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76)
2023(10090)
2022(8170)
2021(7145)
2020(5969)
2019(13078)
2018(13084)
2017(24500)
2016(13535)
2015(15384)
2014(15729)
2013(15115)
2012(14375)
2011(13403)
2010(13747)
2009(13349)
2008(12842)
2007(12129)
2006(11076)
2005(10406)
作者
(40563)
(33878)
(33810)
(32264)
(21662)
(15942)
(15320)
(12964)
(12826)
(12226)
(11920)
(11372)
(11235)
(10984)
(10914)
(10340)
(9974)
(9888)
(9603)
(9521)
(8922)
(8328)
(8211)
(7955)
(7680)
(7645)
(7585)
(7371)
(6797)
(6637)
学科
(74522)
经济(74430)
管理(44944)
(35611)
(30850)
企业(30850)
方法(20850)
地方(18573)
中国(17889)
数学(17215)
(17078)
数学方法(17075)
(16629)
业经(16054)
(15303)
(14177)
(13513)
地方经济(12982)
(11505)
金融(11497)
(11421)
银行(11402)
理论(11028)
(10974)
环境(10792)
体制(9664)
(9470)
(9237)
财务(9200)
财务管理(9176)
机构
大学(207338)
学院(207024)
(93141)
经济(91185)
研究(74954)
管理(71926)
理学(59869)
理学院(59176)
管理学(58253)
管理学院(57850)
中国(56928)
(46474)
(43797)
科学(42006)
(38067)
财经(35398)
(33945)
研究所(33769)
中心(32771)
(31677)
经济学(30443)
(30071)
(27841)
北京(27784)
师范(27577)
经济学院(26826)
(26610)
(26346)
业大(25864)
财经大学(25684)
基金
项目(125507)
科学(98771)
研究(95736)
基金(90025)
(77337)
国家(76675)
科学基金(65249)
社会(63019)
社会科(59656)
社会科学(59641)
(49428)
基金项目(46109)
教育(44178)
(40726)
自然(38231)
编号(38213)
自然科(37267)
自然科学(37256)
自然科学基金(36581)
资助(36507)
成果(33640)
重点(28871)
课题(28640)
(28604)
(28140)
(28131)
国家社会(26607)
(25702)
(25134)
教育部(24640)
期刊
(118961)
经济(118961)
研究(71434)
中国(47326)
(38495)
学报(31265)
管理(30716)
(28686)
科学(28030)
教育(25658)
大学(24540)
学学(23104)
(21620)
金融(21620)
财经(20373)
经济研究(19541)
技术(19248)
农业(18497)
(17751)
业经(16582)
问题(14942)
技术经济(11212)
(11183)
世界(10476)
国际(9778)
(9675)
改革(9587)
(9587)
统计(9436)
经济问题(9416)
共检索到337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培刚  宋德勇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混合性特征是以市场经济为主、以计划因素为辅的“主辅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因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的结合、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国家宏观调控为主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文  
效率与平衡结合的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郑文(一)经济体制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通过分析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具体的国民经济都是在它自己正规的和有组织的行为规则的框架内运行的,即都具有自己特定的经济体制。作为一种协调和规范人们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付东  
采用转型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分析金正恩时代的经济改革可以发现,朝鲜在经济战略、价格、市场、产权和经营权、对外经济、金融、财税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日益呈现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特征。金正恩的经济改革不是经济管理方式的浅层变化,而是经济体制的转型。朝鲜经济体制转型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面临着国际制裁、国内制度建设滞后等约束条件,迫切需要在无核化问题上继续前进和进一步的改革。朝鲜经济体制转型有利于推动朝核问题解决和东北亚地区合作进程,各国应据此制定针对性的对朝政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人伟  
经济体制转型问题的若干看法赵人伟荣敬本同志要我来讲讲经济改革问题。这个问题已讨论了15年,实在很难讲出新意。在这里,我想集中讲转型中的难点。另外,我想没有必要在这里列举很多数字,主要是理一下思路,所以叫做思考。因为讲得不系统,所以只能叫若干思考。(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科庶  
经济体制转型对统计工作的负面影响王科庶对统计工作的负面影响表面方面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复杂性,其对我国统计工作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表现在: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混乱。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导致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邵晓光  
中国转型发展时期经济体制的特征辽宁大学经济学博士邵晓光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本文试图探讨中国现行经济体制所具有的“转型发展特征”。一、财产关系多元化单一的国有经济所有制结...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湘琳  
本文分别以印度与俄罗斯为例,对其转型原因、目标和方式、政策及成效加以比较。两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决定了转型的必要性;其转型目标都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但又有所差异;两国的转型方式亦各具特色。由转型背景、目标及方式的不同所决定,其转型政策既有相似之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敬琏  
现在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确立合乎我们愿望的新常态。目前在中国,普遍认为合意的新常态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乃至中速增长",二是"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其中的第一个已经成为事实,第二个还有待实现。确立这种新常态的主要条件是改善结构、提高效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中国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已经整整20年,之所以至今尚未实现,是因为存在体制性的障碍,所以,全面深化改革是今日中国的重中之重。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胡乐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发展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明确稳定的转型方向、积极渐进的转型方式和双向互动的转型路径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府权威、社会秩序和民间活力。中国未来的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和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社会建设并充分发挥社群治理的能动作用,保持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平衡共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生全  谢卫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新型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是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培育中的关键问题。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配套改革,协调推进。在这里,我们所要探讨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该具有怎样的职能,以及为实现这一职能而应该拥有的调控手段和调控体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钟建勤  
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把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置于研究范围之外,否认社会主义经济波动的周期性。要研究经济周期波动,必须确定体制研究在周期理论中的地位。由于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的体制背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因此必须对计划经济体制、计划主导结合市场体制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不同时期的经济波动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宋永生  
入世在即 ,我国保险业要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加速经营机制和用人机制的改革创新 ,在选人上宁缺勿滥 ,用人各尽其才 ,做好精确的岗位描述和职位预测 ,组建招募人才快速反应小组 ,建立任前公示制 ,设立后备人才库 ,重用“顶尖”人才 ,优待专业骨干 ,发展员工职业生涯 ,稳定人才队伍 ,建立累积性福利待遇制 ,使公司员工尽其所能为公司作出最大贡献 ,从而发展壮大我国保险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诗白  
1.经济体制是指人类为了谋生而进行的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方式。在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下,都有其具体的经济体制。人类经济史表明:寻找到和建立起一个恰当的符合社会当时的物质条件与主观条件的经济体制,才能实现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效组织与顺利运作。特别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到发达的,现代商品经济形态,经济体制的作用更是重要,恰当的经济体制的建立,关系到包容巨大生产力的国民经济的顺利运行,互相紧密联系的、数以百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宪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已被党的十四大所肯定。而进一步探讨和论证这一体制的内涵特征和框架结构,则是本文的目的。一、目标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