金融(26486)
- 教育(25946)
- 经济研究(23046)
- 技术(22530)
- 财经(21625)
- 业经(21097)
- 问题(19171)
- 经(18818)
- 贸(15053)
- 技术经济(14647)
- 业(14217)
- 国际(13187)
- 统计(13179)
- 世界(13079)
- 理论(12138)
- 商业(12110)
- 经济问题(12051)
共检索到400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程恩富 朱富强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的观点,并对当今全球化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如全球化的实质、失业的现象、贫困的加深、利润率的提高、全球范围内阶级的变动,以及知识分工引发的异化强化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玉生
经济全球化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之日起便一直谈论的老话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首次提出资本主义生产的世界性,马克思在他的科学巨著《资本论》中深刻揭示了作为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运用的世界市场运行规律。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也把资本在全球的扩张作为其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从理论上论述了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的必然性、表现及发展趋势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恕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罗皓文 赵晓磊 王煜
从西方发达国家泛起并向全球蔓延的逆全球化浪潮,表面原因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试图通过一系列逆全球化操作达到维持和巩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的目的,然而其本质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而导致的。由资本逻辑驱动的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并激化,从而内生出了与其相伴相生的"逆全球化"现象,从自身内部不断地"否定"自己。当前逆全球化现象的本质是对由资本逻辑驱动的经济全球化的否定,这恰恰证明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必然性。中国所开启的新型经济全球化秉持平等、合作、共赢的原则,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并凸显了政府对资本的有效规制和引导,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全球化的扬弃和超越,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它必将随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在世界范围内的此消彼长,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全球化,并走向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全球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钱家琪 朱旭东
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以及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民族国家的权力遇到了威胁,它们失去了一些曾经用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权力。同样,传统的教育观念普遍受到了怀疑。韦伯理论中的科层制(bureaucracy),曾经提供过大众教育和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程恩富 大卫·科茨
一、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有何特点? 程恩富:作为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学会800名会员的杰出代表,您在我校"中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上以"新自由主义与长期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思聪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命题,是对党百年理论创新与实践的深刻总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规律的科学把握。这一命题从酝酿到正式形成经历了“兼用表达期”“理论准备期”“确立成熟期”三个阶段。其内涵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两个结合”、贯彻“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指导新的实践为目的的动态过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行动纲领统一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岳巍
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统计有着重要的和深刻的指导意义。这不仅是因为马思列斯在科学研究和革命实践中大量地运用了统计,对统计理论和方法作了精辟的阐述,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财富。而且由于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完整理论形态,而且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要把统计科学创造性地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认识社会、科学决策和群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泽一 王春才
面对经济全球化问题上存在的种种困惑和不解,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和逻辑出发,才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问题的根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费利群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对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认识具有重要的启示:第一,对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必须从总体上而不是从某一方面进行理解;第二,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第三,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四,经济全球化不是一种目标,甚至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客观趋势和一个主观的过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汪海波
本文结合笔者长期在新中国工业经济史研究中所做的探索,以《新中国工业经济史(1949.10—2015)》的撰写为例,就中国经济史研究怎样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问题谈了几点体会。即必须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其任务是要通过史实的研究和叙述,揭示生产关系(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和作为其实现形式或经济运行机制的经济体制)和生产力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必须遵循反映辩证唯物论要求的实事求是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反映历史唯物论要求的生产力标准;必须从质和量两方面研究和叙述经济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汪海波
本文结合笔者长期在新中国工业经济史研究中所做的探索,以《新中国工业经济史(1949.10—2015)》的撰写为例,就中国经济史研究怎样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问题谈了几点体会。即必须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其任务是要通过史实的研究和叙述,揭示生产关系(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和作为其实现形式或经济运行机制的经济体制)和生产力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必须遵循反映辩证唯物论要求的实事求是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反映历史唯物论要求的生产力标准;必须从质和量两方面研究和叙述经济变革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固有的批判的和革命的精神;必须进行创新。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吉廷 朱进东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已经深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给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应用空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是资本、商品、劳动力等要素跨越国界的过程,也是全球生产、消费和分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价值理论是否仍然具有解释力?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如何解读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现象?在全球生产链的格局下,劳动价值理论应该如何应用和发展?对此,阐释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价值,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与发展路径,包括全球价值链下的劳动价值理论调整、应对新兴技术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挑战、环境问题与劳动价值理论的融合以及劳动价值理论的现代化转变等,旨在为如何应用这一理论分析全球经济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蒋茜
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蕴含了“技术—资本—国家”的三重逻辑,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具体反映。技术逻辑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国家逻辑为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制度支撑,它们共同构成了资本主义主导经济全球化的逻辑整体。其中,资本逻辑凌驾于技术逻辑和国家逻辑之上。从技术逻辑来看,美国为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维持全球科技霸权地位而发动贸易战和科技战,加剧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危机,扩大了全球技术鸿沟,导致当代经济全球化陷入技术困境之中。从资本逻辑来看,随着当代金融资本的全球膨胀,资本陷入了自身所致的发展困境之中,表现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全球贫富分化的加剧。从国家逻辑来看,当代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缺乏代表性和包容性、公平性与有效性,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难以解决全球性问题和矛盾。技术困境、发展困境、治理困境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框架内是无解的,资本主导的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坚持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需要引导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
关键词:
资本主义主导经济全球化 三重逻辑 困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葛浩阳
世界经济近年来进入深度调整期,集中表现为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两种相反的力量以平行共存的方式交替前行。准确理解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需要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全球化理论,从资本的“时间-空间”双重运动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和局限性。基于这一理论,文章认为: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交替前行现象的出现有两方面原因:在微观层面上,跨国资本家、劳动工人和主权国家三大行为体由于利益需求的不同,对经济全球化会采取不同措施;在宏观层面上,全球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南北方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结构性变动,使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模式越来越不可持续。有鉴于此,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建设方案,具体表现为:在理论建构上需要转变动力机制、治理机制和共享机制,在实践路径上则需要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