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64)
2023(8825)
2022(7351)
2021(6425)
2020(5445)
2019(12192)
2018(11899)
2017(22971)
2016(12222)
2015(13955)
2014(14250)
2013(14142)
2012(13414)
2011(12486)
2010(12644)
2009(11943)
2008(11629)
2007(10657)
2006(9787)
2005(9138)
作者
(36374)
(31015)
(30521)
(29423)
(19606)
(14482)
(13894)
(11785)
(11761)
(10958)
(10851)
(10224)
(10142)
(9873)
(9700)
(9511)
(8910)
(8899)
(8821)
(8503)
(7900)
(7498)
(7336)
(7163)
(6964)
(6949)
(6876)
(6521)
(6221)
(5962)
学科
(78674)
经济(78523)
管理(42750)
(32145)
(26106)
企业(26106)
方法(22503)
数学(19949)
数学方法(19796)
地方(19146)
(16224)
中国(16085)
(15344)
(14450)
业经(13783)
地方经济(13087)
(12936)
环境(11628)
(11252)
(10146)
金融(10143)
(9618)
银行(9610)
农业(9598)
(9261)
(8725)
贸易(8718)
(8663)
经济学(8592)
体制(8550)
机构
大学(189024)
学院(188718)
(92432)
经济(90717)
管理(69222)
研究(69015)
理学(58365)
理学院(57676)
管理学(56844)
管理学院(56487)
中国(52584)
(44142)
(39057)
科学(37970)
(34411)
财经(34080)
经济学(30824)
(30658)
研究所(30570)
中心(30378)
(29260)
经济学院(27321)
(26159)
财经大学(25039)
北京(24925)
(24825)
业大(23717)
(23085)
师范(22910)
(22471)
基金
项目(118947)
科学(94445)
基金(88251)
研究(87483)
(76143)
国家(75564)
科学基金(64829)
社会(60437)
社会科(57301)
社会科学(57288)
基金项目(45987)
(44765)
自然(39073)
教育(38850)
自然科(38016)
自然科学(38006)
自然科学基金(37310)
(37208)
资助(36124)
编号(33138)
(27648)
成果(27579)
(27033)
重点(26987)
(26599)
国家社会(26122)
课题(23989)
教育部(23743)
(23734)
人文(23116)
期刊
(114496)
经济(114496)
研究(63621)
中国(39286)
(34976)
管理(28053)
学报(25438)
科学(25115)
(24444)
大学(20367)
(19910)
金融(19910)
学学(19637)
经济研究(19273)
财经(18701)
(16278)
技术(15704)
农业(15610)
业经(15258)
问题(14690)
教育(13640)
(10877)
技术经济(10656)
世界(10012)
统计(9797)
国际(9382)
经济问题(9099)
改革(8995)
(8995)
现代(8946)
共检索到301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厉伟  
资本与劳动力要素之间在流动性方面的差异使得经济低梯度地区居民的住房福利受到了很大损失,因此,对外来投资性需求资本进行限制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具体实现机制上应当对外来资本区别对待,并对本地居民构成的合理内涵加以科学的界定,同时,税收较其他手段而言,在限制外来投资性需求影响和保障本地居民住房福利方面更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永生  敖久丽  
农民持久且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是在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被给予的,其不仅对农村的长远发展有保障作用,更保证了农村在发展过程中的稳定性。本着这一基础,势必要对农村土地进行整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将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规模型集约型现代农业才能得到发展。因为在对农村土地整治的这一过程中必然要进行变动与调整针对利益这一格局,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择倾斜性的制度安排,这样就可以确保农民利益不受到损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踪程  陈立文  
本文基于保障性住房供给与居民居住体验互动的视角,综合运用可行能力理论和顾客满意度理论,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将居民福利认同、能力空间上的住房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中,构建了三者间的影响关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条作用路径;保障性住房的住房品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即住房品质的改善未必会带来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保障性住房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显示出明显的福利效应;住房满意度在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最后,从综合供给体系、新型分配模式、信息管理制度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曹星  
自1998年我国实行住房市场化以来,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住房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却忽视了公共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本文认为要在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方面加大创新力度,首先,经济适用住房应推行以租为主,并由政府主导进行封闭运作;其次,要加快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第三,适时推出限价商品房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踪程  闫浩  陈立文  
保障性住房带给中低收入居民的效用,主要来源于保障性住房本身及其附属的公共物品,且随着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公共物品越来越成为影响这部分居民福利状况的重要因素。在居民福利和住房品质概念阐释的基础上,以经济适用房为例来探究保障性住房及其公共物品对居民福利的获得所产生的影响,构建保障性住房品质和公共物品供给对居民福利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对保障性住房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采集到的223份有效问卷的样本数据进行验证性分析,并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住房品质和公共物品供给对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踪程  闫浩  陈立文  
保障性住房带给中低收入居民的效用,主要来源于保障性住房本身及其附属的公共物品,且随着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公共物品越来越成为影响这部分居民福利状况的重要因素。在居民福利和住房品质概念阐释的基础上,以经济适用房为例来探究保障性住房及其公共物品对居民福利的获得所产生的影响,构建保障性住房品质和公共物品供给对居民福利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对保障性住房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采集到的223份有效问卷的样本数据进行验证性分析,并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住房品质和公共物品供给对保障性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踪程  
从居民个体心理认同的角度探讨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据此提出提高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的政策建议。对我国典型城市保障性住房居民进行福利认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居民福利认同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住房品质与公共物品是影响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的关键因素,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是住房品质与公共物品综合考量的结果。同时发现,保障性住房居民所认知的住房品质和公共物品不是单一维度的,而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住房品质由住房特征、住房区位和社区管理3个维度构成。公共物品由生活设施、休闲设施、交通设施、医疗设施、就业服务、教育设施6个维度构成。实证结果还显示,在对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的影响上公共物品要明显大于住房品质。因此,在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中,在提供基本住房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通过改善公共物品供给现状,提升居民福利认同水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梦玄  周义  胡培  
应用空间失配理论,基于武汉市的582个被保障家庭调查数据,通过被保障对象迁居前后净收入的变化以及考虑通勤时间变化的CVM方法,全面测算了被保障对象因为居住—就业空间失配而引致的福利损失。研究发现:绝大部分保障房社区居民迁入当前小区后,居住—就业空间失配严重,CVM方法比简单的净收入法测度更全面、准确地测度了保障房社区居民由于空间失配而导致的综合福利损失,其均值为308.05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戴林东  
在高就业率背景下,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低劣,突出地表现为就业稳定性较差,原因有:职业素质不过硬,劳动保障无长效,就业岗位"走马灯",专业对口难实现,技术特长难发挥,订单培养简单化。应当对中职毕业生建立和运行高质量就业保障机制,包括企业筛选机制、劳动监督机制、行会规范机制、学校质量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宜章  赵玉奇  何青松  
"俱乐部合作"引致区域经济收敛与发散并存,制约区域协调政策的有效性。文章构建一个简单的梯度合作博弈模型阐释俱乐部合作的发生机制,基于省际双边铁路货运数据,采用非参数拟合、半参数空间模型局部多项式估计等检验地区间渐近式经济梯度—贸易合作规律。半参数空间模型估计生成的偏导数进一步捕捉了经济梯度对贸易合作边际作用的动态演变。未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重点考虑板块与轴带结合,推动跨板块的对口合作和经济带建设等具体方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关小克  王秀丽  张佰林  任圆圆  李乐  
以河南省孟津县为例,在县域经济梯度划分的基础上,选取典型案例区,从农村居民点的景观结构与空间邻近特征、公共设施与住宅内部结构特征、农户生产生活与社会结构特征等要素出发,刻画农村居民点的经济梯度分异特征。结果表明:资源禀赋条件差异是造成村庄经济格局异化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又反作用于村庄的景观结构,农村居民点邻接景观地类是村庄内部功能结构的有效反映,良好的空间联通性是村庄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受村委"配套筹资能力"的影响,不同经济梯度区内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异巨大,农户的住宅结构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约束,且往往与农户的生计需求相匹配;村庄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村民受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就越强烈,经济发达地区农户的社会网络结构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传统农区则存在着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及大龄男青年的婚姻困难等系列问题。最后,本研究结合不同经济梯度下村庄演化趋势的判读,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方向和整治措施,研究结果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匡萍  
住房保障制度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公共政策。这一制度实施的目的在于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人权(生存权、居住权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然而在住房市场化、商品化的今天,由于房地产市场价格不断上涨,城镇居民实际支付能力与适宜的住房标准价格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为稳定社会秩序,缩小贫富差距,体现社会公平,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财税政策安排以解决城镇居民的基本住房问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超  黄燕芬  杨宜勇  
住房保障是政府保障公民基本居住权利实现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福利体制理论,从住房权利出发,聚焦住房的社会功能,创新性地对住房保障支出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三种福利模式下,住房保障支出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都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住房适度保障水平即曲线顶点,但不同福利模式在福利起点、福利拐点和福利变动程度上均存在差异。对比我国现阶段住房保障实际支出水平,本文提出应进一步提高住房保障支出,优先保障结果公平和借鉴保守主义福利模式三点政策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燕芬  唐将伟  
当前我国正处于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就要求政府确立适度的住房保障水平,同时处理好住房保障供给中的政府、市场和社会关系。本文从艾斯平·安德森福利体制理论的去商品化和福利多元主义两个视角,对"自由主义模式"的典型国家英国住房保障政策发展进行分析,提出对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启示和建议。认为住房保障适度水平是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动态平衡,应当构建住房保障的多主体、多渠道参与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化运营和管理在住房保障中的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