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3)
- 2023(632)
- 2022(428)
- 2021(446)
- 2020(374)
- 2019(838)
- 2018(798)
- 2017(1548)
- 2016(710)
- 2015(750)
- 2014(776)
- 2013(753)
- 2012(751)
- 2011(686)
- 2010(751)
- 2009(786)
- 2008(742)
- 2007(643)
- 2006(588)
- 2005(604)
- 学科
- 济(8150)
- 经济(8148)
- 管理(2077)
- 方法(1668)
- 地方(1552)
- 学(1495)
- 数学(1488)
- 数学方法(1486)
- 中国(1414)
- 经济学(1279)
- 地方经济(1188)
- 业(1169)
- 体(1038)
- 业经(1001)
- 及其(919)
- 企(872)
- 企业(872)
- 农(854)
- 总论(831)
- 发(818)
- 制(803)
- 策(763)
- 发展(688)
- 展(687)
- 融(687)
- 金融(687)
- 观(673)
- 问题(644)
- 产业(640)
- 国际(639)
- 机构
- 大学(12639)
- 学院(12285)
- 济(8109)
- 经济(8019)
- 研究(5335)
- 中国(3871)
- 管理(3782)
- 理学(3156)
- 经济学(3138)
- 理学院(3120)
- 财(3105)
- 管理学(3091)
- 管理学院(3069)
- 经济学院(2682)
- 所(2575)
- 财经(2538)
- 科学(2530)
- 京(2481)
- 研究所(2304)
- 经(2296)
- 中心(2141)
- 社会(1940)
- 财经大学(1899)
- 经济研究(1884)
- 院(1756)
- 江(1706)
- 科学院(1706)
- 北京(1626)
- 社会科(1589)
- 社会科学(1584)
共检索到20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将经济人视为只关注个人利益的冷淡个体,但早期西方社会更关注集体利益,功利主义也是源于对集体利益的关注。当然,由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功利主义目标本身存在歧义,从而又衍生出了功利主义的两种不同理解: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显然,这两种功利主义概念分别为社会科学的不同分支所接受,其中经济学接受了行为功利主义而注重于行为的手段选择,从而最终形成了经济人这一假设。
关键词:
经济人 行为功利主义 规则功利主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经济人源于功利主义哲学,功利主义目的是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但是,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功利并不一定是互利的,基于行为功利主义的自利行为并不一定会和谐地实现。其实,现实世界的人具有不同于动物的社会性,其行为也与特定的环境有关,因而具有这样两个重要特点:一者,绝大多数人类行为是基于"为己利他"行为机理的互利主义而非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功利主义;二者,现实社会中的人类行为具有圈层扩展的差序性特质而非经济人所假设的平面和机械的等序结构。
关键词:
经济人 行为功利主义 互利主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经济人假设源于功利主义,它实际上是功利主义的内缩和形式主义的僵化,从而导致金钱理性勃兴的产物。按照这种哲学思维,实际上是将社会整体利益视为个人行为的目的,而对个体利益的追逐则是达致这一目的的途径、手段,因而可以将经济人内含的行为机理归结为:"为他利己"。这种行为机理实际上将人类行为的目的和手段颠倒了,也正是受这种思想的支配,造成了社会发展的困境。
关键词:
功利主义 互利主义 金钱理性 为己利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尽管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假设——经济人是一个追求私利最大化的抽象个体,但这一概念却源于功利主义哲学;功利主义的原初出发点是从社会角度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自利"仅仅是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的手段。然而,随着"无形的手"的流行导致了功利主义的蜕化,结果,行为功利主义逐渐排斥了"社会利益最大化"这一目的而片面强调"自利"这一手段;最后,"自利"手段也蜕变为"目的",从而导致了"自利人"也为"经济人"所代替。
关键词:
经济人 功利主义 行为功利主义 为他利己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龚伟华
“经济人”假定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最基本假定 ,自斯密提出以来 ,学术界对此褒贬不一 ,其分歧焦点在于“经济人”是否有其存在的现实依据。事实上 ,“经济人”假定本质上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的化身。“经济人”的本性无非是资本本性的外在表现。这正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之为人的社会性的高度抽象。而且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资本外延的扩大 ,“经济人”假定的内含和外延随之变化 ,具有发展的不平衡性。
关键词:
资本的人格化 经济人假定 态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珍
对于合作的分析,现代经济学是以"经济人"假说作为分析前提的。这种分析在解释合作最重要的特征——互惠利他所包含的有意识的利他行为时存在着"贫困性"。虽然在良好的法律和制度保证下,"经济人"也会促进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但这种利他行为是无意识的。在"经济人"假说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道德人"假说可以对合作行为有一个很好的解释,尤其是对于"囚犯困境"的解释。
关键词:
经济人 道德人 互惠利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宇立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之一,"理性和开明的自利性"是其中最强硬的内涵。人类最初确定这一内涵就显示了反神学进程的一个具体成果,同时它也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精确性。新古典经济学之后,经济人为自己增添了许多新内涵:(1)"第一人称";(2)适用于"部分交换行为";(3)"处于孤立状态"等,其中每次进步都有明确的涵义。西蒙以新范式替代了追究自利动机这种"公认力量的强度"的难题。
关键词:
经济人 自利性 第一人称 动机强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宇立
经济人假设是一个内涵丰富、歧义较多的概念。其中的自爱和自利确实是第一内涵,仅此进行抽象的讨论很难超越生物学的既有结论。本文以关联中显示本质的方法,分析了经济人与市场经济制度相关性的历史演化,认为:(1)经济人是启动市场运转的第一动力。(2)经济人的现代合法性需由市场制度间接证明。(3)经济人概念具有强烈的反神学意义。(4)经济人与市场制度相结合,拓展了人的自由。
关键词:
经济人 市场 历史演进 自由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小虎 陈很荣 仰书纲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炳炎 江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贵宏 贾志永 王晓燕
对于利他行为,许多学者往往将它与利己行为分割开来进行分析,而且很少引入成本收益分析。事实上,利他行为和利己行为都是内部动机的一种偏好体现。本文通过引入利他主义参数和成本收益,提出了一个关于理性经济人的利他行为经济模型,并借助该模型对利他行为进行了符合理性的经济分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顾钰民
“经济人”行为不能成为经济活动的导向顾钰民“经济人”是西方产权经济学的主要假设之一,也是其分析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在以私产制度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经济人”分析既被认为是符合现实的,又被认为是符合市场经济本质的。正因为“经济人”被看作是市场经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稷 张沛 张中华
行为经济学兴起不仅是对主流传统经济学的挑战,也波及到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地理学等众多研究领域,作为一门综合学科的城市规划也将受到影响。从"经济人"到"社会人"重要前提假设的转变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探讨行为经济学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影响。在理论层面主要体现于"理性主义"哲学观的转变,"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回归以及"田野实验"新方法的启示,并应用指导规划实践工作在规划预测方法、规划决策机制以及规划干预手段方面的优化。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理论体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实践工具,有利于我国城市规划学科的科学化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富强
经济人概念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早期是内含特定社会伦理关系的自利人,后来由抽象原子化的经济人所取代,接着演变为更中性的理性人;理性的原意也仅仅体现为实现特定目的的有效手段选择,后来却蜕变为行为的一致性问题。正因为理性内涵的不断演变及其外延的不断扩大过程,以致经济人概念成了一个同义反复;结果,经济人假设在强化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同时,也使得经济理论与现实之间越来越相脱节。
关键词:
经济人 自利人 理性人 内在一致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