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27)
- 2023(12357)
- 2022(10262)
- 2021(9466)
- 2020(7852)
- 2019(17814)
- 2018(17953)
- 2017(33455)
- 2016(18245)
- 2015(20572)
- 2014(20756)
- 2013(20291)
- 2012(19182)
- 2011(17680)
- 2010(17815)
- 2009(16786)
- 2008(16354)
- 2007(14677)
- 2006(13469)
- 2005(12717)
- 学科
- 济(92720)
- 经济(92607)
- 管理(53060)
- 业(44521)
- 企(36277)
- 企业(36277)
- 方法(30605)
- 数学(27051)
- 数学方法(26885)
- 中国(26488)
- 制(22162)
- 财(21619)
- 农(20308)
- 地方(20159)
- 业经(18405)
- 体(16842)
- 学(16761)
- 银(16212)
- 银行(16191)
- 行(15636)
- 融(15570)
- 金融(15563)
- 贸(15391)
- 贸易(15380)
- 易(14979)
- 地方经济(13543)
- 环境(13376)
- 农业(12967)
- 体制(12651)
- 理论(11405)
- 机构
- 大学(263983)
- 学院(261308)
- 济(125752)
- 经济(123497)
- 研究(100002)
- 管理(93392)
- 中国(79158)
- 理学(78347)
- 理学院(77462)
- 管理学(76448)
- 管理学院(75938)
- 财(60855)
- 京(56876)
- 科学(54057)
- 所(50189)
- 财经(46430)
- 研究所(44746)
- 中心(43745)
- 经(42194)
- 经济学(41463)
- 江(40319)
- 农(39197)
- 经济学院(36976)
- 北京(36896)
- 院(35810)
- 财经大学(34244)
- 范(33482)
- 师范(33153)
- 业大(32448)
- 州(30740)
- 基金
- 项目(163289)
- 科学(129572)
- 研究(123549)
- 基金(120389)
- 家(104433)
- 国家(103619)
- 科学基金(88048)
- 社会(82653)
- 社会科(78496)
- 社会科学(78482)
- 基金项目(61803)
- 省(60456)
- 教育(56786)
- 自然(52146)
- 划(51293)
- 自然科(50919)
- 自然科学(50903)
- 自然科学基金(50048)
- 资助(49577)
- 编号(47872)
- 成果(41356)
- 部(38544)
- 重点(37561)
- 发(36442)
- 国家社会(36070)
- 制(35529)
- 课题(35138)
- 教育部(33794)
- 创(33390)
- 中国(33196)
- 期刊
- 济(149332)
- 经济(149332)
- 研究(91393)
- 中国(61820)
- 财(48596)
- 管理(39027)
- 学报(37178)
- 农(36725)
- 科学(35583)
- 教育(30127)
- 融(30109)
- 金融(30109)
- 大学(29520)
- 学学(27707)
- 经济研究(25599)
- 财经(25337)
- 农业(24265)
- 技术(23316)
- 经(22090)
- 业经(19735)
- 问题(19265)
- 贸(17391)
- 世界(16231)
- 国际(16011)
- 技术经济(13851)
- 业(13268)
- 统计(12557)
- 经济问题(11921)
- 改革(11578)
- 革(11578)
共检索到428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宫汝凯
本文采用1999—2010年的中国分省面板数据,从市场竞争、产权改革和管制政策三个维度系统地考察经济体制改革对电力行业增长的影响,并分时段估算出不同改革政策对电力行业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市场竞争和产权改革对电力行业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管制政策对行业增长具有正向效应,但其显著性因政策类型而异;经济体制改革对电力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37%,且随着改革的推进而递增:由1999—2004年改革初步阶段的7.20%增加至2005—2010年深化阶段的10.67%。以上结果对于不同的产出指标和改革变量组合的多种模型设定均是稳健的,以期该结论对继续深化电力以及推进其他垄断行业的体制改革提供现实的借鉴...
关键词:
市场竞争 产权改革 管制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世林 张昕竹
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中国电信行业在经历了经济体制改革黄金期之后,体制改革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本文利用1994—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体制改革对电信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改革对行业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电信体制改革显著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了行业快速增长,其中在1998—2002年期间,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贡献了60.8%的行业增长。但是在改革后期(2003—2007年),经济体制改革贡献急速下降到18.2%,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红利消耗殆尽,电信行业陷入了低速增长期。研究还发现,分拆改革后又出现的竞争失衡也是造成电信行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宫汝凯 王治国
对现有电力体制改革进行绩效评价和经验总结,对进一步深化行业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1999—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市场竞争、产权改革和管制政策三个方面实证分析市场化改革对电力行业增长的影响,考虑到改革变量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基于工具变量法的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经济增长、人口规模、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和对外开放度等影响因素后,引入竞争和产权改革均对行业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产权改革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管制政策对行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但稳健性较弱。以期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供现实的借鉴。
关键词:
市场竞争 产权改革 管制政策 电力行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原毅军
一我国40多年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经济体制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建国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动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949-1956年,经济结构中国营企业、私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和个体手工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存,每一种经济成分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着作用.第二时期,从1957-1978年,绝大部分企业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进行生产.第三时期,从1979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颖 陈波
本文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过程置于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之下,探讨经济体制改革何以使分权化体制下的金融资源得以释放的同时,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形成了市场导向的金融体系,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本文验证了经济体制改革、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我们发现,在分权化背景下,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在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方面作用不同: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而财政体制改革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分权化的制度环境,但它本身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效应是含糊的。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朴民
以经济体制改革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李朴民“九五”期间要进一步搞好以下几方面的改革,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制度保证。一、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构造经济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1.加大兼并收购和企业破产的力度,形成国有资产合理流动的机制。将国家鼓励企业间兼并、...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皓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展望张皓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大体经历了以农村为重点、以城市为重点和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阶段。特别是第三阶段,即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汪海波
2018年9月/168.00元ISBN 978-7-5201-2516-8《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78~2018)》对1978~201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以及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分析论述和经验总结,内容包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市场取向改革的起步阶段(1979~1984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全面展开阶段(1985~1992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制度初步建立阶段(1993~2000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制度完善阶段(2001~2011年)、以市场取向改革
关键词:
市场取向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华民
中国在过去的25年中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增长,从而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中的“邓小平效应”,所谓邓小平效应是指,中国罕见的经济增长是在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实现的。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坚持走内生与渐进的道路,并且始终坚持把改革置于开放的环境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遇到一些来之于基本制度方面的障碍,它们主要是:土地的国家所有、企业的国家所有(国有企业)、以及金融体系的国家控制。这样一些制度安排不仅遏制了民间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造成了普遍的市场扭曲、带来了政府部门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因此,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关系到中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丁菊红 邓可斌
传统的分权理论将分权作为一个外生变量,忽视了转型经济中分权的内生性特质,因而难以回答分权因何而变迁这个根本性问题。文章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归纳与剖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增长、分权与经济体制改革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认为中国式分权由经济发展内生而出,并且内生的分权通过对各级政府不同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分权的变迁直接影响着中国各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变迁。由于中国的改革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路径依赖,在各级政府与经济主体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理性博弈的条件下,这种变迁的结果会促使政府体制进行更为有效的变革。
关键词:
分权 内生性 转型经济 体制改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卓元
中国从1978年底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已整整20年。2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社会全面进步。由于中国原来太落后了,同其他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的差距太大了,尽管努力奋斗了20年,1997年人均GDP也只有730美元(按当年人民币汇率计算),农村还有5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市有1000多万贫困人口。所以,我们还要急起直追,继续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为此,要认真总结2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以便更好地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经济改革 成效 展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于良春 赵西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影
为分析1949年~2009年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态势及其路径演进,明确当下中国经济所处增长区间以及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文章构建了改革演进的理论框架,将新中国成立的经济增长路径分为4个阶段。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通过放宽限制条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拟合中国经济的增长路径。以"整体推进"阶段的实证数据检验模型的正确性,并得出结论:中国的经济增长尚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下一阶段的经济仍将维持在高位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晓明
1998年新一届政府提出“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的工作目标,其中“三个到位,五项改革”是1998年以及今后3年内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三个到位即:国有企业改革到位,金融改革到位,政府机构改革到位;五项改革即: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影
为分析1949~2009年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及其路径演进,明确当下中国经济处于何种增长区间,以及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构建了改革演进的理论框架,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增长路径分为4个阶段。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通过放宽限制条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拟合中国经济的增长路径。以"整体推进"阶段的实证数据检验模型的正确性并得出结论:中国的经济增长尚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下一阶段仍将维持经济的高位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