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31)
2023(5574)
2022(4689)
2021(4076)
2020(3432)
2019(7597)
2018(7549)
2017(14796)
2016(7594)
2015(8543)
2014(8454)
2013(8544)
2012(8422)
2011(7821)
2010(8083)
2009(7742)
2008(7451)
2007(6900)
2006(6554)
2005(5992)
作者
(22132)
(18710)
(18689)
(17909)
(12119)
(8789)
(8470)
(7215)
(7208)
(6689)
(6608)
(6269)
(6044)
(5931)
(5835)
(5718)
(5395)
(5381)
(5357)
(4894)
(4815)
(4452)
(4382)
(4374)
(4259)
(4201)
(4053)
(3789)
(3718)
(3526)
学科
(60280)
经济(60115)
管理(24349)
(19311)
方法(18985)
(17318)
企业(17318)
地方(15123)
数学(14775)
数学方法(14722)
业经(11661)
地方经济(11660)
中国(11498)
(10244)
(9838)
(8789)
(8554)
理论(7996)
(7672)
经济学(7084)
环境(6700)
农业(6565)
(6540)
金融(6539)
(6264)
(5899)
银行(5899)
(5736)
(5718)
(5649)
机构
大学(124205)
学院(122444)
(64638)
经济(63573)
管理(47616)
研究(43930)
理学(40837)
理学院(40405)
管理学(39927)
管理学院(39682)
中国(33146)
(28182)
(25144)
财经(22572)
科学(22390)
经济学(21561)
(21352)
(20434)
中心(19081)
经济学院(19002)
研究所(18893)
(18199)
财经大学(16663)
北京(16049)
(15912)
师范(15830)
(15002)
(14655)
社会(14231)
(13975)
基金
项目(74793)
科学(61161)
基金(57584)
研究(56170)
(48624)
国家(48201)
科学基金(42528)
社会(42141)
社会科(38786)
社会科学(38768)
基金项目(30069)
(26944)
教育(25077)
自然(24946)
自然科(24420)
自然科学(24416)
自然科学基金(24041)
资助(23425)
(22241)
编号(21380)
成果(17881)
国家社会(17716)
(17658)
(16415)
重点(16207)
教育部(16085)
人文(15899)
(14730)
经济(14586)
社科(14557)
期刊
(81232)
经济(81232)
研究(42757)
中国(23088)
(21953)
管理(19678)
科学(15758)
学报(14790)
经济研究(13814)
(13772)
财经(13293)
大学(12491)
(12222)
金融(12222)
学学(11892)
(11582)
业经(10385)
问题(10200)
技术(9881)
教育(9318)
农业(8805)
技术经济(8117)
世界(7412)
统计(6910)
(6826)
经济问题(6570)
经济管理(6489)
商业(5992)
(5933)
国际(5834)
共检索到194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现代主流经济学推崇经济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私恶可以通达公益的"无形的手"原理,问题是,"无形的手"是否存在。其实,在经验主义人性论兴起的中世纪后期,这一点就存在很大争论:马基雅弗利等宣扬"私恶为害"的观念,孟德维尔等则提出了"私恶即公益"的命题。但是,由于西方社会经济竞争的加剧以及斯密的"无形的手"之宣扬,"私恶即公益"的观点逐渐流行,最终成了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清安  高洁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关于人的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是建立在这一假定的基础上。然而,现实经济中经济人行为悻论现象的出现,不仅促使人们对经济人假定进行反思,同时也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演变与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一般来说,经济人是指具有理性的自利主义者。经济人假定中内含的个人行为的基本动力是个人利益,行为准则是既定目标的最优化,经济人在理性追逐个人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会有效地增进社会利益。而经济人行为悻论是指在承认经济人假定合理的前提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许源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反贫困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为世界反贫困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的扶贫制度设计主要是建立在"道德人"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从而导致了扶贫过程中的权力不受监督以及民主的缺失,进而降低了扶贫绩效。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基于"道德人"的制度安排因扶贫实践中出现的各种不端以及腐败行为而失去解释力,使得以"经济人"的属性来看待政府扶贫行为成为必要。当前,重要的工作是建立和完善扶贫绩效评估制度、扶贫参与制度和扶贫权力约束制度,以进一步规范扶贫行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贺卫  
试论市场经济中的人性——经济人假设□贺卫人类的经济活动是在资源稀缺的环境中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在人们的相互关系中展开的,人的行为特性对其经济活动有着始发性的影响。因此,作为研究人类经济活动规律的经济学,其实质就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科学。经济学总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段雨澜  
"经济人"假定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分析工具,但经济学的发展逐渐暴露了这一假定的内在缺陷。不论是从人性基础,还是从方法论角度,旧的"经济人"假定都存在着不合理性。中国经济学的重建需要一个新的"经济人"假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志锋  
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地方政府的行为值得认真分析,本文认为借助经济人假设能很好地分析地方政府表现出的房价助推行为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对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不会认真对待。解决这一问题,也应该重视经济人行为逻辑,进行体制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将经济人视为只关注个人利益的冷淡个体,但早期西方社会更关注集体利益,功利主义也是源于对集体利益的关注。当然,由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功利主义目标本身存在歧义,从而又衍生出了功利主义的两种不同理解: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显然,这两种功利主义概念分别为社会科学的不同分支所接受,其中经济学接受了行为功利主义而注重于行为的手段选择,从而最终形成了经济人这一假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无论是从源头——古希腊的科学知识和希伯莱的宗教信仰,还是从演化过程——古罗马时期、中世纪以及启蒙运动以来来看,西方社会的思维都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特质,而且这种特质越来越强烈。正是基于这种思维,西方社会把从自然界获得的普遍主义和个体主义拓展到对人类社会秩序的分析中,从而产生了先验的人性观。这是现代主流经济学所依赖的经济人假设之文化根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世强  
该文主要阐释经济人性正义化"为什么"和"怎么"成为趋社会规范的必然演化问题。人类社会公共选择倾向、有效制度供给、社会发展合宜动力支持和历史经验总结等因素使经济人性正义化成为趋社会规范演化的必然。实现上述职能的动力机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重机制、矫正机制的内嵌促使经济人性正义化成为现实。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沛莉  张金伟  
我们正处于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生态危机时代,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物种锐减等都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人对自然不合理地开发与掠夺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因此,彻底解决生态危机就必须改变以往盲目征服自然的经济模式,建立起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人能够合理利用自然的经济模式,即生态经济。在生态经济的视阈下,我们要塑造与之匹配的生态经济人。生态经济人将奉行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优先,强调人类对自然的责任与权利并重,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绿色发展,并自觉践行与自然亲近、友好的绿色生活方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培林  
自亚当·斯密以来 ,西方经济学中对“经济人假设”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然而 ,经济人假设不但没有被动摇 ,反而在争论中得到了修正与发展。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以“经济人假设”为发端 ,沿着“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等脉络展开 ,呈现出多维性特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志海  崔景俭  
借鉴经济社会学的研究成果 ,简要总结了我国二十余年制度变迁的人性化逻辑 ;指出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单位制度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制度的转变 ,是一个合乎人性化逻辑的制度变迁过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礼伯  施建军  
社会资本在企业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界对社会资本与传统经济学"经济人"假设的关系有着激烈的争论,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是对社会资本的本质和内涵的认识存在误区。社会资本与"经济人"并不矛盾,而且有着很大的互补性,它们在社会责任观上是一致的,社会资本还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工具。解决社会公平和社会责任问题要通过道德和法制建设,决不能依靠狭隘地批判和抛弃"经济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富强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以早期还原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它仅仅反映了动物性的本能需求而忽视了人类的社会性;因此,它不仅无法揭示"无形的手"来自何处以及如何运作,也无法根本上理解"囚徒困境"与现实相悖的现象。相反"为己利他"行为机理则以新近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它将人类基于动物性的本能目的和基于社会性的实现手段结合起来;因此,它可以更好地挖掘"无形的手"是如何运作而实现社会协调,从而是比经济人假设更合理、有效的人性抽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龚伟华  
“经济人”假定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最基本假定 ,自斯密提出以来 ,学术界对此褒贬不一 ,其分歧焦点在于“经济人”是否有其存在的现实依据。事实上 ,“经济人”假定本质上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的化身。“经济人”的本性无非是资本本性的外在表现。这正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之为人的社会性的高度抽象。而且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资本外延的扩大 ,“经济人”假定的内含和外延随之变化 ,具有发展的不平衡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