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61)
- 2023(19169)
- 2022(15917)
- 2021(14781)
- 2020(12545)
- 2019(28746)
- 2018(28219)
- 2017(53380)
- 2016(28680)
- 2015(32707)
- 2014(32527)
- 2013(32199)
- 2012(29774)
- 2011(26916)
- 2010(26802)
- 2009(24822)
- 2008(24482)
- 2007(21747)
- 2006(19269)
- 2005(17485)
- 学科
- 济(136515)
- 经济(136378)
- 管理(79382)
- 业(74036)
- 企(59739)
- 企业(59739)
- 方法(55254)
- 数学(48099)
- 数学方法(47535)
- 中国(36663)
- 农(33583)
- 财(30266)
- 地方(29177)
- 业经(28590)
- 贸(28447)
- 贸易(28426)
- 易(27575)
- 学(26397)
- 制(24272)
- 农业(22042)
- 银(19886)
- 银行(19845)
- 融(19463)
- 金融(19455)
- 行(19051)
- 理论(18987)
- 和(18369)
- 环境(18323)
- 体(18131)
- 务(17688)
- 机构
- 大学(415026)
- 学院(413126)
- 济(183758)
- 经济(180324)
- 管理(155960)
- 研究(146859)
- 理学(133799)
- 理学院(132343)
- 管理学(129910)
- 管理学院(129158)
- 中国(112106)
- 京(88330)
- 科学(86842)
- 财(81591)
- 所(73876)
- 农(68098)
- 中心(67309)
- 研究所(66997)
- 财经(64824)
- 江(62018)
- 业大(59383)
- 经(58875)
- 经济学(57952)
- 北京(55873)
- 农业(53268)
- 范(53178)
- 院(52806)
- 师范(52605)
- 经济学院(52084)
- 州(48713)
- 基金
- 项目(273362)
- 科学(215767)
- 基金(200202)
- 研究(199033)
- 家(175073)
- 国家(173703)
- 科学基金(148547)
- 社会(128778)
- 社会科(122240)
- 社会科学(122208)
- 省(105050)
- 基金项目(104538)
- 自然(94222)
- 自然科(92139)
- 自然科学(92109)
- 教育(90899)
- 自然科学基金(90480)
- 划(88665)
- 资助(82611)
- 编号(79263)
- 成果(64966)
- 重点(61939)
- 部(61052)
- 发(60101)
- 创(56544)
- 课题(54987)
- 国家社会(54874)
- 创新(53036)
- 教育部(52551)
- 科研(52327)
- 期刊
- 济(203574)
- 经济(203574)
- 研究(124518)
- 中国(82966)
- 学报(64833)
- 财(63523)
- 农(62223)
- 科学(59461)
- 管理(59297)
- 大学(49801)
- 学学(46704)
- 农业(42103)
- 教育(41110)
- 融(38622)
- 金融(38622)
- 技术(37366)
- 经济研究(34675)
- 财经(32783)
- 业经(31116)
- 经(28461)
- 问题(27498)
- 贸(26530)
- 业(23526)
- 国际(23356)
- 统计(22488)
- 技术经济(21609)
- 世界(21296)
- 策(19912)
- 图书(19738)
- 版(19272)
共检索到630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余振 葛伟
本文构建国家间比较优势差异条件下的多国FC模型,将面板数据分析方法GMM应用于经济一体化与产业区位效应的研究,并利用1990-2010年中国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5个主要东盟国家的制造业产业层面数据,探讨了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向中国集中,区域一体化重塑了产业空间布局;该自由贸易区的内部贸易壁垒越少,"第一性质"因素对产业区位效应作用越大;优惠差额越大,制造业市场潜力和投入产出关联对产业区位效应作用越大,但国家市场潜力和产业规模对产业区位效应作用越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欣广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的特点:成员国的自愿性大大超过全球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将安排更多的经济合作内容;促进成员国之间开展“产业内贸易”;促进成员国之间开展“产业内投资”。中国—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产业转移的推动体现在:经济资源配置进入更广阔的空间,贸易自由将推动投资自由,中国市场拓展有利于东盟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下的产业转移给中国与东盟都带来发展效应。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韦民 胡振虎 周强武
东盟经济共同体(AEC)构建是东盟经济一体化新的里程碑。该共同体的性质和内涵不仅攸关东盟整体走向,对中国与东盟关系也会带来广泛影响。依据现有的政治经济条件,东盟经济共同体更可能是一个自由贸易区的延伸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次区域关税同盟,更不可能形成劳动力、资本和服务等充分自由流动的共同市场。目前,东盟经济共同体对中国经济负面影响甚微,其顺利发展则有助于深化中国-东盟经济关系。但长远来看,它对中国周边外交会带来一定的潜在冲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宏
本文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及其持续深化所面临的障碍,着重对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投资效应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康杰 景普秋
要素自由流动是城乡经济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梳理2001年以来中国城乡经济发展效率提升与公平改进后发现,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实证检验发现,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进入"倒U型"曲线下降阶段,非农就业、金融发展、财政支农、土地财政等要素配置有利于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但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具有异质性。区域异质性检验显示,东、东北、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主导因素不同,经济发展、要素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关系存在区域差异。门槛效应检验显示,非农就业、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但系数下降,体现出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倾向,金融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随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而下降。最后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优化城乡要素配置、采取区域差异化措施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军林 姚东旻 许晓晨
本文通过计算边境效应来测定自由贸易区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程度。通过2000—2009年这10年的面板数据,在理论上验证了以下结论:东盟区域内部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和边境效应普遍降低;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对于世界其他主要贸易国家的边境效应却在不断提升,这反映出东盟的一体化进程在不断提高。此外,在本文的研究中还发现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情况:与其他自由贸易区的国家同质化结构不同,东盟区域内既有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也有依然被联合国定义为贫穷、欠发达的国家,这样的国家结构必然会造成贸易层面上的分化,折射出东盟在内部融合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协调和分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唐文琳 李雄师
本文基于时序主成分分析框架,构建起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测量模型,对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在2002年至2012年的变化情况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总体上看,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来说明。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东艳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发展中国家逐渐将吸引FDI作为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目标。本文以古诺数量竞争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三国模型,指出区内贸易壁垒下降可以促进跳过关税型投资和重组性平台投资。通过对中国、东盟地区1992年——2004年FDI影响因素进行检验,指出市场规模、进口额、工资水平、对区内市场的开放程度等因素对FDI流入有影响。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通过影响上述因素而提高区位优势,促进区内FDI流入的整体水平,同时中国相对于东盟国家的优势可以使一体化条件下厂商增加在中国的重组性投资。
关键词: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FDI 南南一体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丽霜
基于"多国模式"与"单国模式"的贸易引力模型,选取1988~2013年东盟五国与十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面板数据,分别对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内整体贸易效应与国别贸易效应分三个阶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显著地促进了东盟区内整体贸易的发展,从不同阶段看,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第一、二阶段并没有对区内贸易起促进作用,而第三阶段的区内贸易效应显著;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同阶段对东盟五国各国的贸易效应各异,但第三阶段的正向贸易效应尤为显著。
关键词:
东盟 区域经济一体化 贸易效应 引力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成喜玲 刘凇延
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各个国家、地区采取了不同的环境规制政策与措施。为了研究不同区域内环境规制对贸易的影响情况,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世界三大自由贸易区,通过扩展的引力模型,对2002-2016年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欧盟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环境规制对双边贸易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北美自由贸易区,出口国的环境规制能够对双边贸易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中国应该更多地参与和倡导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积极地实践新型的"南北型"自由贸易区合作形式,并努力完善环境规制与协调机制,为自贸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伍晓光 孙文莉
现代跨国公司整合具有比较优势的国际资源进行全球化生产。跨国公司的生产战略已成为沿着产品价值链进行所有权最优配置的过程。文章以美国、欧盟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的直接投资与贸易行为为引申,借用Antras和Helpman异质跨国公司生产决策模型,在Maggie、Antras和Foley的北国与东-南型自贸区框架中引入"外包"行为,结合不完全契约和Montout和Zitouna提出的驱逐效应,在同一框架下,兼顾投资创造与转移、贸易创造与转移,在三国可变成本的四种差异水平下,从异质企业的微观视角,讨论跨国公司最优生产模式和区位决策。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协定 异质企业 内生企业边界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邵秀燕
文章分析东盟1996—2007年吸收FDI的情况,发现:东盟老成员国吸收的FDI占据了东盟总额的80%以上,而东盟新成员国吸收的FDI与其加入东盟之前变化不大。本研究通过对1996—2007年东盟各成员国FDI流入量、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成本和服务业发展水平等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投资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由哪些因素造成这种情况。
关键词:
东盟 区域经济一体化 投资效应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武强
东盟和福建省地缘相近,资源相似,人文关系也十分紧密,自古以来就一直保持着悠久的贸易联系。随着我国和东盟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东盟成员国在福建的投资日渐增多,双方经贸往来频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与东盟贸易合作的研究,对于福建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以上,分析福建与东盟贸易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区域一体化下福建与东盟的产业合作的优势和劣势,提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双方经贸往来的策略,促进东盟各国的贸易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