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96)
2023(21042)
2022(17793)
2021(16518)
2020(13873)
2019(31789)
2018(31363)
2017(59187)
2016(32311)
2015(36525)
2014(36318)
2013(35860)
2012(33205)
2011(30197)
2010(30091)
2009(28246)
2008(27292)
2007(24063)
2006(21547)
2005(19557)
作者
(95077)
(79042)
(78417)
(74860)
(50660)
(37920)
(35760)
(30847)
(30377)
(28304)
(27080)
(26826)
(25550)
(25226)
(24745)
(24456)
(23484)
(23083)
(22864)
(22799)
(19868)
(19621)
(19251)
(18208)
(17829)
(17587)
(17536)
(17301)
(16012)
(15626)
学科
(142659)
经济(142497)
管理(90009)
(82179)
(66816)
企业(66816)
方法(57571)
数学(49549)
数学方法(49004)
中国(39105)
(36636)
(33250)
(31835)
地方(31218)
业经(30115)
(29960)
贸易(29939)
(28984)
(26218)
农业(24167)
理论(22007)
(21178)
金融(21169)
(21085)
银行(21010)
环境(20425)
(20373)
(20148)
(19826)
财务(19736)
机构
大学(463430)
学院(459554)
(192211)
经济(188256)
管理(171365)
研究(167275)
理学(146792)
理学院(145028)
管理学(142342)
管理学院(141532)
中国(125318)
科学(102457)
(100779)
(87508)
(85841)
(79611)
研究所(78011)
中心(73749)
财经(69248)
(69192)
业大(68934)
北京(64307)
(62930)
农业(62595)
(61691)
师范(61023)
(60841)
经济学(59365)
(55323)
经济学院(53223)
基金
项目(306946)
科学(239913)
研究(222421)
基金(222159)
(195692)
国家(194145)
科学基金(164393)
社会(140464)
社会科(132941)
社会科学(132906)
(118077)
基金项目(116129)
自然(106392)
自然科(103869)
自然科学(103837)
教育(102011)
自然科学基金(101980)
(100475)
资助(92631)
编号(89569)
成果(74200)
重点(69728)
(67845)
(66354)
课题(63245)
(62786)
创新(58769)
科研(58613)
国家社会(58481)
教育部(57820)
期刊
(218031)
经济(218031)
研究(142713)
中国(94437)
学报(77502)
(72899)
科学(69787)
(66941)
管理(65288)
大学(58222)
学学(54468)
教育(53047)
农业(49745)
(41871)
金融(41871)
技术(39277)
经济研究(36491)
财经(34719)
业经(33113)
(29968)
问题(29002)
(27386)
(27096)
国际(24232)
图书(24042)
世界(22422)
技术经济(22382)
(21946)
科技(20716)
统计(20306)
共检索到706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孟  张彬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本文从边际产业内贸易的分析角度对中国和澳大利亚贸易自由化调整成本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采用A指数对1992~2008年两国23个主要工业部门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度,然后分别采用B指数比率和S指数比率对两国主要工业部门的贸易绩效和贸易自由化调整成本进行测度,最终得到一致结论:中国主要工业部门的贸易绩效整体较好,贸易自由化调整成本相对较小,但仍需进一步改善;"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品"行业调整成本低于"初级产品"和"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制造品"行业;大部分"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品"行业的贸易自由化调整成本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德民  
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中呈现了多种机制和路径并存的局面,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缺乏可以主导地区经济合作的力量和机制。这就为该地区次等力量、次等双边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凸显了它们推动地区经济合作的作用。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必将激起区域内各种双边关系的调整,推动中、日、韩三边合作、东盟与东北亚 3国的进一步联合,从而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当前,中韩政治关系良好,经贸相互依赖关系加强,在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上有共同利益,建立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条件基本成熟。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军  黄季焜  仇焕广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逐渐重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积极作用,继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之后,中国和澳大利亚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在协商之中。本文目的是研究中国和澳大利亚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对中澳两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影响。本文采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对自由化方案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澳两国间存在明显的经济互补性,建立自由贸易区将改进两国和世界总福利,澳大利亚的农业和工业都将受益,农业部门所得利益大于工业部门,中国所得利益全部来自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部门,而农业部门会受到一定的冲击。最后,基于模拟分析结果,提出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孟  
贸易壁垒的降低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化推动了全球贸易尤其是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而贸易发展与其引致的要素市场调整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各方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选取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广义矩估计等计量方法对"平滑调整假说"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平滑调整假说"在中国的有效性,即中国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调整成本。回归结果还表明,显性需求和外资企业就业比重是中国就业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最后,本文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扩大内需、鼓励外商投资等建议,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志文  白钦先  
文章先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进行考察和分析 ,然后指出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强与推进 ,表面上是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的一种倒退 ,实质上却是对该进程的一种推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成喜玲  刘凇延  
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各个国家、地区采取了不同的环境规制政策与措施。为了研究不同区域内环境规制对贸易的影响情况,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世界三大自由贸易区,通过扩展的引力模型,对2002-2016年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欧盟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环境规制对双边贸易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北美自由贸易区,出口国的环境规制能够对双边贸易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中国应该更多地参与和倡导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积极地实践新型的"南北型"自由贸易区合作形式,并努力完善环境规制与协调机制,为自贸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盛斌  
亚太经合组织(APEC)2014年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1月在北京召开,中国提出此次会议的三大主题,即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建设;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面互联互通与基础设施发展。其中,推进FTAAP是中国作为东道主最为重视并力争达成标志性预期成果的议题之一。一、亚太自贸区动议被重新激活亚太自贸区的概念与动议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谷源洋  郝忠胜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并存的重要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域相邻近的两个以上国家,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经济联系愈紧密的基础上,通过政府间谈判并以签署协定形式,相互采取比区域外国家更为开放、更为自由的贸易投资政策,并在体制框架和调节机制上结合成为经济合作组织或国家经济集团。其组织形态有南南型、北北型及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亚洲与其他地区相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际进展不大,真正称得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只有东南亚国家联盟。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许梅恋  黄若容  
一国的贸易政策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多边贸易政策、区域贸易政策以及双边贸易政策。每个国家的贸易政策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但是其制订和实施又要受到国内、国际条件的约束,因此显示出不同的特色,效果也不同。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千年之后澳大利亚贸易政策策略变化的原因、效果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彼得·库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菲   朱虹锟  
省际贸易的发展有助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立各地区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技术联系和互补依存关系,促进国内大循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通过采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在考察省际贸易的发展格局及主要特征基础上,利用基于引力方程的边界效应模型分析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边界效应系数的绝对值在1997—2002年增大,2002—2012年持续减小,2012—2017年继续增大,说明省际贸易壁垒呈现出先加深后减轻之后继续加深的波浪形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则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应加强省际贸易合作,打破行政边界壁垒,加强省份之间沟通,同时建议拥有开放优势的区域利用资源和信息优势,充分发挥自身高水平的发展力量和丰富的资源禀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田春华  
区域经济一体化追求的是地区贸易自由化,GATT倡导的是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建立,两者目标不尽相同,但并行于世。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以GATT为代表的全球贸易体系之间的关系,学术界意见不尽一致,认为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代替GATT的有之,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阻碍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建立的有之,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互为补充的有之。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功,WTO的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莹  余振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福利来源就是分工经济,反映分工水平和分工地位的贸易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福利效应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贸易结构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曙东  吴强  胡冰川  崔奇峰  
本文考察了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背景,分析了中澳双边贸易的现状及其特点,采用GTAP模型对建立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所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了情景模拟。GTAP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中澳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的工业出口极为有利,而从农产品角度看,其他粮食作物、蔬菜、水果、坚果出口有一定的潜力,而水稻对澳大利亚的出口潜力不大。澳大利亚的出口潜力要高于中国。此外,中澳两国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将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中国的工业品生产会得到拉动,而农业生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