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38)
2023(11965)
2022(10329)
2021(9354)
2020(7958)
2019(17943)
2018(17464)
2017(33843)
2016(17642)
2015(19806)
2014(19426)
2013(19088)
2012(17671)
2011(15775)
2010(15385)
2009(14073)
2008(13166)
2007(11443)
2006(10008)
2005(8618)
作者
(49630)
(41456)
(41449)
(39281)
(26390)
(19813)
(18761)
(16215)
(16053)
(14589)
(14356)
(13977)
(13255)
(12870)
(12855)
(12746)
(12509)
(11948)
(11944)
(11907)
(10159)
(10010)
(9984)
(9766)
(9524)
(9234)
(9074)
(8703)
(8405)
(8161)
学科
(93314)
经济(93131)
管理(50835)
(45502)
(39803)
企业(39803)
方法(39558)
数学(33055)
数学方法(32646)
中国(20263)
地方(20132)
业经(19446)
(18991)
(18089)
(17346)
(14318)
理论(14308)
地方经济(13179)
农业(12720)
(12631)
环境(11745)
(11621)
贸易(11615)
(11203)
(10893)
财务(10849)
财务管理(10824)
(10461)
金融(10459)
产业(10436)
机构
大学(254190)
学院(252029)
(112908)
经济(110959)
管理(99635)
理学(87157)
理学院(86221)
管理学(84689)
研究(84431)
管理学院(84220)
中国(61874)
(51366)
科学(49981)
(48713)
(40760)
财经(39845)
中心(38833)
(38547)
研究所(37159)
(36352)
(36300)
业大(36077)
经济学(36070)
(32437)
经济学院(32131)
师范(32048)
北京(31384)
(30371)
农业(30132)
财经大学(29804)
基金
项目(175580)
科学(140629)
基金(131447)
研究(126196)
(114588)
国家(113636)
科学基金(99043)
社会(85716)
社会科(80461)
社会科学(80435)
基金项目(69333)
(67213)
自然(63869)
自然科(62503)
自然科学(62483)
自然科学基金(61409)
教育(58324)
(56777)
资助(53275)
编号(49003)
(39636)
重点(39505)
成果(38879)
(37797)
(36614)
国家社会(36007)
教育部(34854)
创新(34152)
科研(34009)
人文(33937)
期刊
(123852)
经济(123852)
研究(73680)
中国(45212)
学报(39411)
管理(39064)
(38076)
科学(37262)
(34185)
大学(31405)
学学(29956)
教育(23243)
农业(23166)
技术(22831)
财经(21241)
经济研究(20902)
(19501)
金融(19501)
(18427)
业经(17836)
问题(15817)
技术经济(13701)
统计(12812)
(12022)
(11984)
世界(11543)
(11350)
(11292)
商业(11017)
理论(10772)
共检索到366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无论是从源头——古希腊的科学知识和希伯莱的宗教信仰,还是从演化过程——古罗马时期、中世纪以及启蒙运动以来来看,西方社会的思维都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特质,而且这种特质越来越强烈。正是基于这种思维,西方社会把从自然界获得的普遍主义和个体主义拓展到对人类社会秩序的分析中,从而产生了先验的人性观。这是现代主流经济学所依赖的经济人假设之文化根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富强  
现代主流经济学植根于西方社会的文化和心理,其理论假设和分析框架都是基于西方根深蒂固的自然主义思维;而中国社会的文化伦理和现实环境却与西方社会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是中国经济学人在主流经济学领域很难做出相应贡献的根本原因。正因为经济学具有强烈的本土性,其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必须建立在本土行为机理的契合性基础之上,因此,中国经济学的实质发展贵在思维本土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经济人假设源于功利主义,它实际上是功利主义的内缩和形式主义的僵化,从而导致金钱理性勃兴的产物。按照这种哲学思维,实际上是将社会整体利益视为个人行为的目的,而对个体利益的追逐则是达致这一目的的途径、手段,因而可以将经济人内含的行为机理归结为:"为他利己"。这种行为机理实际上将人类行为的目的和手段颠倒了,也正是受这种思想的支配,造成了社会发展的困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富强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以早期还原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它仅仅反映了动物性的本能需求而忽视了人类的社会性;因此,它不仅无法揭示"无形的手"来自何处以及如何运作,也无法根本上理解"囚徒困境"与现实相悖的现象。相反"为己利他"行为机理则以新近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它将人类基于动物性的本能目的和基于社会性的实现手段结合起来;因此,它可以更好地挖掘"无形的手"是如何运作而实现社会协调,从而是比经济人假设更合理、有效的人性抽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罗丽君  
“经济人”假设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经济个体行为动机的最基本假设。它被认为是一种简单而有价值的经济学智慧。但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现象无法用“经济人”假设来解释。为了加强该假设的解释力,经济学家不断拓宽和发展其中心概念的含义,但这样做的一个不利后果是基本概念就往往变得过于宽泛和模糊,从而失去可操作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嵩  
"经济人"假设关注个人的利益目标及实现目标的能力,而马克思在刻画个人时还特别强调了社会关系对个人行为选择的约束。笔者立足于对马克思相关观点的理解,探讨秉承斯密个人主义思想的西方经济学流派对"经济人"假设的继承和发展,试图揭示这一个人观念进一步发展遇到的困惑。遵循方法论个人主义原则,西方学者要从追逐自身利益的"经济人"出发,解释约束其实现自身利益的因素形成和变迁的原因,从而不得不面对引入另一种个人行为模式的尴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炳炎  江皓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俊超  
在经济史中,劳动分工和交易带来了激励问题。从“经济人”假设的提出,到假设条件的逐步放宽,激励理论按照这一逻辑顺序不断得到深入和发展。这一发展和创新表现为:从激励理论发展为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机制设计;从单纯的物质激励发展为“经济人”行为扩充的多样化需求的激励;从既定制度条件下的激励发展为引入制度内生变量的产权激励。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陈孝兵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大厦的建构基石。实际上,经济人假设有其局限性,在经济学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几经锤炼,在内涵上有了新的拓展,但始终保留着"自利性"这一基本的规定性。现在看来,它只是揭示了人类经济生活一个很小部分的规律,不可能一般化到人类经济生活的全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安佑  
亚当.斯密等人提出的“理性经济人”假设,究竟其适应性如何?笔者通过长期观察认为,“理性经济人”对于私营投资者或创业者是适应的,对一国产权制度的建立是具有意义的,但这一假设对从事政府管理工作的管理者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学者是不适应的。研究表明:政府管理者的理性要求应为“理性公仆人”,学者的理性要求应为“理性责任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凌晓东  
机制选择与经济人假设凌晓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我们对许多传统的观点、看法、口号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求得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经济基础之间的协调。在这方面,经济人假设的确立是一个十分基本的问题。明确经济人假设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不仅对正确设计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美衍  
人的有限理性使得经济学只可能是关于经济现象的最一般本质因素及其关系的知识体系。“经济人”是经济现象的最一般本质因素之一,故必然要包含在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之中。人的有限理性还使得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必须具有抽象单纯性,这使得能得到普遍认可的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只能由“经济人”构成。所以,人的理性有限性是“经济人”假设,尽管高度抽象简化,但仍能成为经济学家最广泛接受的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的根本原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静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人经济行为的基本假设,它是西方经济学的一切理论推导和政策决策的出发点和基础。“经济人”假设历经两个多世纪,在质疑和批判中不断的进行修正和完善,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经济人”假设所进行的修正和改进依然没有走出西方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和脱离西方经济学惯用的方法论。本文从回顾西方经济学对“经济人”假设的修正和完善入手,运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唯物史观,从人的本质、社会的历史更替等三个方面来阐述“经济人”假设的硬伤所在,揭开“经济人”假设不科学的面纱。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招顺  
不能完全照搬“经济人”假设陈招顺“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家分析市场经济惯用的理论出发点。在他们看来,利己是人的本性,是“经济人”所共有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无不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动机。其实,利己心是私有制的产物,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形成的一种观念。...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高红贵  
人类文明不同的发展形态决定了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人"假设。"生态社会经济人"假设是生态文明发展催生的一种文明主体。本文以"生态社会经济人"假设为视角,以环境信息披露为核心,探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披露环境信息之间的关系。提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加强环境信息披露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