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224.200.148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85)
2023(9626)
2022(8373)
2021(7649)
2020(6747)
2019(15325)
2018(15066)
2017(29186)
2016(15944)
2015(18435)
2014(18857)
2013(19089)
2012(18253)
2011(16846)
2010(17401)
2009(16625)
2008(16665)
2007(15495)
2006(14042)
2005(12874)
作者
(48705)
(41128)
(40772)
(39522)
(26213)
(19707)
(18940)
(15970)
(15480)
(14790)
(14220)
(13635)
(13221)
(13136)
(12949)
(12775)
(12309)
(12072)
(11968)
(11923)
(10557)
(10176)
(10056)
(9511)
(9485)
(9196)
(9157)
(9134)
(8388)
(8210)
学科
(89813)
经济(89658)
管理(44231)
(41321)
方法(34925)
(33791)
企业(33791)
数学(29277)
数学方法(29031)
中国(21446)
地方(21052)
(20765)
(19717)
(17949)
业经(17597)
(15461)
(13809)
地方经济(13737)
农业(13465)
理论(13104)
(12364)
贸易(12355)
(12215)
银行(12186)
(11879)
(11779)
金融(11776)
(11673)
环境(10755)
(10495)
机构
大学(249375)
学院(245836)
(111157)
经济(108831)
管理(90956)
研究(87581)
理学(76715)
理学院(75798)
管理学(74569)
管理学院(74079)
中国(66742)
(52461)
科学(51606)
(51437)
(45392)
(41013)
研究所(40675)
中心(40451)
财经(40257)
(39874)
(36132)
经济学(35558)
业大(34032)
(33639)
北京(33569)
师范(33359)
农业(31965)
经济学院(31762)
(31095)
(30040)
基金
项目(150379)
科学(117559)
研究(111025)
基金(108529)
(93399)
国家(92572)
科学基金(78408)
社会(72985)
社会科(68082)
社会科学(68058)
(58161)
基金项目(56410)
教育(51645)
(48621)
自然(48265)
自然科(47127)
自然科学(47110)
自然科学基金(46290)
资助(45636)
编号(45203)
成果(39097)
(34295)
重点(34066)
(33058)
课题(31476)
(29844)
教育部(29736)
国家社会(29645)
大学(28739)
人文(28654)
期刊
(132867)
经济(132867)
研究(79872)
中国(49741)
(41126)
学报(38231)
(37770)
科学(34564)
管理(33324)
大学(28786)
学学(26749)
教育(26578)
(25346)
金融(25346)
农业(24377)
经济研究(21631)
财经(21597)
技术(21406)
业经(19235)
(18709)
问题(17649)
技术经济(14239)
(13521)
图书(13460)
统计(13373)
(12400)
理论(12071)
世界(12001)
(11948)
商业(11656)
共检索到38786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熊倪娟  赵东辉  施祖麟  
本文引用中华英才网近五年的薪资调查数据,运用成本—收益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明瑟收益率等多个指标,衡量继续接受硕士教育相对于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比较优势;并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考研热”的形成不仅是大学生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增加求职筹码而做出的理性选择,还可能是借助高等教育这样一种“信号机制”,实现“向上流动”的个人理想、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上官剑  
“考研热”降温确已发生,为何青年学子报考硕士研究生的热情会急剧减退?笔者试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解释:一是社会阶层流动途径的不断拓展;二是大众经济理性权衡的客观选择;三是研究生教育变革的群体“失范”。“考研热”降温对高等教育体系来说是正常现象,对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利大于弊。研究生教育在量上的稳定,正是大学提升教育质量、重建核心文化、加强学术号召力的契机,亦是大学无法推卸的责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稷  张沛  张中华  
行为经济学兴起不仅是对主流传统经济学的挑战,也波及到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地理学等众多研究领域,作为一门综合学科的城市规划也将受到影响。从"经济人"到"社会人"重要前提假设的转变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探讨行为经济学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影响。在理论层面主要体现于"理性主义"哲学观的转变,"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回归以及"田野实验"新方法的启示,并应用指导规划实践工作在规划预测方法、规划决策机制以及规划干预手段方面的优化。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理论体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实践工具,有利于我国城市规划学科的科学化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小虎  陈很荣  仰书纲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辉  
现实的丰富多变和人性的复杂使得并非一切行为都是理性的,即使在一个行动内或决策中,理性与非理性的标准也是模糊的,没有纯粹的理性,也没有单一的非理性。本文基于理性和非理性选择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角色演绎,肃清了传统上对理性和非理性存在的认识误区。进一步提出在理性主导下进行非理性选择,在非理性中纳入理性思考;借助于由意愿和能力两个变量构造的支付矩阵,分析了理性与非理性在市场中耦合的可行性。最后探讨了为这种可行性提供有效保障的耦合点即激励与约束相容的制度建设,保障对理性、非理性中积极因素的引导、奖励,对消极因素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杨  
将"自利"和"理性"作为经济人的整体特征来理解,不利于我们发现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对"经济人"的不同理解,这一不同理解其实正是导致两者在解读经济人追逐自利的行为如何达成社会利益时建立不同研究范式、框架和方法的内在源起。本文试图探讨两者在以上理论进路中产生的重大分歧和差异,以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传统得到更多的理解和重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立雄  
本文认为 ,虽然经济学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一直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方法论原则 ,但是它始终受到了非主流经济学的批判 ,并且随着现代科学与经济学结合的日益加深 ,整体主义方法论越来越受到经济学家的重视。本文揭示了经济学方法论对立的实质 ,认为经济学方法论的两种对立只存在于理论之中 ,而在验证的角度上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对立。事实上 ,片面强调一种方法论都会造成严重的局限性 ,因此 ,研究经济学应该把二种方法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丁晓安  
规则分析和处境分析的割裂及单极化,导致了"囚徒困境"和"经济人"理性的悖论;主流经济学关于人性的普适主义假定和成本收益分析严重脱离了人的社会性;决定人的行为动机和选择集的约束条件和情景因素是多重的。认清具体的分析对象在特定环境下的约束条件,对个体动机和集体选择的分析才是统一和符合现实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董军  陈绪新  
在传统经济理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唯一的目标和主要责任,因而企业是典型的"理性经济人",然而现代文明的际遇和"理性生态人"的觉悟已越来越不能容忍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逐利行为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威胁与破坏,现代社会和当代的企业理论都以强烈的姿态反对企业逐利行为造成人类与自然的分离,强烈要求企业自觉遵守环境伦理规范,承担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环境伦理责任,从"理性经济人"走向"理性生态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叶露中  
一 社会经济系统的运作是与人类社会相伴生的。经济系统中萌生和成长起商品、货币与市场等要素或形态,是一个客观的自然历史过程。无论是静态地解剖经济系统,还是动态地阐述经济系统的运作原理,经济学都只不过是客观的、连续的、服从于自然进化逻辑的经济系统运动过程在人的意识中的折射。经济学说史源远流长、经济学界学派林立、经济实践弊病繁多的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乔乔  韩志伟  
"经济人"假设作为一种抽象的经济学研究范式,在马克思理论研究过程中并没有引起重视。"经济人"假设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建立其"科学"体系的抽象前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的起点,因而,有必要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出发,反思古典政治经济学"经济人"假设设立的原因与实质,分析古典政治经济学抽象假设的局限性,重新理解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出发点与立足点,在继承与改造"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理论空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叶烽  叶航  汪丁丁  
实验经济学对传统经济人假设的系统反驳促使社会偏好理论应运而生。社会偏好理论的各个模型试图在维持理性假设下,通过将基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诸如公平、互利等与"自利"假设有着明显涵义辨识度的一些人类社会性情感因素纳入到效用函数中来进而修正经济人假设,并以博弈论为基本的分析工具力图构建新的博弈均衡来解释实验经济学所揭示的一系列悖论。本文围绕社会偏好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背景、模型、测度、外溢以及检验等问题作了一个详细而系统的梳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信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形成时最好的前提假设。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经济分析视角在不断变化,由此推动了经济学理论不断发展。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与经济学分析离不开人的要求相一致。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当今中国,对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应该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认为,如同传统经济学把经济人作为一种分析方法一样,人的发展经济学应在正确理解人与经济学关系的基础上,找准对人的发展分析的视角。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