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508)
2023(22534)
2022(18953)
2021(17761)
2020(14683)
2019(33552)
2018(33240)
2017(62584)
2016(34366)
2015(38408)
2014(38664)
2013(38039)
2012(35461)
2011(32367)
2010(32752)
2009(30413)
2008(29983)
2007(26829)
2006(24085)
2005(22144)
作者
(101943)
(84626)
(83927)
(80097)
(54347)
(40455)
(38106)
(32975)
(32272)
(30613)
(29003)
(28665)
(27518)
(27260)
(26611)
(26068)
(25058)
(24633)
(24586)
(24272)
(21570)
(21023)
(20672)
(19552)
(18972)
(18937)
(18910)
(18552)
(17231)
(16899)
学科
(150392)
经济(150219)
管理(94237)
(88992)
(71426)
企业(71426)
方法(58377)
数学(49526)
数学方法(48931)
中国(44667)
(40079)
(34170)
(33880)
地方(33735)
业经(32949)
(31219)
贸易(31195)
(30208)
(29067)
农业(26655)
(24971)
银行(24905)
(24629)
金融(24619)
理论(24343)
(24034)
(21881)
环境(21616)
(20696)
技术(20637)
机构
大学(497037)
学院(493169)
(205165)
经济(200823)
管理(182373)
研究(181448)
理学(155308)
理学院(153386)
管理学(150483)
管理学院(149598)
中国(137582)
科学(110541)
(108717)
(94841)
(94038)
(85370)
研究所(85182)
中心(79579)
(75577)
财经(74507)
业大(72287)
北京(69743)
(68057)
(67749)
师范(67343)
农业(66734)
(65435)
经济学(63275)
(60522)
经济学院(56604)
基金
项目(322784)
科学(252935)
研究(235151)
基金(233507)
(205270)
国家(203570)
科学基金(172327)
社会(148512)
社会科(140571)
社会科学(140534)
(124238)
基金项目(121657)
自然(110772)
教育(108346)
自然科(108233)
自然科学(108200)
自然科学基金(106291)
(105838)
资助(97078)
编号(94630)
成果(79520)
重点(73481)
(71443)
(71395)
课题(67369)
(66161)
创新(61876)
国家社会(61650)
科研(61312)
教育部(60941)
期刊
(237835)
经济(237835)
研究(155365)
中国(107634)
学报(82651)
(79238)
科学(75315)
(71456)
管理(71090)
大学(62096)
教育(60282)
学学(58081)
农业(53980)
(49667)
金融(49667)
技术(42390)
经济研究(39045)
财经(37794)
业经(37004)
(32659)
问题(31200)
(29210)
(28565)
国际(26109)
图书(25837)
世界(24272)
技术经济(24106)
(23603)
科技(22429)
理论(22301)
共检索到770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孟  
贸易壁垒的降低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化推动了全球贸易尤其是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而贸易发展与其引致的要素市场调整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各方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选取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广义矩估计等计量方法对"平滑调整假说"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平滑调整假说"在中国的有效性,即中国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调整成本。回归结果还表明,显性需求和外资企业就业比重是中国就业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最后,本文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扩大内需、鼓励外商投资等建议,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孟  张彬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本文从边际产业内贸易的分析角度对中国和澳大利亚贸易自由化调整成本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采用A指数对1992~2008年两国23个主要工业部门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度,然后分别采用B指数比率和S指数比率对两国主要工业部门的贸易绩效和贸易自由化调整成本进行测度,最终得到一致结论:中国主要工业部门的贸易绩效整体较好,贸易自由化调整成本相对较小,但仍需进一步改善;"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品"行业调整成本低于"初级产品"和"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制造品"行业;大部分"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品"行业的贸易自由化调整成本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世元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它促进了多边贸易体制目标的实现,改变了多边体制的成员结构,推动了多边贸易规则的完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多边体制的积极效应,造成多边体制内新的不平衡,排斥多边贸易规则在一体化组织内的适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及后来的世界贸易组织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之间所形成的关系进行了调整,但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扩大调整范围,增加调整内容,强化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运行过程的动态监督。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景朝阳  涂舒  
中国的宏观经济正面临着嵌入世界经济结构"大转型"与步入"新常态"攻坚期的诸多挑战。在国际经济格局与产业模式深度调整之际,新兴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并呈现出整体较高经济增速、内部联系不断加强、一体化领域纵向延伸等特点。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格局与区域合作态势,中国未来将通过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以服务外包为抓手的现代产业新格局,创新驱动结构优化与模式变革等方面不断积极探索开放型经济新路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菲   朱虹锟  
省际贸易的发展有助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立各地区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技术联系和互补依存关系,促进国内大循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通过采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在考察省际贸易的发展格局及主要特征基础上,利用基于引力方程的边界效应模型分析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边界效应系数的绝对值在1997—2002年增大,2002—2012年持续减小,2012—2017年继续增大,说明省际贸易壁垒呈现出先加深后减轻之后继续加深的波浪形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则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应加强省际贸易合作,打破行政边界壁垒,加强省份之间沟通,同时建议拥有开放优势的区域利用资源和信息优势,充分发挥自身高水平的发展力量和丰富的资源禀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苑涛  
从总体上看 ,产业内贸易会带来产业内的调整 ,而产业内的调整比产业间的调整成本低。所以 ,平滑调整假设是成立的 ,产业内贸易的增加会减轻贸易自由化对国内劳动力造成的冲击。这个结论对于处于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中国有很大的意义。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学者们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效应研究丰富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和实践。通过对既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效应实证研究进行综述,探讨该领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申  易苗  
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上分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及经济开放对该进程的影响,表明:两个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差距在受到外生冲击后回到均衡水平的能力是衡量我国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一个较好标准;经济开放对我国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主要机制是减少或消除劳动力迁移过程中的各种障碍性因素、推进我国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开放等;我国各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不同,华北、华东、华南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程度更高。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丙奇  李玉举  
区域经济一体化经历了两次浪潮、五个阶段。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是第五个阶段的亮点。虽然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短期内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一体化作用,实现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化组合。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德民  
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中呈现了多种机制和路径并存的局面,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缺乏可以主导地区经济合作的力量和机制。这就为该地区次等力量、次等双边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凸显了它们推动地区经济合作的作用。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必将激起区域内各种双边关系的调整,推动中、日、韩三边合作、东盟与东北亚 3国的进一步联合,从而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当前,中韩政治关系良好,经贸相互依赖关系加强,在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上有共同利益,建立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条件基本成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参与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但是,长期以来,只有发达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了成功,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则几乎都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薇薇  
通过对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现状的梳理,从信息要素、人才要素、资本要素、知识要素以及技术要素视角分析了贸易经济一体化发展问题,指出高速铁路建设将扩容市场需求、激发贸易经济一体化市场潜力、提升贸易经济一体化水平。最后提出了细分市场和扶持特色产业、强化贸易经济一体化网络"节点"职能、注重发挥旅游合作先导作用、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支持政策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邓羽佳  秦放鸣  
通过分析1999~2013年中国与欧亚区域3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一般引力模型结论表明,中国对欧亚区域国家出口贸易与欧亚国家经济总量(GDP)和人均GDP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通过扩展引力模型,得出边界、世界贸易组织、独联体框架对中国出口贸易分别产生3.69%、0.8%和1.39%的正向效应。而反映代表性需求的人均GDP差额、国土面积以及欧亚经济联盟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其中,以欧亚经济联盟为代表的欧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将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0.42%的贸易转移效应;对中国出口贸易潜力进行测算发现欧亚国家多为贸易潜力巨大型国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翟志成  方齐云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化滞后的原因;其次对历史上他国典型的工业化、城市化模式进行了批判和借鉴;最后指明适合中国实际的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合理内涵,以及实现该模式的政策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晓玲  
2000年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成为有关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加强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依靠地区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成为当前世界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简要介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条件,探讨性地提出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