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90)
2023(7354)
2022(5929)
2021(5248)
2020(4251)
2019(9554)
2018(9216)
2017(17620)
2016(9314)
2015(10512)
2014(10503)
2013(10409)
2012(10119)
2011(9609)
2010(9997)
2009(9532)
2008(9571)
2007(8502)
2006(7964)
2005(7432)
作者
(28595)
(24175)
(24005)
(22986)
(15714)
(11212)
(10696)
(9270)
(9154)
(8698)
(8593)
(8051)
(8018)
(7790)
(7641)
(7395)
(7014)
(6994)
(6976)
(6477)
(6281)
(5870)
(5849)
(5730)
(5525)
(5458)
(5319)
(4874)
(4859)
(4727)
学科
(66937)
经济(66876)
管理(28008)
(24177)
方法(21275)
(21066)
企业(21066)
数学(17635)
数学方法(17480)
地方(16111)
(13607)
中国(13181)
业经(12636)
地方经济(12081)
(11316)
(10256)
理论(9135)
(8541)
(8252)
金融(8251)
环境(8227)
(8203)
经济学(7936)
农业(7362)
(7241)
(7200)
(7136)
银行(7123)
(6896)
产业(6861)
机构
大学(155969)
学院(153276)
(75244)
经济(73953)
研究(57354)
管理(54857)
理学(47113)
理学院(46521)
管理学(45819)
管理学院(45525)
中国(41973)
(34109)
(32369)
科学(32153)
(29086)
财经(27275)
研究所(26275)
经济学(25671)
(24715)
中心(23786)
(22985)
经济学院(22754)
(21480)
师范(21327)
北京(20637)
(20579)
财经大学(20249)
(20043)
业大(18118)
(17808)
基金
项目(94763)
科学(76019)
基金(71114)
研究(70340)
(61460)
国家(60968)
科学基金(52258)
社会(48661)
社会科(46059)
社会科学(46047)
基金项目(36434)
(34818)
教育(31992)
自然(31252)
自然科(30493)
自然科学(30480)
自然科学基金(29967)
(29501)
资助(29058)
编号(26277)
成果(22876)
重点(22004)
(22002)
(21577)
国家社会(21202)
教育部(19453)
(19178)
课题(18947)
人文(18779)
(18175)
期刊
(91550)
经济(91550)
研究(52739)
中国(27445)
(26521)
管理(22233)
学报(21955)
科学(21295)
(18991)
大学(17182)
学学(16320)
经济研究(16010)
财经(15554)
教育(14776)
(13807)
金融(13807)
(13610)
农业(12749)
技术(12367)
问题(11659)
业经(11419)
世界(9590)
技术经济(9274)
(8882)
国际(7908)
统计(7738)
经济问题(7175)
商业(7166)
经济管理(6922)
现代(6908)
共检索到237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段雨澜  
"经济人"假定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分析工具,但经济学的发展逐渐暴露了这一假定的内在缺陷。不论是从人性基础,还是从方法论角度,旧的"经济人"假定都存在着不合理性。中国经济学的重建需要一个新的"经济人"假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富强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以早期还原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它仅仅反映了动物性的本能需求而忽视了人类的社会性;因此,它不仅无法揭示"无形的手"来自何处以及如何运作,也无法根本上理解"囚徒困境"与现实相悖的现象。相反"为己利他"行为机理则以新近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它将人类基于动物性的本能目的和基于社会性的实现手段结合起来;因此,它可以更好地挖掘"无形的手"是如何运作而实现社会协调,从而是比经济人假设更合理、有效的人性抽象。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吴大新  
一、"经济人"的涵义随着西欧商业社会的兴起,经济学在18世纪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渐成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显学"。如今,经济学的一些专门术语为社会科学各领域所广泛使用。"经济人"(Homo oeconomicus或economic man)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概念之一。不过,概念的广泛使用并不必然意味着对它的真正理解。直到现在,将"经济人"等同于"自私自利之人"的看法仍然存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大春  张敏新  
低碳经济是世界关注焦点,低碳经济逐步成为发展模式主导。然而,理论界对低碳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意义和途径,没有对低碳经济理论进行探讨。没有完善低碳经济理论会导致对实际指导失误。构建低碳经济理论体系,夯实理论基础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本文首先从经济史中探寻低碳经济理论根基,"世界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以造福人类为使命的科学和个人福利是完全依存于全人类福利的,这些经济学思想中全世界思维可以作为低碳经济思想源头。通过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气候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等相关学科比较,借鉴和吸取其理论。最后,对低碳经济理论对经济学影响价值进行探讨,这些价值主要表现在提供经济发展新模式理论基石,引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素琴  
低碳经济是近代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在20世纪末才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直至21世纪初才正式以"低碳经济"走入人们的视线。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科学方法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但是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节奏,把握经济发展的命脉,需要从理论这一基本层面出发,认识低碳经济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和挖掘其经济价值。本文从低碳经济起源及其内涵引申到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和其他学科的比较,阐述低碳经济的经济价值,以此来梳理低碳经济的发展本质和价值意义,为低碳经济的研究献出绵薄之力。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陈孝兵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大厦的建构基石。实际上,经济人假设有其局限性,在经济学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几经锤炼,在内涵上有了新的拓展,但始终保留着"自利性"这一基本的规定性。现在看来,它只是揭示了人类经济生活一个很小部分的规律,不可能一般化到人类经济生活的全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罗丽君  
“经济人”假设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经济个体行为动机的最基本假设。它被认为是一种简单而有价值的经济学智慧。但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现象无法用“经济人”假设来解释。为了加强该假设的解释力,经济学家不断拓宽和发展其中心概念的含义,但这样做的一个不利后果是基本概念就往往变得过于宽泛和模糊,从而失去可操作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钟敬  
在整体教育改革实践中产生的成功教育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一种理论,成功教育有它的特质,其基本内核是如何通过教育途径帮助每个学生取得成功并建立起积极的成功心理。目前,在成功教育的探索中已普遍形成这样的认识:第一,在承认学生个体存在智能差异的前提下,确信每个正常的学生都具有巨大的潜能;第二,优化学生心理状态,培养非智力因素是发挥学生潜能的主要条件;第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漆光瑛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与市场经济的拜物教漆光瑛所谓“经济人”,是指以追求私人经济利益为唯一目的,并按经济原则进行活动的主体,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明确提出“经济人”概念的,是19世纪中期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然而,最早系统地运用“经济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经济人假设源于功利主义,它实际上是功利主义的内缩和形式主义的僵化,从而导致金钱理性勃兴的产物。按照这种哲学思维,实际上是将社会整体利益视为个人行为的目的,而对个体利益的追逐则是达致这一目的的途径、手段,因而可以将经济人内含的行为机理归结为:"为他利己"。这种行为机理实际上将人类行为的目的和手段颠倒了,也正是受这种思想的支配,造成了社会发展的困境。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富强  
现代主流经济学植根于西方社会的文化和心理,其理论假设和分析框架都是基于西方根深蒂固的自然主义思维;而中国社会的文化伦理和现实环境却与西方社会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是中国经济学人在主流经济学领域很难做出相应贡献的根本原因。正因为经济学具有强烈的本土性,其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必须建立在本土行为机理的契合性基础之上,因此,中国经济学的实质发展贵在思维本土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永福  
价值及其基础杨永福人对世界的认识形成于两个方面:(1)人对世界的认识活动,②人对世界的认识方式本身。如果我们只强调人对世界的认识活动的重要性便丢掉了人类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人与他的活动对象之间的复杂性。因而本文旨在指出:形成于人类活动中的真理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方福前  
公共选择理论用“经济人”范式来统一分析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中的个人行为有助于构建逻辑一贯的政治经济学体系 ,有助于理解政治家和官员的行为以及政策。但是 ,只用一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不变动机来概括一切人的行为动机必然要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一个理论逻辑上的优美并不等于它完全合乎实际。如果说 ,用“经济人”假说来描述经济活动中的人尚有局限性的话 ,那么 ,用“经济人”范式来刻画政治活动中的人就有更大的局限性。在用“经济人”范式来分析个人从事政治活动的动机时 ,需要补充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关于个人的行为动机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