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42)
2023(13402)
2022(11447)
2021(10422)
2020(8757)
2019(19990)
2018(19742)
2017(38176)
2016(20671)
2015(23435)
2014(23659)
2013(23709)
2012(22306)
2011(20525)
2010(20969)
2009(20037)
2008(19982)
2007(18668)
2006(16754)
2005(15259)
作者
(60915)
(51841)
(51549)
(49195)
(32581)
(24766)
(23295)
(20002)
(19505)
(18323)
(17890)
(17087)
(16529)
(16252)
(16200)
(15923)
(15407)
(14973)
(14906)
(14847)
(13045)
(12828)
(12513)
(11918)
(11754)
(11696)
(11472)
(11346)
(10494)
(10293)
学科
(110359)
经济(110182)
(63022)
管理(58396)
(50790)
(42658)
企业(42658)
方法(38943)
农业(33662)
数学(32891)
数学方法(32627)
业经(28057)
中国(25482)
地方(25143)
(24151)
(22670)
(19750)
(16327)
(15689)
贸易(15683)
(15215)
(15187)
(15029)
银行(15003)
(14976)
(14568)
金融(14563)
环境(14533)
(14370)
地方经济(13749)
机构
学院(312484)
大学(309565)
(141583)
经济(138755)
管理(116663)
研究(109501)
理学(99769)
理学院(98703)
管理学(97150)
管理学院(96582)
中国(84548)
(67247)
(64521)
(64169)
科学(63875)
(56093)
农业(51441)
中心(50811)
研究所(50152)
财经(50066)
(49491)
业大(48763)
(45087)
经济学(44028)
(40247)
北京(40188)
师范(39938)
经济学院(39410)
(38068)
(37546)
基金
项目(197599)
科学(155718)
研究(148234)
基金(143249)
(123126)
国家(121975)
科学基金(104121)
社会(98089)
社会科(91855)
社会科学(91825)
(78277)
基金项目(75887)
教育(66603)
(63962)
自然(63280)
自然科(61712)
自然科学(61694)
编号(60891)
自然科学基金(60618)
资助(57329)
成果(50299)
(44959)
(44505)
重点(44291)
课题(41735)
(41236)
(40551)
国家社会(40409)
教育部(38498)
(38309)
期刊
(172536)
经济(172536)
研究(96332)
(70124)
中国(66000)
(50854)
学报(47423)
农业(47057)
科学(44603)
管理(40504)
大学(37278)
学学(35575)
(32947)
金融(32947)
业经(30735)
教育(28533)
技术(26320)
财经(26037)
经济研究(25809)
问题(23329)
(22435)
(22375)
世界(18027)
(17318)
技术经济(17266)
农村(16088)
(16088)
经济问题(15894)
农业经济(15562)
(15372)
共检索到485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宏力  巨荣良  
和谐农村社会制序的促成缘于以制度约束为代表的外部控制与社会系统的自组织。和谐农村社会制序的构建是一个外部推进与自组织协同演化结合的过程。构建和谐农村社会制序,需要从社会内部寻找促成和谐的机制,即通过社会的自组织达到一种和谐的秩序。社会伦理之维必定对制序网络基体的各个环节、制序化的各个阶段以及制序变迁的路径发生作用,伦理与道德蕴涵"人之合作的扩展秩序"自发型构与扩展的可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晓橹  
"斯密问题"最早是由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于19世纪中叶提出。"经济科学之父"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将道德行为的动机归之为同情或利他,提出人性论是利他主义的;而在《国富论》中将人们的经济行为的动机归结为利己的,提出人性论是利己主义的,由此造成了伦理学和经济学之间的对立,反映了斯密前后思想上的碰撞和矛盾。这一从人的本性角度对斯密两大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兴娟  
农村小额信贷信用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农村金融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信贷信用问题是金融与道德的问题,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本文主要从经济伦理学视域探析信贷信用的经济学与伦理学管理,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解构和建构农村小额信贷信用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瑜  
伦理经济是人们以一定的伦理道德观念评判、制约和指导人们的现实的社会经济活动。简单的说,伦理经济就是以一定的经济伦理思想作为指导的经济活动。伦理经济是一种讲究伦理道德并通过伦理道德牵引和谐发展的经济。社会的和谐是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的统一。经济和谐在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意义和作用。经济和谐的内涵阐释有以下方面: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承宗  
随着世界生态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传统生态伦理观的经济学缺陷越来越明显。和谐生态伦理作为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态伦理观念,它的存在是有经济学依据的。这种经济学依据可以从和谐生态伦理的内涵以及和谐生态伦理与实践的关系两个方面解读出来。和谐生态伦理的基本主张所蕴涵的经济学内涵使我们对它的存在不仅不能怀疑,而且要对和谐生态伦理发展的经济学思路作认真的思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朱素明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农村纠纷的防治化解成为重点。目前,我国农村纠纷在数量上有所上升,在样态上也更加复杂。农村纠纷解决机制应如何调整应对,做到既充分利用农村社会的传统资源,又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司法等公共服务的现实需要?本文拟从我国农村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的现状出发,梳理现有制度存在的不足,提供相应的完善意见,最终构建一种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农村基层纠纷解决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艳  卢继宏  
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可以通过对个人和组织的改变,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运转和发展。因此,实现教育和谐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影响我国教育和谐最为突出的问题当属城乡教育发展失衡。本文以经济伦理视角剖析并确立了"城乡教育和谐"的内涵及关键点,通过对四川省城乡教育现状的诊断,指出了实现城乡教育和谐发展的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永博  沙润  梁幸平  
当前,我国转型期的社会分化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在借助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过程中,社区居民的经济利益、环境利益以及价值观念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社会分化加剧不仅影响着当地的社会和谐,而且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解旅游业背景下我国农村社会分化的基本状况,文章对"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广西桂林恭城县红岩村进行了细致调研,分析了案例农村社会分化的基本状况,并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方法对案例农村不同社群间的利益关系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得出了结论,并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农村社会整合提供了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翟静  
本文通过对农场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进行系统性研究,深入探讨了中国农场低碳经济的发展基本途径,对农场低碳经济在选择未来发展的注意事项提出了有效性建议,最后总结了我国发展农场低碳经济的积极意义。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方杲  侯立信  
信息是事物的一种属性,具有客观性、不灭性、共享性和主体性等特性,它在当今社会的作用日趋突出。信息共享和个体权益的冲突是信息社会的一对典型矛盾,这是由它们各自的伦理基础(功利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的局限性造成的。公平的正义原则以其自由平等原则、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调解功利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的分歧,成为信息社会的伦理基石,推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同卫  封展旗  
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经济伦理内涵。企业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有着义不容辞的道德责任。企业应该:仁爱为本,尊重员工权益;成己达人,繁荣社会和促进就业;“贵义”、“兼爱”,促进社会公正;博施济众,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诚实守信,醇化社会风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延冰  
经济制度的公正性是保证经济活动运行的重要条件。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产物和体现,也是维护农民基本生存权利的根本保障。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现实来看,政策制定主体的伦理目标定位、伦理职能的发挥、政策执行主体的伦理责任及执行结果等方面均存在伦理缺陷;借助于数学模型分析发现,政策制定主体与执行主体的关系直接受到目标制定向度和目标执行向度的相互影响和作用。通过以上两个向度的分析,研究政策制定主体与执行主体所呈现出的价值分布状态,进一步构建"政策理念导向、政策制定与执行主体负责、价值分配与权力分配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淑文  
环境伦理将人类之间的伦理关系延伸到了人与自然,认为人既依赖于自然,又作用于自然。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人对自然界的作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本文从环境伦理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提出环境伦理原则的确立,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判断,环境伦理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伦理观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永尧  
从伦理学看,不应该要求人们做其没有能力做的事,或者做出一种巨大牺牲是明显不合理的,在同利益严重冲突的情况下,要求那样一种牺牲甚至是完全不合理的。这种原则符合了理性到理性自我的概念,使自我主义和利他主义在和谐道德观基础上有机地联系起来。满足穷人基本需要的“消极”权利应该优先于富人奢侈消费的“积极”权利。财政分配道德上的优先性,不仅是和谐财政应该具有的内容,而且是从实质上调整贫富差距以实现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承宗  谢翠蓉  
通过对和谐城市建设进行伦理内涵和伦理诉求的伦理思考,推动现代城市建设的"和谐化"转向。围绕生态伦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本主张,对和谐城市进行了理论阐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