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68)
2023(6120)
2022(5187)
2021(4642)
2020(3981)
2019(8885)
2018(8835)
2017(16439)
2016(8972)
2015(10260)
2014(10306)
2013(10117)
2012(10092)
2011(9288)
2010(9637)
2009(9312)
2008(9349)
2007(8673)
2006(8033)
2005(7442)
作者
(27822)
(23500)
(23435)
(22305)
(15168)
(11364)
(10523)
(9120)
(8928)
(8480)
(8212)
(7814)
(7662)
(7491)
(7450)
(7081)
(6953)
(6771)
(6658)
(6597)
(6060)
(5730)
(5696)
(5439)
(5319)
(5289)
(5150)
(4985)
(4773)
(4600)
学科
(61707)
经济(61655)
管理(30641)
(24532)
(21720)
企业(21720)
方法(19124)
数学(16360)
数学方法(16161)
地方(15492)
(12418)
地方经济(11829)
中国(11736)
(11723)
业经(10369)
(9349)
(9226)
(8493)
财务(8473)
财务管理(8453)
企业财务(8079)
(7623)
金融(7623)
(7512)
(7391)
银行(7378)
经济学(7117)
(7016)
环境(7014)
理论(6914)
机构
大学(142201)
学院(140571)
(66907)
经济(65561)
研究(51267)
管理(50635)
理学(42816)
理学院(42315)
管理学(41509)
管理学院(41262)
中国(40463)
(30606)
(30284)
科学(29554)
(26479)
财经(23957)
研究所(23527)
中心(23130)
经济学(21882)
(21870)
(21726)
(21589)
北京(19325)
经济学院(19239)
业大(18651)
(17770)
(17708)
师范(17579)
财经大学(17569)
(17345)
基金
项目(84055)
科学(66451)
基金(62792)
研究(59402)
(54827)
国家(54388)
科学基金(46576)
社会(40161)
社会科(37964)
社会科学(37954)
基金项目(32480)
(31406)
自然(29717)
自然科(29088)
自然科学(29082)
自然科学基金(28574)
教育(26880)
资助(26755)
(26120)
编号(22473)
成果(19231)
重点(18971)
(18942)
(18123)
国家社会(17050)
教育部(16492)
(16026)
人文(15937)
大学(15931)
科研(15669)
期刊
(84780)
经济(84780)
研究(46769)
中国(28844)
(25918)
学报(22233)
管理(21902)
科学(20384)
(19758)
大学(17232)
学学(16479)
(14868)
金融(14868)
经济研究(14375)
财经(13789)
农业(13043)
技术(12270)
(12070)
教育(11184)
问题(10413)
业经(10354)
技术经济(8807)
统计(8186)
(7854)
世界(7743)
国际(7132)
(6966)
(6777)
经济管理(6702)
(6698)
共检索到228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冀申  
经济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正向反馈机制,使得系统对冲击的反应被显著放大,即顺周期性,并导致整个经济系统大起大落。本文在分析了经济主体的周期性特征后认为,减弱经济主体行为的顺周期程度,并建立一些负向反馈机制,这有助于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系统运行的稳健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郑南源  盛文军  尤瑞章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在经济周期的不同时段,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和绩效具有非常明显的顺周期性,从而导致其信贷周期、资本周期、风险周期与经济周期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以信贷周期为例,在经济上升时期,商业银行对借款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闫坤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其中一个重点目标就是解决财政政策顺周期性问题,使财政政策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减小财政政策顺周期效应的不利影响已成为当前我国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财政政策顺周期性的特点及主要表现所谓顺周期性即相关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或实际运行效果)表现出与经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随着中国市场化的进程,中国宏观调控中周期和反周期力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二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政府和企业(特别是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三是宏观调控中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地位及作用发生了变化。本文分析了这些变化形成的背景及对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所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了由这些变化所导致的本轮经济周期中宏观经济数据中的一些特殊现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塞  
论经济周期规律与宏观调控实践张塞一、如何认识经济周期规律宏观经济在运行中客观上存在周期问题,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个客观规律。经济运行从一个高峰到另一个高峰,或者从一个低谷到另一个低谷,形成一个周期。从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共经历了三个周期...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许立成  
本文在分析中国经济周期特征和成因的基础上,认为政府主导下的投资和信贷波动是导致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目前,中国平滑经济波动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主要包括信贷控制和指导、存款准备金制度、利率和汇率政策及公开市场业务等措施。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化、法治化和市场化,需要进一步发挥银行监管在金融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在实践中主要就在于建立和完善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调控体系、以透明独立为特征的监管组织体系和以准确快捷为目标的风险预警和测试体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赜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数次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正确认识与把握中国经济周期的特点,对于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首先考察了1978-2007年间中国历次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与波动特征,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所有制结构、社会总供求关系、经济结构、价格体制、调控手段和对外开放度等方面分析宏观调控对我国经济波动形成机制产生的影响;接着从国际经济周期的角度考察了中国、美国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特征,以及中国与世界其他15个不同市场类型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周期存在的特征事实;最后给出了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昌忠泽  曹沁  
金融顺周期性是金融系统与经济系统的一种正向反馈机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中,金融顺周期性显示出其巨大影响,从而成为学界和政府政策制定的焦点。论文研究表明,金融顺周期性在金融系统的信贷行为、筹资能力、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等多个方面表现出来,并受到金融加速器效应、信息不对称和非理性行为等内在因素,以及资本监管、贷款损失拨备和公允价值计算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逆周期金融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昌忠泽  曹沁  
金融顺周期性是金融系统与经济系统的一种正向反馈机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中,金融顺周期性显示出其巨大影响,从而成为学界和政府政策制定的焦点。论文研究表明,金融顺周期性在金融系统的信贷行为、筹资能力、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等多个方面表现出来,并受到金融加速器效应、信息不对称和非理性行为等内在因素,以及资本监管、贷款损失拨备和公允价值计算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逆周期金融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郭其友  陈婧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周期性波动即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的固有现象。由于有多种因素共同促进经济成长,因此在理论上对导致经济周期因素的解释也是多个角度的。土地是经济社会生产经营的物质载体,我国土地制度特性决定了土地供给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土地供给对经济周期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我国1987年以来土地供给与经济成长波动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土地供给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发挥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我们要实现土地政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协调;政府调控土地的能力与发挥土地市场调节机制相协调;土地调控政策与宏观财政、货币政策相协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晓晶  王宇  
本文首先考察了金融周期的理论渊源及形成背景,进而概括了金融周期不同于一般经济周期的主要特质。随后分析了金融周期对传统宏观政策形成的挑战,指出金融周期理论为创新宏观调控提供了新的维度:(1)运用金融周期方法估算潜在增长率;(2)宏观政策不能"短视",而应着眼于中长期;(3)全球金融周期制约了开放条件下的政策选择;(4)金融周期理论凸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任泽平  
商业周期是市场经济潜在的运行态势,把握商业周期运行规律,是宏观调控适时、适度实施反周期操作的基础。从三大商业周期看,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从创新长周期看,以次贷危机为分水岭,一个创新周期的时代结束了,全球经济将面临长期调整,美债危机、欧债危机等"余震"将不断反复。从设备投资中周期看,经济中期去产能的压力仍然存在,同时地区产业转移活跃。从库存短周期看,今年2季度我国处于去库存后半段,经济上半年寻底、下半年筑底。此轮经济回调是政府力量撤出后,市场力量自身的寻底调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阶段的转换。当前既要承认并适应已经开始的增长阶段变化,也要防止短期内快速大幅下滑。宏观...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汪川  温雨黎  
2021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强,但在经济持续恢复的同时,也存在着结构性问题,如国外疫情和贸易摩擦的冲击呈现出长期化的特征,全球经济的复苏也带来了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国内经济复苏中投资好于消费,消费内部也存在分化。面对上述问题,202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认为"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武飞  
根据经济调节方式的不同,建国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动,可以1978年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期。其中,第一个时期为1953~1978年的计划经济时期,第二个时期为1979年至今的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第一个时期,我国实行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计划形式进行资源配置,由于经济信息收集慢,决策过程长,政策传导速度快,容易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从而产生大起大落,导致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时间短、衰退时间长且波动剧烈的特点;第二个时期,我国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逐步替代计划的形式进行资源配置,宏观调控方式逐步成熟,经济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增强,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逐步呈现出增长时间长、衰退时间短且波动逐步平滑...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瑞明  白永秀  
本文在一个以控制权收益为基础的晋升激励框架下,考察中国经济周期的形成。本文研究发现,由于政府保持着经济的控制权,政府组织中晋升激励体制的周期性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成因,中国的经济周期本质上是"晋升体制周期"和"宏观调控"结合的产物,这推翻了学界"宏观调控是经济周期的应对手段"的一贯认识。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用以刻画这一逻辑。进一步的经验实证支持了上述逻辑。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进一步的产权改革以适度放松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将有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