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9)
- 2023(9621)
- 2022(8083)
- 2021(7206)
- 2020(6021)
- 2019(13454)
- 2018(13773)
- 2017(25367)
- 2016(13999)
- 2015(15638)
- 2014(15933)
- 2013(15231)
- 2012(14303)
- 2011(13313)
- 2010(13660)
- 2009(13142)
- 2008(12794)
- 2007(11629)
- 2006(10804)
- 2005(10181)
- 学科
- 济(73645)
- 经济(73551)
- 管理(43409)
- 业(34088)
- 企(29636)
- 企业(29636)
- 方法(20322)
- 地方(18471)
- 制(18388)
- 中国(17900)
- 数学(17314)
- 数学方法(17154)
- 财(16788)
- 业经(15344)
- 体(14846)
- 农(14458)
- 学(14296)
- 地方经济(12791)
- 融(11927)
- 金融(11920)
- 银(11632)
- 银行(11614)
- 行(11222)
- 体制(10979)
- 理论(10305)
- 环境(10294)
- 农业(8998)
- 和(8974)
- 务(8664)
- 财务(8631)
- 机构
- 大学(202961)
- 学院(202572)
- 济(93150)
- 经济(91187)
- 研究(76096)
- 管理(71235)
- 理学(59434)
- 理学院(58748)
- 中国(57890)
- 管理学(57804)
- 管理学院(57410)
- 财(46568)
- 京(43232)
- 科学(42054)
- 所(38589)
- 财经(34869)
- 研究所(34220)
- 江(33269)
- 中心(33250)
- 经(31292)
- 农(30336)
- 经济学(30038)
- 北京(27727)
- 院(27401)
- 范(26870)
- 师范(26576)
- 经济学院(26436)
- 业大(25579)
- 财经大学(25379)
- 州(25354)
- 基金
- 项目(124393)
- 科学(97904)
- 研究(95030)
- 基金(89040)
- 家(76740)
- 国家(76085)
- 科学基金(64671)
- 社会(62058)
- 社会科(58718)
- 社会科学(58707)
- 省(48820)
- 基金项目(45704)
- 教育(44314)
- 划(40380)
- 自然(38159)
- 编号(38023)
- 自然科(37204)
- 自然科学(37192)
- 自然科学基金(36520)
- 资助(36173)
- 成果(33314)
- 重点(28779)
- 制(28597)
- 课题(28536)
- 部(28171)
- 发(27966)
- 国家社会(26177)
- 创(25602)
- 性(25066)
- 教育部(24629)
共检索到335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云平
10年前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则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一个是“建立”,一个是“完善”,两字之别 ,包涵着深刻的内涵。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是在总结过去 2 5年渐进式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比较彻底地对如何真正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行了总体设计 ,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新三中全会”是中国向现代文明发展的一个历史分水岭。本刊约请校内部分教授和青年作者尝试用新视角对《决定》进行解读 ,探讨中国经济社会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乔吉燕
10年前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则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一个是“建立”,一个是“完善”,两字之别 ,包涵着深刻的内涵。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是在总结过去 2 5年渐进式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比较彻底地对如何真正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行了总体设计 ,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新三中全会”是中国向现代文明发展的一个历史分水岭。本刊约请校内部分教授和青年作者尝试用新视角对《决定》进行解读 ,探讨中国经济社会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石上松
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法和阶段石上松[编者按:《比较》在1985年7月创刊号上发表了郭树清、刘吉瑞、邱树芳《全面改革亟急总体规划》一文,这篇文章受到了体改领导部门的重视。当时,由体改委委托郭树清等同志研究中国体制改革的规划。本文是他们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常修泽
(一)从“新阶段”的历史高度把握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走向 中共十六大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被称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分析,当前正处在阶段性的转变过程中。前20年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创阶段”;以十六大为起点,则进入深度市场化、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实现新阶段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凌
文章认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中国经济改革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面临着社会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和政府权力结构的调整与改革这三大战役。在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改革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发展非国有、非公有经济,二是深化对国有经济的改革。微观上以混合所有制为主体.宏观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应成为未来中国社会所有制结构的基本模式。社会分配结构的调整与改革,需要通过恰当的途径,协调好中央与地方、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以及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文章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应由三部分组成,即:由劳动力市场决定的基础工资,按本人有偿持股分得的红利,以及无偿分得的税后利润。关于政府权力结构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凌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三个方面的调整和改革:一是社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主要是进一步发展非国有经济和搞活国有制企业;二是社会分配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包括中央与地方,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的分配关系;三是政府权力结构的调整和改革,主要是指取消一部分权力、归还一部分权力、下放一部分权力、转移一部分权力和强化一部分权力等5方面的改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小亮
如何有效地化解、协调利益矛盾,是深化改革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焦点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前提。改革中产生的利益矛盾,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因此,我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促进市场经济体制与和谐社会的相互统一。为此,必须从理论上厘定我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本质特征,并反思过去非均衡体制改革中是否有所偏离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依据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确立我们深化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
关键词:
体制改革 本质特征 和谐社会 基本任务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霍中文
我国经济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地受着经济改革进程的影响。在改革的起步阶段,我国的大经济法理论产生。在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大经济法理论有所限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法产生并得到发展,与此对应,市场经济法理论产生。
关键词:
经济改革 经济法 理论 阶段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孙林岩 臧国平
论我国经济的非均衡性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选择孙林岩,臧国平本文以市场与非市场两个层面同时作为考察的出发点,全面而系统地重新界定了中国经济的非均衡类型,详述了转轨时期中国经济不同非均衡类型的特征,进而根据非均衡的不同表现形式,论证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阶...
[期刊] 改革
[作者]
许东
1992年以来,全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谈话,并以党的十四大的胜利召开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国务院批转的《一九九二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抓住有利时机真抓实干,把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向一个新阶段。一、改革开放的新进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振京 张林山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我国采取了一揽子保增长计划和一系列改革措施的组合拳,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总体经济形势在全球率先回暖,国有企业、财税金融、能源资源价格、医疗卫生等一些重要改革领域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各地的综合配套改革也取得了良好成效。2009年的改革体现两个积极特点:一是综合配套改实验区成为重要平台,二是改革工作和规划工作密切结合。全年的改革也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重经济增长轻改革调整,改革整体推进力度不够;二是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改革难度加大;三是改革协调推进机制不健全的影响更为明显。
关键词:
2009 改革动态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体卫 宗合
1991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已恢复正常增长,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从而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有利条件。1991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整体上看是好的,既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又牢牢地把握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一、1991年改革的主要特点 (一)全国改革的势头越来越好了。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的《建议》和七届人大四次会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小川 银温泉
本文针对最近几年来流行的关于改革社会主义经济的"三驾马车"及"休克疗法"的论点,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不同的改革道路及其中的争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白胜玲
1993年经济体制改革综述经济研究所白胜玲1993年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道路上迈出关键步伐的一年,是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具体表现在如下若干方面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确立1993年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厚廷
二十年前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确定把全党工作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此实现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转折。回顾我国的改革历程,中国人民以非凡的勇气启动了改革进程,他们为改革的暂时失利而焦虑,为改革的巨大成果而欣喜。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