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29)
2023(15115)
2022(12453)
2021(11346)
2020(9189)
2019(20707)
2018(20597)
2017(38441)
2016(20874)
2015(23702)
2014(23765)
2013(23257)
2012(22330)
2011(20631)
2010(20732)
2009(19605)
2008(19197)
2007(17351)
2006(15755)
2005(14969)
作者
(60743)
(50689)
(50458)
(48116)
(32570)
(23999)
(22783)
(19594)
(19336)
(18130)
(17633)
(16928)
(16608)
(16425)
(16237)
(15612)
(15093)
(14770)
(14592)
(14238)
(13198)
(12410)
(12233)
(11731)
(11416)
(11379)
(11232)
(11168)
(10209)
(10139)
学科
(106241)
经济(106108)
管理(60132)
(53603)
(42260)
企业(42260)
中国(33115)
方法(32810)
数学(28381)
数学方法(28209)
地方(27298)
(25916)
业经(23347)
(23076)
(22876)
(19347)
(18757)
贸易(18740)
(18574)
银行(18552)
(18246)
金融(18239)
(18159)
(18062)
农业(17085)
(16689)
地方经济(16438)
环境(16373)
(15367)
(13452)
机构
大学(305313)
学院(305127)
(141125)
经济(138425)
研究(117421)
管理(108500)
中国(91966)
理学(90695)
理学院(89618)
管理学(88411)
管理学院(87830)
(67024)
(66752)
科学(65381)
(59670)
研究所(53241)
中心(51566)
财经(51267)
(48234)
(47763)
(46464)
经济学(45521)
北京(43462)
(42201)
(40985)
经济学院(40620)
师范(40580)
业大(39046)
财经大学(37715)
(37378)
基金
项目(190959)
科学(151247)
研究(144908)
基金(138738)
(120177)
国家(119168)
科学基金(101181)
社会(95705)
社会科(90828)
社会科学(90811)
(72915)
基金项目(71371)
教育(65715)
(61422)
自然(59915)
自然科(58460)
自然科学(58441)
自然科学基金(57431)
编号(57152)
资助(56963)
成果(48780)
(46925)
重点(43896)
(43803)
课题(42118)
国家社会(41027)
(39697)
(39488)
发展(38816)
(38230)
期刊
(172283)
经济(172283)
研究(104726)
中国(73257)
(51449)
(46723)
管理(44834)
学报(43933)
科学(42205)
教育(36156)
(35664)
金融(35664)
大学(34474)
学学(32295)
农业(31656)
经济研究(28860)
财经(27317)
技术(27148)
业经(25781)
(23802)
问题(22156)
(19416)
世界(18676)
国际(17921)
(17032)
技术经济(15814)
经济问题(13832)
(13760)
论坛(13760)
现代(13726)
共检索到500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胡乐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发展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明确稳定的转型方向、积极渐进的转型方式和双向互动的转型路径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府权威、社会秩序和民间活力。中国未来的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和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社会建设并充分发挥社群治理的能动作用,保持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平衡共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邵晓光  
中国转型发展时期经济体制的特征辽宁大学经济学博士邵晓光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本文试图探讨中国现行经济体制所具有的“转型发展特征”。一、财产关系多元化单一的国有经济所有制结...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敬琏  
现在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确立合乎我们愿望的新常态。目前在中国,普遍认为合意的新常态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乃至中速增长",二是"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其中的第一个已经成为事实,第二个还有待实现。确立这种新常态的主要条件是改善结构、提高效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中国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已经整整20年,之所以至今尚未实现,是因为存在体制性的障碍,所以,全面深化改革是今日中国的重中之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迪  
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需结合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特定背景。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采取的是"渐进式"转型模式,事实证明了该模式较其他国家"休克疗法"的完全市场化转型模式具有优越性。由此,文章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未来的发展模式应是"计划市场体制"。以此为基础,国有企业的改革也经历了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未来的改革应以计划市场体制为指导原则,在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中以不同的方式引入市场竞争因素,营造一个有计划有市场的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工交司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都留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客观环境的改变,必然对国有企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向产生相应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有工业一直面临着这方面的强大压力。我国的国有工业,在计划体制下产生、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华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营销的发展朱华锋本世纪初,在美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规模的扩大、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供求关系的改变,诞生了一门新兴应用经济学科——市场营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随着对外开放,这门科学被引进,并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得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华民  
中国在过去的25年中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增长,从而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中的“邓小平效应”,所谓邓小平效应是指,中国罕见的经济增长是在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实现的。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坚持走内生与渐进的道路,并且始终坚持把改革置于开放的环境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遇到一些来之于基本制度方面的障碍,它们主要是:土地的国家所有、企业的国家所有(国有企业)、以及金融体系的国家控制。这样一些制度安排不仅遏制了民间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造成了普遍的市场扭曲、带来了政府部门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因此,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关系到中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剑  
在计划经济、转轨经济、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模式,不同体制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当时的资源配置方式紧密相关。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阶段,资源配置呈现出市场职能弱化、计划职能强化的趋势,并由此引发了市场主体趋于国有化,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形成粗放型的投资增长模式。构建新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才能形成产业结构合理、消费主导经济增长的新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汤正如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在理论上一直坚持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在实践上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统统纳入计划的轨道,从而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虽然已经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实践上逐步减少了指令性计划指标和扩大了市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培刚  张建华  
始自1978年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其实质就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市场化取向的体制转型,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对市场机制运作原理以及市场化机制形成过程本身都应该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才能逐步深入推进并取得成效。现代微观经济学正好提供了一整套有关市场运作的基本原理和市场分析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这一领域无论是在研究内容、研究对象还是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颖  陈波  
本文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过程置于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之下,探讨经济体制改革何以使分权化体制下的金融资源得以释放的同时,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形成了市场导向的金融体系,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本文验证了经济体制改革、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我们发现,在分权化背景下,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在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方面作用不同: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而财政体制改革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分权化的制度环境,但它本身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效应是含糊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锋  刘旗  张宗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获得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受到了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困扰。本文使用中国分省市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研究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制度变迁过程对城乡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城乡差距扩大没有联系,而财政和金融等领域的城市化偏向是现阶段城乡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振东  
培育和发展建筑市场,是我们建设系统贯彻落实十四大精神,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建筑市场是广义的大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工程建设的咨询、勘察、设计、施工及设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荣敬本  
今年中等城市经济研讨会是在五中全会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背景下举行的。这个计划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各中等城市都在根据中央精神制定自己的规划。中央提出规划的中心精神是实现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以及从粗放式发展到集约式发展的转变。这里,我就转型的有关问题作些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