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55)
2023(19092)
2022(16079)
2021(15109)
2020(12416)
2019(28441)
2018(28140)
2017(52578)
2016(28451)
2015(32416)
2014(32376)
2013(31903)
2012(30040)
2011(27243)
2010(27443)
2009(25401)
2008(25130)
2007(22350)
2006(19899)
2005(18412)
作者
(81456)
(68018)
(67871)
(64820)
(43443)
(32739)
(31098)
(26488)
(26025)
(24499)
(23365)
(22917)
(21689)
(21672)
(21274)
(21262)
(20163)
(20151)
(19714)
(19596)
(17240)
(16678)
(16539)
(15764)
(15570)
(15347)
(15094)
(15054)
(13736)
(13653)
学科
(134346)
经济(134147)
管理(77171)
(72839)
(58148)
企业(58148)
方法(52708)
数学(45328)
数学方法(44783)
中国(39314)
(35701)
地方(31376)
(29100)
业经(29082)
(25447)
(24213)
(24134)
贸易(24111)
农业(23748)
(23357)
(21067)
银行(21036)
(20372)
金融(20368)
(20286)
理论(20273)
(19844)
环境(19038)
地方经济(17635)
(17479)
机构
大学(407332)
学院(407124)
(177163)
经济(173567)
管理(152255)
研究(145274)
理学(129183)
理学院(127691)
管理学(125547)
管理学院(124777)
中国(112480)
(87106)
科学(84898)
(80956)
(73036)
中心(67027)
研究所(65653)
(65186)
(63246)
财经(63226)
(57285)
北京(55942)
(55898)
业大(55865)
师范(55371)
经济学(55046)
(51961)
农业(50519)
(50247)
经济学院(49251)
基金
项目(262664)
科学(207225)
研究(196143)
基金(189777)
(164188)
国家(162775)
科学基金(139497)
社会(126568)
社会科(119330)
社会科学(119301)
(102186)
基金项目(98805)
教育(91528)
自然(86739)
(86029)
自然科(84749)
自然科学(84724)
自然科学基金(83222)
编号(80029)
资助(78224)
成果(66278)
(60494)
重点(59590)
(58976)
课题(56417)
(54470)
国家社会(52577)
教育部(51079)
创新(50934)
科研(49797)
期刊
(205258)
经济(205258)
研究(128068)
中国(89301)
(62900)
(60971)
学报(59577)
管理(58436)
科学(56385)
教育(50652)
大学(46219)
学学(42864)
(41871)
金融(41871)
农业(41449)
技术(39128)
经济研究(33264)
财经(32103)
业经(31969)
(27780)
问题(26952)
(22953)
(22459)
技术经济(21258)
图书(21121)
世界(20774)
统计(20469)
国际(20462)
(18679)
理论(18435)
共检索到638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苏少之  刘文斌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既是当前党和政府的一项工作重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需对以往的发展经验与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和科学借鉴。本文以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演变历程为主线,以各个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情况以及相互间的互动状况为重点,全面回顾和分析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为统筹兼顾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所作的努力,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即积极创造发展条件、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树立正确发展观念、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等。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建民  
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永远依靠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来发展经济。只有通过自我完善,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生产活动转型,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换和经济结构调整。对中国来讲,只有把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中心环节,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的同步提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廖祖君  侯宏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本文回顾了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将新时代协调区域发展的实践总结为立足主体功能区优化国土空间结构、"点""线""面"相结合统筹区域发展战略、以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引领周边地区发展、破除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多维手段帮扶欠发达地区发展五种模式,从制度优势与有为政府、央地财政关系、区域均衡与人的均衡等视角分析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并从解决南北分化、协同推进大中小城市建设、细化经济区划、完善顶层设计四个方面对区域协同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皮建才  
文章主要采用组织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考察了中国式分权体制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把协调分成了自发的古诺协调、以某个地区为中心的协调和以中央政府为中心的协调三种情形。基本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存在"区情"差异的情况下,只有当协调对两个地区中至少一个地区非常重要时,采用以中央政府为中心的协调才是最佳的;只有当协调对两个地区中任何一个地区都不是很重要时,采用自发的古诺协调才是最佳的;无论如何,采用以某个地区为中心的协调都不是最佳的。放松基本模型的假设后,文章所得到的结论会更加符合现实。分析结果在现有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观点基础上实现了有力的突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逸韬   杨德才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制胜要诀。本文利用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政府的企业家精神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政府的企业家精神在总体上对区域经济差距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南方地区政府的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作用机制分析显示,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和改善创新环境是政府的企业家精神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渠道。渠道异质性分析显示,政府的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效果因支持对象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扩展分析结果表明,南方地区在市场化环境、非正式制度、民间企业家精神等层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得南方地区政府的企业家精神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强。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战略引领、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提供有效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蒲清泉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人类面对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自我反省,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都以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低碳经济提出时间比循环经济晚,但二者并不是相互替代关系,发展中有着各自重点,存在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新中国经济统计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建国之初,服务于计划经济的苏联经济统计体系被引入中国。此后,中国经济统计实践在探索中发展,其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与挑战,也曾有长期的停顿与争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统计逐渐回归到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回顾这一历程,有很多经验和启示值得总结。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文旗  
实行财政立宪既是对当前财政问题挑战的主动应对,又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全面构建公共财政的理性抉择。从国际背景来看,财政立宪还正顺应了世界潮流之趋势。本文主要从我国财政立宪历史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财政立宪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我国财政立宪的发展路径,即从思想引导层面、制度建设层面、机制操作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协同推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丁翠翠  
目前中国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本文通过研究世界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一般模式,以及对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的历史考察与实证分析,提出促进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华军  邵明吉  孙东旭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绿色发展的思想演变,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绿色发展的实践历程,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框架,从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性视角对中国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估,多维立体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研究发现:(1)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性不断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2)中国四大区域板块的绿色发展水平实现了全面提升,绿色发展的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层面,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充分引领中国绿色发展。(3)中国四大区域板块的绿色发展水平逐渐由低水平集聚向高水平发散演变;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出逐渐向高水平发散的分布特征;中国绿色发展的流动性逐步增强,向上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此外,本文对“十四五”时期如何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崚  李明  
沽源、察北牧场通过发挥乳制品龙头企业的优势 ,带动养殖业、种植业趋向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 ,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本文对这些经验做了考察和思考 ,并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道根  
研究认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成效及其机理,需要全面深入分析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诸多条件、因素、资源、环境等变化。但最重要的是要深入研究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历史变迁路径、主要特征及其内在结构。制度具有根本性、普遍性、稳定性、长期性,是激励约束人类社会人们行为选择的规则规矩规范。经济制度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结构,是决定人们之间经济关系一系列规制的框架体系。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现代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经济理论,实质就是要分析国家经济制度创新演进和内在规律的经济理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其现  
文章试对广西东西部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历史考察,分析广西古代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及成因,重点论述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区域平衡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晓东  刘冰冰  
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推动我国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但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地区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均起到正向推动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政府干预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需要在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高数字技术应用和创新水平的基础上,立足区域驱动因素,加快建立区域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机制,有效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晓东  刘冰冰  
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推动我国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但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地区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均起到正向推动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政府干预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需要在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高数字技术应用和创新水平的基础上,立足区域驱动因素,加快建立区域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机制,有效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