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93)
- 2023(6654)
- 2022(5612)
- 2021(4934)
- 2020(4078)
- 2019(8909)
- 2018(8636)
- 2017(16794)
- 2016(8739)
- 2015(9415)
- 2014(9465)
- 2013(9494)
- 2012(9095)
- 2011(8511)
- 2010(8618)
- 2009(8040)
- 2008(7692)
- 2007(6913)
- 2006(6289)
- 2005(5933)
- 学科
- 济(61792)
- 经济(61740)
- 管理(25699)
- 业(22291)
- 方法(19789)
- 企(17916)
- 企业(17916)
- 数学(17571)
- 数学方法(17461)
- 地方(15719)
- 地方经济(11895)
- 学(11830)
- 中国(11277)
- 业经(10183)
- 财(9604)
- 农(9501)
- 制(8233)
- 融(7570)
- 金融(7570)
- 环境(7376)
- 银(6986)
- 银行(6980)
- 经济学(6886)
- 农业(6802)
- 行(6753)
- 体(6750)
- 和(6223)
- 贸(5922)
- 贸易(5918)
- 发(5898)
- 机构
- 大学(138242)
- 学院(137116)
- 济(69140)
- 经济(68003)
- 研究(51206)
- 管理(50704)
- 理学(44017)
- 理学院(43453)
- 管理学(42806)
- 管理学院(42535)
- 中国(37747)
- 财(29728)
- 科学(29564)
- 京(27779)
- 所(25979)
- 财经(24147)
- 研究所(23574)
- 经济学(23207)
- 中心(22164)
- 经(21958)
- 农(21415)
- 经济学院(20538)
- 江(19976)
- 业大(18289)
- 财经大学(18000)
- 院(17807)
- 北京(17303)
- 范(17248)
- 师范(17072)
- 农业(16653)
- 基金
- 项目(89486)
- 科学(72181)
- 基金(68649)
- 研究(62165)
- 家(60559)
- 国家(60136)
- 科学基金(51860)
- 社会(43905)
- 社会科(41775)
- 社会科学(41763)
- 基金项目(36161)
- 自然(33205)
- 省(33019)
- 自然科(32521)
- 自然科学(32511)
- 自然科学基金(31997)
- 划(28057)
- 资助(27936)
- 教育(27578)
- 编号(21967)
- 部(20302)
- 重点(20273)
- 发(19766)
- 国家社会(19363)
- 创(17942)
- 成果(17758)
- 教育部(17711)
- 人文(17325)
- 性(17182)
- 科研(16956)
共检索到207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郝云宏
按经济人理性行为假定要求,其本身内含的经济人假定与理性行为假定之间只能保持有条件的一致性;实际上,它主要建立在私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它主要适应于纯粹的个体经济行为分析,而不大适应于群体经济行为分析以及群体中的个体经济行为分析;它是一种个人理性,而不是一种制度理性;从管理和管理学的角度看,各种类型的经济组织中的人,大多是把自己或他人看作是社会人、复杂人,把人的行为看作是多目标协调导向的社会行为;现代西方经济学对经济人理性行为假定的批评和修补也从反面说明了这一假定的时空相对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阳立高 廖进中
该文基于理性经济人批判,提出符合时代要求与社会进步的"国家理性行为体"假说,即假设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国家行为必须要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综合权衡全体国民短、中、长期的利益需求及其可获得性,以均衡、稳定与可持续地增进全体国民福利最大化为目的。
关键词:
理论经济人批判 国家理性行为体假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韬
合作人是介于自利的"经济人"和利他的"道德人"之间,既具有自利性质又具有利他性质的一个新假定。这种合作人的特质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存在,而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发生和表现出来,并以一定的制度和环境条件为前提的。
关键词:
经济人假定 合作人假定 自利 利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郝云宏
当我们不考虑社会经济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本质差异 ,试图用自然科学的科学性来规范经济学的科学性时 ,自然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明经济学的非科学性 ,但是 ,当我们承认社会经济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本质差异 ,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经济学的科学性的时候 ,问题就不再表现为经济学是否具有科学性 ,而是演变为经济学的科学性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显然 ,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 ,经济学的科学性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或者说 ,经济学的科学性在现实中总是表现为时空相对的科学性或条件限制的科学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龚伟华
“经济人”假定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最基本假定 ,自斯密提出以来 ,学术界对此褒贬不一 ,其分歧焦点在于“经济人”是否有其存在的现实依据。事实上 ,“经济人”假定本质上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的化身。“经济人”的本性无非是资本本性的外在表现。这正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之为人的社会性的高度抽象。而且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资本外延的扩大 ,“经济人”假定的内含和外延随之变化 ,具有发展的不平衡性。
关键词:
资本的人格化 经济人假定 态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魏成元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人”是有限理性的经济行为人、一种内在的经济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其原本属性规定有别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其深刻的理论内核和思想精髓使之成为西方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并为整个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制度的选择与安排奠定了基础和基本框架。“经济人”假定对科学构建我国市场经济制度、规范社会分工与经济社会秩序同样具有前提性的基础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经济人 制度安排 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秩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施建祥 朱丽莎
按照标准保险需求理论,投保人购买保险是遵照最大效用原则的理性行为。但大量事实表明,投保人行为中存在很多违背古典经济学的非理性行为。本文从行为经济学视角, 将人们的保险购买行为看成一个心理过程,分析投保人在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中的偏差而产生非理性行为,期望人们对我国保险行为学研究的重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郝云宏
经济学研究方法是经济学研究主体认识经济生活,进行科学思维,从事理论创造的方式。本文从时空相对的角度对最具一般性的唯物辩证的方法、行为分析的方法、判断分析的方法、推理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模型分析的方法等进行特征分析,从中揭示经济学研究方法所内在的时空相对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邵邦 王延华
将经济思想置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进行分析,发现经济思想的产生和演变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暂存性等时空相对特征。社会经济发展从"物本"向"人本"的转变过程中,现阶段经济思想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包括脱离实践、方法一元化等问题。经济思想多元化,研究主题实践性是未来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泽先 曾令华 段忠东 江群
主流经济学中的理性行为是一个过于绝对化、有偏见和逻辑的概念。从历史辩证和形式逻辑等视角来看,理性行为的内涵具有一定的状态和范围依赖性,基于可货币化的偏好排序对象的理性行为具有典型的自利性内涵,而基于不可货币化的偏好排序对象的理性行为具有典型的利他性内涵;从经验证实所采用的物理语言或现象语言来看,理性行为概念具有一定的人称依赖性,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判断行为选择具有理性行为和非理性行为之分,而从第一人称角度来判断所有的行为选择均是理性行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安佑
亚当.斯密等人提出的“理性经济人”假设,究竟其适应性如何?笔者通过长期观察认为,“理性经济人”对于私营投资者或创业者是适应的,对一国产权制度的建立是具有意义的,但这一假设对从事政府管理工作的管理者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学者是不适应的。研究表明:政府管理者的理性要求应为“理性公仆人”,学者的理性要求应为“理性责任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延喜 吴国通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现代金融理论的重要基石,但是并不能完全解释现实经济生活的"未解之谜"。作为公司决策主体,管理者的风险偏好、过度自信、认知偏差、过度乐观、短视和保守主义等非理性行为会对公司经营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系统性的梳理管理者非理性行为所导致的经济后果,为拓展现代金融理论提供有益的分析框架。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和高阶梯队理论,文章重点分析了管理者非理性行为对投资、融资、并购、战略等决策的影响,总结归纳了现有研究的特点与不足,为后续研究指引了方向。
关键词:
非理性行为 经济后果 行为金融
[期刊] 会计之友(下)
[作者]
张功富 蒋基路
笔者通过对理论和经验证据的疏理,从行为财务的视角分析了经理人过度自信、恶性增资、羊群行为等三种非理性行为与企业投资失败的关系。认为改善公司治理机制是预防投资失败的根本措施。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波
完整的学校管理具有两面性——理性与非理性,二者在管理活动中相互渗透、融合,此消彼长。学校管理理念既包含理性的理性,又包含了理性的非理性这样一个多重理性观念,因此,离开人性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而泛谈人性管理是难以触及其本质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