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02)
2023(3935)
2022(3211)
2021(2653)
2019(4601)
2018(4462)
2017(8370)
2016(4225)
2015(4789)
2014(4867)
2013(5033)
2012(5049)
2011(4909)
2010(5100)
2009(4888)
2008(4537)
2007(4135)
2006(4102)
2005(3866)
2004(3527)
作者
(13465)
(11443)
(11430)
(11100)
(7408)
(5305)
(5101)
(4372)
(4369)
(4227)
(4037)
(3902)
(3767)
(3600)
(3584)
(3551)
(3411)
(3271)
(3271)
(3020)
(2870)
(2755)
(2722)
(2692)
(2681)
(2615)
(2398)
(2315)
(2217)
(2196)
学科
(47190)
经济(47169)
地方(14023)
管理(11801)
地方经济(11389)
方法(11154)
数学(9983)
数学方法(9957)
中国(8344)
(7900)
(7316)
业经(7060)
(6127)
企业(6127)
经济学(6058)
环境(5235)
(5193)
(4757)
(4641)
(4606)
金融(4606)
产业(4549)
(4406)
(4258)
资源(4056)
(4051)
总论(4025)
信息(3864)
农业(3808)
(3757)
机构
大学(74215)
学院(74089)
(44758)
经济(44091)
研究(30393)
管理(25151)
中国(22485)
理学(20946)
理学院(20663)
管理学(20456)
管理学院(20298)
(17885)
经济学(15805)
(15293)
科学(15266)
(15070)
财经(14151)
经济学院(13809)
研究所(13564)
(12729)
中心(12428)
(11385)
(10401)
财经大学(10265)
北京(9926)
社会(9653)
科学院(9525)
(9336)
师范(9293)
经济研究(9217)
基金
项目(42193)
科学(33628)
研究(32065)
基金(31261)
(26433)
国家(26230)
社会(23410)
科学基金(22333)
社会科(22240)
社会科学(22235)
(15553)
基金项目(15550)
教育(13795)
资助(13006)
(12626)
自然(11858)
自然科(11558)
自然科学(11555)
编号(11522)
(11518)
经济(11422)
自然科学基金(11343)
(10920)
国家社会(10442)
成果(9789)
重点(9710)
发展(9670)
(9570)
(9543)
教育部(8651)
期刊
(58881)
经济(58881)
研究(28862)
中国(14441)
(13242)
管理(11547)
经济研究(10837)
科学(8730)
财经(8508)
学报(8418)
(7682)
(7642)
金融(7642)
(7571)
技术(7317)
问题(7295)
大学(6882)
学学(6709)
业经(6601)
技术经济(5928)
世界(5392)
(5177)
统计(5128)
农业(4950)
经济问题(4777)
国际(4709)
经济学(4691)
教育(4497)
改革(4406)
(4406)
共检索到125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宇立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之一,"理性和开明的自利性"是其中最强硬的内涵。人类最初确定这一内涵就显示了反神学进程的一个具体成果,同时它也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精确性。新古典经济学之后,经济人为自己增添了许多新内涵:(1)"第一人称";(2)适用于"部分交换行为";(3)"处于孤立状态"等,其中每次进步都有明确的涵义。西蒙以新范式替代了追究自利动机这种"公认力量的强度"的难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宇立  
经济人假设是一个内涵丰富、歧义较多的概念。其中的自爱和自利确实是第一内涵,仅此进行抽象的讨论很难超越生物学的既有结论。本文以关联中显示本质的方法,分析了经济人与市场经济制度相关性的历史演化,认为:(1)经济人是启动市场运转的第一动力。(2)经济人的现代合法性需由市场制度间接证明。(3)经济人概念具有强烈的反神学意义。(4)经济人与市场制度相结合,拓展了人的自由。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富强  
经济人概念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早期是内含特定社会伦理关系的自利人,后来由抽象原子化的经济人所取代,接着演变为更中性的理性人;理性的原意也仅仅体现为实现特定目的的有效手段选择,后来却蜕变为行为的一致性问题。正因为理性内涵的不断演变及其外延的不断扩大过程,以致经济人概念成了一个同义反复;结果,经济人假设在强化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同时,也使得经济理论与现实之间越来越相脱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将经济人视为只关注个人利益的冷淡个体,但早期西方社会更关注集体利益,功利主义也是源于对集体利益的关注。当然,由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功利主义目标本身存在歧义,从而又衍生出了功利主义的两种不同理解: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显然,这两种功利主义概念分别为社会科学的不同分支所接受,其中经济学接受了行为功利主义而注重于行为的手段选择,从而最终形成了经济人这一假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雪梅  梁艳  陶璇  龚建军  陈晓晖  吕学斌  
为了探明川藏黑猪专门化母系(F01)的繁殖、肥育和胴体性能,本文对川藏黑猪专门化母系(F01)的繁殖、肥育和胴体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繁殖性能:F01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比较高,0~4各世代初产产仔数均在10头以上,经产产仔数12头以上,第4世代初产、经产产仔数分别为11.19、12.37头,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随着世代选育逐步提高;肥育性能:经过5个世代的选育,F01的日增重、料肉比、达75 kg体重日龄、活体背膘厚分别为432.25 g、3.43、209.87 d、23.02 mm,与0世代比较,分别提高5.39%、5.77%、7.21%、11.26%;第5世代F01的瘦肉率为43.69...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荣宏庆  
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如何促进实现经济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相互协调,是理论研究工作者要攻克的首要问题。文章认为,经济发展中要保障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需要坚持人性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建立知识共享的科学体系和进行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罗丽君  
“经济人”假设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经济个体行为动机的最基本假设。它被认为是一种简单而有价值的经济学智慧。但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现象无法用“经济人”假设来解释。为了加强该假设的解释力,经济学家不断拓宽和发展其中心概念的含义,但这样做的一个不利后果是基本概念就往往变得过于宽泛和模糊,从而失去可操作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龚伟华  
“经济人”假定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最基本假定 ,自斯密提出以来 ,学术界对此褒贬不一 ,其分歧焦点在于“经济人”是否有其存在的现实依据。事实上 ,“经济人”假定本质上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的化身。“经济人”的本性无非是资本本性的外在表现。这正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之为人的社会性的高度抽象。而且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资本外延的扩大 ,“经济人”假定的内含和外延随之变化 ,具有发展的不平衡性。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陈孝兵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大厦的建构基石。实际上,经济人假设有其局限性,在经济学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几经锤炼,在内涵上有了新的拓展,但始终保留着"自利性"这一基本的规定性。现在看来,它只是揭示了人类经济生活一个很小部分的规律,不可能一般化到人类经济生活的全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春玲  
文章通过回顾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对生态经济人加以构建和论述,生态经济人必须具有整体性的思维观、"绿色化"的行为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从单纯的动物与自然的物质生存利益关系中进行升华和提炼,使之进入到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相互融合的精神层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安佑  
亚当.斯密等人提出的“理性经济人”假设,究竟其适应性如何?笔者通过长期观察认为,“理性经济人”对于私营投资者或创业者是适应的,对一国产权制度的建立是具有意义的,但这一假设对从事政府管理工作的管理者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学者是不适应的。研究表明:政府管理者的理性要求应为“理性公仆人”,学者的理性要求应为“理性责任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牧  
经济人假说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起点,由于其根本性的缺陷,长期以来对它一直存在着大量批评,但是该假说却并未被放弃。运用舍勒对于怨恨的分析可以揭示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怨恨会颠覆正常的价值秩序,产生虚假的价值观。怨恨在现代道德的建构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也渗透进理论活动中,因此经济人假说是怨恨的产物,建立在价值假象的基础上,并非价值中立的理论构建。如果现代的价值观不发生变化,经济人假说就不会被主流经济学放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耀治  
以"生态经济人"假设的抽象概括为目标,从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基本视域尺度选择入手,围绕现代"人性"的伦理定位和价值判断,归纳"经济人"假设的局限性,探讨"生态经济人"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基本维度上人的价值内涵结构、理性目标与特征,提出"生态经济人"人性定位的整体性、价值内涵结构性、理性的时空均衡性等观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茜  
本文试图通过对"‘经济人’假说"形成和发展的剖析,认识"‘经济人’假说"的理论价值及局限,并就它对理论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启迪作用提出初步的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