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79)
- 2023(16105)
- 2022(13607)
- 2021(12661)
- 2020(10649)
- 2019(23983)
- 2018(23949)
- 2017(44308)
- 2016(24377)
- 2015(27401)
- 2014(27234)
- 2013(26650)
- 2012(25268)
- 2011(23143)
- 2010(23553)
- 2009(22521)
- 2008(22453)
- 2007(20698)
- 2006(18896)
- 2005(17693)
- 学科
- 济(110451)
- 经济(110307)
- 管理(77591)
- 业(69358)
- 企(59759)
- 企业(59759)
- 方法(37641)
- 中国(33131)
- 数学(31552)
- 数学方法(31179)
- 财(29159)
- 制(27029)
- 农(26314)
- 业经(24584)
- 学(23637)
- 地方(23589)
- 银(20082)
- 银行(20040)
- 技术(19801)
- 体(19791)
- 行(19296)
- 贸(19189)
- 贸易(19173)
- 融(19157)
- 金融(19149)
- 易(18629)
- 理论(17871)
- 农业(16683)
- 务(16328)
- 财务(16278)
- 机构
- 大学(357642)
- 学院(353656)
- 济(155742)
- 经济(152612)
- 研究(131671)
- 管理(127219)
- 理学(106426)
- 理学院(105187)
- 管理学(103472)
- 中国(102910)
- 管理学院(102801)
- 京(77730)
- 财(77240)
- 科学(75787)
- 所(67945)
- 研究所(60524)
- 财经(58619)
- 中心(58053)
- 江(56871)
- 农(56868)
- 经(52987)
- 北京(50523)
- 经济学(49405)
- 业大(47238)
- 范(47182)
- 院(46891)
- 师范(46664)
- 州(44479)
- 农业(44112)
- 经济学院(43851)
- 基金
- 项目(219265)
- 科学(173122)
- 研究(163128)
- 基金(158965)
- 家(139254)
- 国家(138089)
- 科学基金(116964)
- 社会(105949)
- 社会科(100422)
- 社会科学(100398)
- 省(84200)
- 基金项目(81613)
- 教育(75861)
- 自然(72019)
- 划(71590)
- 自然科(70369)
- 自然科学(70343)
- 自然科学基金(69134)
- 资助(65626)
- 编号(63655)
- 成果(55480)
- 重点(50623)
- 部(49966)
- 创(49293)
- 发(48085)
- 课题(47517)
- 创新(45517)
- 国家社会(45025)
- 制(44222)
- 教育部(43331)
- 期刊
- 济(189256)
- 经济(189256)
- 研究(121451)
- 中国(84517)
- 财(62874)
- 学报(55817)
- 管理(54743)
- 农(53223)
- 科学(51464)
- 教育(46654)
- 大学(43170)
- 学学(40152)
- 融(39170)
- 金融(39170)
- 农业(35139)
- 财经(32307)
- 技术(32012)
- 经济研究(30849)
- 经(28145)
- 业经(26684)
- 问题(24335)
- 贸(21395)
- 国际(19464)
- 业(19322)
- 世界(19209)
- 技术经济(19013)
- 版(16509)
- 科技(16382)
- 坛(16011)
- 论坛(16011)
共检索到579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世锦
经济改革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经济体制的创新过程。对体制创新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理解改革是如何实际发生并得以推进的。中国的经验表明,实际改革进程与人们事先设想的改革进程往往有较大距离。于是,从观察者的角度研究改革或体制创新的内在逻辑,就有了突出的必要性。本文从体制均衡和非均衡概念入手,首先讨论体制创新的条件;接着提出一个体制创新过程模型,并考察降低体制创新成本的途径;最后讨论中国经济改革的有关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刚 周加来
经历4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后,中国无论是在经济总量方面,还是人均收入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消除短缺经济为目标的第一阶段和以解决产能过剩为目标的第二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改革开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当然,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中国在未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应该扬长避短,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包容性发展。
关键词:
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钢
文章认为,体制革命离不开理论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一场深刻的体制革命,也是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但是,正象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深化一样,思想对理论也亟待进一步突破和创新。对此,文章就三个重大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生产力应是检验我国改革的唯一标准;(2)我国应建立平等竞争的多元化、混合型所有制结构;(3)应确立按资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相统一的复合分配体系。文章还指出: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是第一个重大的飞跃;建立平等竞争的多元化、混合型所有制结构是第二个重大的飞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田国强
一、引言 目前以市场为取向的中国经济改革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从1979年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得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这15年的经济改革给中国带来了高速度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准的大幅度提高。经济体制转型也取得了引人瞩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华民
中国在过去的25年中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增长,从而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中的“邓小平效应”,所谓邓小平效应是指,中国罕见的经济增长是在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实现的。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坚持走内生与渐进的道路,并且始终坚持把改革置于开放的环境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遇到一些来之于基本制度方面的障碍,它们主要是:土地的国家所有、企业的国家所有(国有企业)、以及金融体系的国家控制。这样一些制度安排不仅遏制了民间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造成了普遍的市场扭曲、带来了政府部门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因此,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关系到中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袁绪程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离不开所有制。从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结合中探索目标模式不失为改革的思路。增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活力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公有制人格化、财产责任化、利益透明化。增强企业活力要与完善市场体系和建立健全的间接控制体系配套进行,把握改革的空间布局和时间顺序。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裴长洪 彭磊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除采取经济刺激措施以外,还应通过深化改革寻求生机。当前,开放型经济领域应围绕加工贸易产品内销、贸易融资、跨境交易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裴长洪 彭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许经勇
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是经营方式的改革,而且是所有制的改革。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前夕,农村面临着两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必须尽快地提高;二是农村劳动者的积极性必须得到充分的调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办法,也只能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农产品的价格,降低城市产品对农村产品交换的相对价格,通过价格杠杆调整分配关系,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由于这一步改革,如果不加以严格控制,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轮番涨价,并会造成国家财政补贴的巨额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经勇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经济运行机制的本质转换;而这种转换是在社会主义框架下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目标,是国家计划调控下的市场的节,而不可能是纯粹的市场调节。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立胜
正如任何经济体制的运行都需要社会支付成本一样,经济体制的创新选择,即“从某种现行制度安排转变到另一种不同制度安排的过程”是有费用的,并且是“一种费用昂费的过程。”在我们给定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收益后,如何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实际上就是对转换成本及体制机会成本的选择,选择的结果应是体制转换的成本及运行成本最小,预期的净收益超过预期的成本、这样,体制转换才可能发生,“一项制度安排就会被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子清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2003年,福建省顺应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以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积极开展涉农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正确评价涉农改革政策效应,探讨农村经济体制创新之路,对解决好农村生产关系不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伟 韩静轩
国有企业的改革趋势表明,“两企分离”已是大势所趋,即国有企业进行基于产业分离的“两点分离”(公共企业与竞争性企业分离)和基于分级所有的“两企分离”(中国政府企业与地方政府企业分离)。国有企业的“两企分离”要求对现有经济体制进行创新,包括财政体制创新、金融体制创新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
关键词:
“两企分离” 改革 体制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皓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展望张皓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大体经历了以农村为重点、以城市为重点和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阶段。特别是第三阶段,即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