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39)
- 2023(13906)
- 2022(11402)
- 2021(10357)
- 2020(8370)
- 2019(18735)
- 2018(18573)
- 2017(34998)
- 2016(19077)
- 2015(21513)
- 2014(21865)
- 2013(21045)
- 2012(19934)
- 2011(18273)
- 2010(18941)
- 2009(17954)
- 2008(17549)
- 2007(16378)
- 2006(14886)
- 2005(13961)
- 学科
- 济(92878)
- 经济(92767)
- 管理(63795)
- 业(55670)
- 企(47619)
- 企业(47619)
- 方法(27821)
- 中国(24714)
- 数学(23433)
- 财(23177)
- 数学方法(23140)
- 地方(22941)
- 农(22194)
- 制(21775)
- 业经(21138)
- 学(17374)
- 体(15962)
- 策(15670)
- 银(15333)
- 银行(15310)
- 行(14771)
- 地方经济(14558)
- 融(14534)
- 金融(14527)
- 农业(14269)
- 理论(13716)
- 贸(13436)
- 贸易(13426)
- 环境(13316)
- 划(13053)
- 机构
- 学院(280396)
- 大学(278480)
- 济(124834)
- 经济(122142)
- 管理(103795)
- 研究(100326)
- 理学(86869)
- 理学院(85937)
- 管理学(84612)
- 管理学院(84048)
- 中国(78100)
- 财(62311)
- 京(58778)
- 科学(55099)
- 所(49834)
- 财经(47002)
- 江(46217)
- 中心(45251)
- 研究所(44077)
- 经(42320)
- 农(40689)
- 经济学(39021)
- 北京(37425)
- 范(36435)
- 院(36335)
- 师范(36079)
- 州(35647)
- 业大(34793)
- 经济学院(34546)
- 财经大学(34249)
- 基金
- 项目(172120)
- 科学(136291)
- 研究(132535)
- 基金(123779)
- 家(105827)
- 国家(104870)
- 科学基金(90173)
- 社会(85727)
- 社会科(81154)
- 社会科学(81138)
- 省(67295)
- 基金项目(62819)
- 教育(61478)
- 划(55731)
- 编号(54301)
- 自然(54188)
- 自然科(52892)
- 自然科学(52879)
- 自然科学基金(51961)
- 资助(50732)
- 成果(46954)
- 课题(39725)
- 重点(39159)
- 部(38654)
- 发(38448)
- 制(37270)
- 创(35770)
- 国家社会(35626)
- 性(34912)
- 教育部(33939)
- 期刊
- 济(156616)
- 经济(156616)
- 研究(94111)
- 中国(65251)
- 财(49592)
- 管理(44808)
- 农(38708)
- 学报(37578)
- 科学(36045)
- 教育(35460)
- 融(31869)
- 金融(31869)
- 大学(29957)
- 学学(27924)
- 技术(26704)
- 经济研究(25453)
- 农业(25369)
- 财经(24964)
- 业经(23500)
- 经(21645)
- 问题(19186)
- 贸(15892)
- 技术经济(14659)
- 国际(14455)
- 世界(14062)
- 现代(13365)
- 坛(13116)
- 论坛(13116)
- 统计(12970)
- 理论(12791)
共检索到457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靳涛
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型,对经济学本身的发展和演化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影响,转型方式和策略的争论也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本文在对转型策略争论回顾的基础上,认为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型方式取决于原计划体制内部的利益冲突和矛盾积累程度。本文明确提出转型的激进程度取决于原计划体制内部的矛盾积累程度。
关键词:
转型 策略 决定机制 再思索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姜烨
中国经济体制决定了中国国有银行体制的选择集合和选择空间。在中国经济渐进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各参与方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变化,由于国家选择在集中金融资源、控制金融风险和引进市场竞争等因素之间的动态权衡,中国国有银行同样经历了一场渐进演进的逻辑过程。WTO过渡期的结束,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格局已然形成,如何在中国经济渐进转轨的整体框架下继续将改革向前推进,如何随着中国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而融入全球金融市场,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国有银行未来改革的关键所在。在未来改革方向的选择上,中国应该立足于培育国有银行的金融功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唐杰 蔡增正
渐进式改革进化搏弈模型运用有限理性、交叉换位搏弈、相随策略的重复搏弈、战略选择、战略分布、改革成本等概念,分析了多元利益主体如何依据重复搏弈的利益成本关系,进行赞成或抵制改革的战略选择。改革按照多数选择的原则不断地深入,搏弈参与者有限理性的行为,使渐进式改革具有了相互配合而非相互抵制的内在动力、利益补偿机制和制度变迁的协调机制。政府的智慧在于发动改革、寻求阶段性改革的目标,适时、适当地妥协,用较低的社会成本将多个次优的局部改革串联起来,累积产生阶段性、梯次性的制度变迁结果。有关渐进式改革的进化搏弈模型的理论分析结论表明,在渐进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国成功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卢新波 汪先俊
在对转型经济的类型学研究中,激进-渐进二分法曾经是主流的研究方法,它对于理解不同体制转型的特点、内在机理,区分各自理论依据乃至哲学基础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世界各国体制转轨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转型经济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研究方法开始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日益暴露出其局限性。本文旨在对二分法做出客观的评价,以推进转型经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
转型经济 激进式改革 渐进式改革 二分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博文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碳排放“双控”的出发点。通过厘清碳排放“双控”的渐进逻辑、转型部署和制度取向,对推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渐进式决策理论框架下,碳排放“双控”渐进过程的核心是能源结构转型与减排技术创新的互动,应当形成以政府规制为基础,以企业履约和碳市场驱动发展为抓手的转型思维。鉴于此,我国碳排放“双控”转型部署与制度取向应当围绕三条主线展开:一是构建统筹碳排放“双控”与新型能源安全的转型发展格局,纠偏地方政府“运动式减碳”行为,因地制宜制定减排规则;二是完善我国碳排放“双控”数据报告核查标准,做好区域碳预算;三是建立全国碳市场多层次协同与双循环运行机制,完善跨区域碳配额流通市场体系,深化碳市场资源配置。通过加快推动我国碳排放“双控”顶层制度设计与部门耦合机制的建立,赋能新质生产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西荣
内陆地区经济体制改革的策略刘西荣一、内陆地区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和特征1.所有制结构调整同沿海省区相比,目前内陆省区所有制结构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十分明显。这些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1)国有经济比重仍然过大。(2)城乡集体经济产权关系模糊。(3)非公有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颖
在分阶段概述印度联邦政府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而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基础上,对印度渐进式制度变迁带来的经济绩效提升与有待解决难题进行了总体评价,并且就市场化制度变革和新制度的建立,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降低原有制度结构中的低效率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印度市场化制度变迁给中国提供的启示与借鉴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莉 郭金生 陶平 李学军
支农再贷款作为一项非常政策安排,对农村尤其是对贫困地区的“政策扶贫”和“政策补贴”的倾向性效应十分显著,但同时存在着诸多实践偏差和理论缺陷,已经对央行货币政策有效实施构成钳制,有必要对其未来取向进行建设性研究。
关键词:
支农再贷款 货币政策 信用环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欧阳静
在微观层面的具体运作中,压力型体制的作用机制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只是在新的意识形态下呈现出"名实分离"的特征,即借"科学发展观"之名,行"经济增长至上"之实,这在中西部乡镇的招商引资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文章认为,由于压力型体制的目标设置和激励强度与乡镇的现实条件和实际能力不相匹配,从而形塑了一种以各类具体的、权宜的和随意的权力技术为原则的策略主义逻辑。这种逻辑一般只追求眼前的具体目标,不顾及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更缺乏稳定的、抽象的和普遍主义的规则意识。文章以桔镇的招商引资为例,来呈现压力型体制与策略主义逻辑的相关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鹏
经济体制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推行各项改革的重点,并将在全面改革中发挥牵引作用,即以经济体制改革来提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推进产出的有效扩张,同时用经济体制改革来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从而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路卓铭
尽管我国全面启动资源枯竭城市经济激进转型的号角即将吹响,但有关转型长效机制的研究才刚起步。本文基于中央政府全面部署转型工作的视角,首先全面分析了衰退资源城市经济激进转型面临的根本困难,认为中央政府有责任为此买单,并探讨了此类转型的长效机制——资源开发历史补偿机制,进而系统归纳了经济激进转型的主要成本构成,最后探讨了实施经济激进转型的战略部署问题,认为应以中央政府为主并上下结合,共同推动该项工作在"十一五"末全面铺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诗白
渐进性是中国改革和体制转型的鲜明特征,改革的逐步深入———困难的增大———重点的突破———改革的重新启动和全面推进,是其辩证的进程。解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滞后以及由此带来的改革成本累进性增长等问题,应将改革总体上的逐步推进及局部环节的快速变革;面上演进和重点突破;以及稳中求进和加大改革力度等相结合,加快体制转型步伐
关键词:
渐进性改革,体制转型,国有企业改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申始占 杨春学
<正>《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根据经典理论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民经济与市场结构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解构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能为理清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逻辑提供有益的思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芳 陈雨露
国家注资依赖所导致的超经济货币发行基础上的金融运行,是我国金融不安全因素的核心表现。金融对经济改革的支持、金融改革和全球化冲击是其主要形成逻辑,保障金融安全的根本在于坚持国家综合发展战略,长期保持国家净财富积累和稳定市场信心。
关键词:
金融安全 经济改革 金融改革 经济全球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拴平
我国渐进式改革的新阶段与策略选择高拴平一、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同时推进:我国渐进式改革的新阶段从我国独特的经济发展态势、利益关系格局以及历史文化背景出发,我们选择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渐进式改革之路。与激进式改革方式不同,渐进式改革道路的选择无疑意味着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