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98)
2023(17356)
2022(14607)
2021(13705)
2020(11443)
2019(26262)
2018(25805)
2017(49755)
2016(26830)
2015(30187)
2014(30143)
2013(29899)
2012(27932)
2011(25326)
2010(25436)
2009(23976)
2008(23839)
2007(21021)
2006(18921)
2005(17352)
作者
(77496)
(64238)
(63773)
(61092)
(41383)
(30479)
(29021)
(25119)
(24461)
(23189)
(21982)
(21724)
(20794)
(20529)
(20028)
(19775)
(19133)
(18428)
(18388)
(18350)
(16126)
(15857)
(15379)
(14642)
(14344)
(14336)
(14234)
(13997)
(12828)
(12607)
学科
(130378)
经济(130228)
(93967)
管理(92327)
(88048)
企业(88048)
方法(53431)
数学(43522)
数学方法(43079)
(35209)
业经(32635)
中国(32604)
(28454)
地方(25242)
(24062)
财务(23994)
财务管理(23967)
(23514)
(23509)
企业财务(22770)
(22676)
贸易(22664)
(22054)
(21563)
理论(20631)
(20519)
技术(20165)
(19093)
农业(18906)
环境(18158)
机构
大学(394419)
学院(394159)
(174771)
经济(171368)
管理(159193)
理学(136414)
研究(135042)
理学院(134983)
管理学(133073)
管理学院(132335)
中国(104736)
(84146)
(80440)
科学(77721)
(67075)
财经(63867)
研究所(60456)
中心(59789)
(58051)
(57961)
(54350)
北京(54183)
经济学(53644)
业大(51773)
(49812)
师范(49475)
(48679)
经济学院(48098)
财经大学(47239)
(46184)
基金
项目(255962)
科学(203749)
研究(190964)
基金(188799)
(162426)
国家(161012)
科学基金(139841)
社会(123982)
社会科(117614)
社会科学(117582)
基金项目(98747)
(96640)
自然(88812)
自然科(86772)
自然科学(86753)
教育(86683)
自然科学基金(85253)
(81194)
资助(78704)
编号(76753)
成果(62816)
(57961)
重点(56507)
(54647)
(53397)
课题(52534)
国家社会(51445)
教育部(50595)
创新(49754)
人文(49512)
期刊
(200662)
经济(200662)
研究(124646)
中国(73066)
管理(64765)
(63520)
学报(54061)
科学(53422)
(48770)
大学(42044)
学学(39585)
教育(39110)
(37679)
金融(37679)
技术(35227)
农业(33715)
财经(33012)
经济研究(32641)
业经(29958)
(28471)
问题(25294)
技术经济(22451)
(21731)
世界(19566)
国际(19260)
现代(19096)
(19072)
理论(18932)
统计(18196)
图书(17651)
共检索到600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君  
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经过经济全球化的传导,导致了世界经济衰退。本文基于金融危机的产生机理,探讨了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分析了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而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形势企稳向好的情况下,我国应如何通过优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强化风险防范机制等措施,来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在新中国成立60年后保持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2022年以来,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力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春风拂面,天气渐暖,中国经济也是暖意浓浓。今年前两月工业生产增速回升至五个月高点,而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速全面回升,也带动整体投资增速超预期回升至8.9%。连同此前发布的外贸、信贷和物价数据,目前披露宏观数据都指向经济好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春风拂面,天气渐暖,中国经济也是暖意浓浓。今年前两月工业生产增速回升至五个月高点,而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速全面回升,也带动整体投资增速超预期回升至8.9%。连同此前发布的外贸、信贷和物价数据,目前披露宏观数据都指向经济好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银兴  
从整体上说我国目前经济下滑的势头已经基本止住,但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推动经济回升。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我国经济可能在停滞阶段停留较长的时间。因此,在这个阶段所确定的宏观政策就不能仅仅继续已有的阻止下滑的扩张性政策,有必要采用推动经济回升进入新的景气阶段的扩张性政策。按此要求,宏观扩张性政策的调整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 扩大内需必须同结构调整结合,并逐步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2) 扩大内需的主体必须由政府转向企业和居民。(3) 政府的扩张性政策靠扩大政府需求还是减税。(4)扩大内需是突出消费需求还是投资需求。(5) 扩大投资需求是突出基础设施投资还是技术改造投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澜飚  张靖佳  曹元涛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正由危机应对转向结构调整,"宽财政、紧货币"的调控态势日益明显。目前,国内财政、货币和汇率政策相互制约,对宏观政策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政策的适度性、有效性和退出安排等方面对近期宏观经济政策研究进行梳理,认为2010年货币政策收紧态势已定,财政政策稳中有收,汇率政策稳定不变。此外,本文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模型框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对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乃至于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虹多  
本文系统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城镇化的历程,分析了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和待改进之处,全面展望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多样趋势。深刻探讨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的密切联系,强调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并针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郝书辰  
山东经济学院科研处处长崔友平教授等人的专著《熨平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一书,在我国经济周期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这是崔友平教授主持的山东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青年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薛小峰  覃正  
当前,中国经济整体上行的态势基本确立,从经济增长结构上看,基本上属于投资驱动型,消费的驱动作用初步显现,而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为负。总体上看,当前经济自主性增长的基础不牢,经济运行尚未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十二五"时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导向需着力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财政政策方面:通过持续公共投资,帮助经济实现平衡增长;利用财政手段,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减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企业投资能力和居民消费能力;通过税收调节,优化出口结构。货币政策方面: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力度,实现经济发展平衡、稳定;优化信贷结构,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根据经济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信贷重点;采取多种手段,渐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军  马翠  
宏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具有体制转换与结构变化的特征,从而有越来越多的文献采用马尔科夫转移DSGE模型进行理论研究,应用单调映射法、最小状态变量法或扰动法实现脉冲结果。本文通过梳理其中货币政策区制设计、财政政策区制设计及政策组合范式的体制转换等主要的研究脉络,总结了马尔科夫转移DSGE模型中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的国际动态特征,提出了未来进一步拓展的方向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澜飚  宫跃欣  张靖佳  
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已经由应对金融危机时的积极扩张转向抑制通胀稳定产出的适度紧缩。本文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财政政策三个政策实施的角度,对中国近期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动因、实施方式、可能效果等因素进行了梳理、分析,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已经由"宽财政、紧货币"的调控态势转向了"财政货币双退出",同时,汇率政策由稳中有升日益转向加速升值,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自主性受到国际因素的诸多干扰,因此需要对大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协调问题予以更多的重视。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三位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阿里恰(Giovanni Dell'Ariccia)和摩罗(Paolo Mauro)发表了一份《反思宏观经济政策》的报告(SPN/10/03),在学术界和宏观决策部门引起了极大反响。这篇报告首先回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荣景  
理性预期的假说有两个基本假设。其一是理性预期,即假定经济主体(这里指微观层面,下文也是指同一层面的)对未来作出的预测是理性的。其二是持续的“市场出清”,也就是假定,无论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产品价格和货币工资将适应供求状况迅速调整,使市场供给和需求平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贾康  
决策当局需注重局势的通盘把握与政策组合的审慎权衡,稳中求进。对短期应变、中期结构升级与运行避险和长期可持续发展,应做好全面的统筹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客观上要求宏观调控决策管理当局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东琪  
反思历史后的正确决策 大约十年前,我在《经济学动态》发表了一篇题为“改革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一文。当时写这篇文章的基本用意,是针对1986年实现“软着陆”后经济应该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提出改革和发展都要“稳中求进”的思想。当时,全国上下求胜心切,方方面面“闯关”的呼声很高,不少经济学家也认为“长痛不如短痛”。在这样一个气氛中,中国社科院经济片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为了给加速深化制度创新式改革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发展速度应该有意识地放慢些。可惜的是,这一观点在经济回升初期没有引起政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