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68)
- 2023(17596)
- 2022(14467)
- 2021(13200)
- 2020(11085)
- 2019(24949)
- 2018(24569)
- 2017(45947)
- 2016(24939)
- 2015(28139)
- 2014(28319)
- 2013(27791)
- 2012(25698)
- 2011(23351)
- 2010(23587)
- 2009(22499)
- 2008(22156)
- 2007(20175)
- 2006(18333)
- 2005(17256)
- 学科
- 济(124940)
- 经济(124777)
- 业(89533)
- 管理(84874)
- 企(79107)
- 企业(79107)
- 方法(43605)
- 数学(34422)
- 业经(34187)
- 数学方法(34132)
- 中国(33964)
- 农(33796)
- 财(33656)
- 地方(26893)
- 制(26197)
- 农业(23536)
- 务(21965)
- 财务(21921)
- 财务管理(21892)
- 学(21516)
- 体(21228)
- 企业财务(20740)
- 理论(19971)
- 贸(19666)
- 贸易(19651)
- 技术(19399)
- 和(19026)
- 易(19016)
- 策(18579)
- 划(18287)
- 机构
- 学院(367499)
- 大学(364532)
- 济(164960)
- 经济(161864)
- 管理(136955)
- 研究(130503)
- 理学(115953)
- 理学院(114648)
- 管理学(112847)
- 管理学院(112150)
- 中国(103121)
- 财(78516)
- 京(78375)
- 科学(74315)
- 所(65791)
- 财经(60949)
- 农(59207)
- 研究所(58787)
- 中心(57776)
- 江(57563)
- 经(55217)
- 经济学(52042)
- 北京(50020)
- 业大(48769)
- 院(46930)
- 范(46864)
- 经济学院(46570)
- 师范(46429)
- 农业(45946)
- 州(44974)
- 基金
- 项目(232037)
- 科学(184663)
- 研究(173483)
- 基金(170172)
- 家(147424)
- 国家(146173)
- 科学基金(126065)
- 社会(113995)
- 社会科(108018)
- 社会科学(107997)
- 省(89178)
- 基金项目(88892)
- 教育(79232)
- 自然(77926)
- 自然科(76152)
- 自然科学(76131)
- 自然科学基金(74810)
- 划(74215)
- 资助(69036)
- 编号(68389)
- 成果(56654)
- 重点(52677)
- 部(52416)
- 发(51417)
- 创(49947)
- 课题(48890)
- 国家社会(48566)
- 制(46861)
- 创新(46121)
- 教育部(45472)
- 期刊
- 济(198576)
- 经济(198576)
- 研究(119533)
- 中国(80433)
- 财(64153)
- 管理(58358)
- 农(56682)
- 学报(52298)
- 科学(51409)
- 大学(41273)
- 教育(39119)
- 学学(38805)
- 农业(38333)
- 融(37681)
- 金融(37681)
- 技术(34365)
- 财经(32411)
- 经济研究(32276)
- 业经(30576)
- 经(28174)
- 问题(25785)
- 业(22661)
- 贸(21623)
- 世界(20797)
- 技术经济(20698)
- 国际(19520)
- 现代(17820)
- 统计(17213)
- 版(16324)
- 经济管理(16157)
共检索到583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博通 周杰文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1990~2004年我国地区专业化和产业地理集中的变动趋势,并对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专业化水平和制造业地理集中程度均有较大幅度上升,这和新经济地理论的预测一致。对制造业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分析表明,规模经济是决定制造业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源于地区之间相对技术差异的比较优势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地区间的贸易成本对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呈逐步减弱的趋势。产业内联系和产业间联系对制造业的地理集中没有显著影响,从而没有支持新经济地理论的预测。
关键词:
经济一体化 地区专业化 制造业 地理集中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晓华 郭玉娇 周玲玲
地区专业化是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表现形式,经济一体化和地方保护主义是影响地区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1~2008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就经济一体化、地方保护主义与地区专业化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对外经济一体化对地区专业化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不显著,地方保护主义则会阻碍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应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减少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地区产业的专业化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钊 高煜 霍治方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作用机理,选取省际面板数据并利用中介效用模型、建立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与测量。研究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既能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直接影响,还能作用于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间接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缓解要素错配、提高技术水平,促进制造业高级化发展;但也会由于"盲目效仿"而不利于制造业合理化。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制造业高级化的过程中发挥知识溢出效应,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但会与制造业争夺劳动力资源,在影响制造业合理化的过程中产生遮掩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未发挥出规模效应,所以中介效应不显著。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中介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剑勇
目前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尽管长三角一体化水平正在增强,但其制造业结构趋同现象仍相当严重。通过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本文认为一体化必然带来制造业的空间转移和地区结构差异性增强。本文以长三角为案例,通过一系列衡量地区专业化水平、行业集中度的指标计算证实了这一理论预期。同时,本文发现浙江与上海参与长三角内部地区分工的程度明显高于江苏。在产业转移方面,本文还发现短短4年内该地区制造业发生了激烈的空间调整,上海通过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专业化于资本技术密集型、港口型、都市信息型等极少数产业,降低了其在该区域内的总制造业份额,浙江正稳步吸收上海与江苏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从而增加了其制造业份额,江苏通过吸收...
关键词:
一体化 地区专业化 制造业空间转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德祥
在地区经济一体化研究中 ,学术界通常认为它是战后兴起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手段。本文认为 ,地区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冲击的应对战略 ,它具有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功能 ;它的理论基础是合作安全与多极博弈思想 ,它的发展机制主要有平等合作机制、自动加速机制和示范与战略反应机制 ;地区一体化有 5大发展趋势。本文最后探讨了中国在地区一体化发展中的应对战略。
关键词:
地区经济一体化 全球化 安全与稳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景新 王云峰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框架下,本文以大地理区域作为研究区域单元,用2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1980~2011年我国制造业地区专业化水平的发展趋势,并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发现,1980~2011年,随着我国市场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的变动趋势都呈倒U型,符合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预测;我国制造业地区专业化水平的走势可以分为3个阶段,市场一体化水平已经开始从中级向高级水平推进,地区专业化水平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我国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低于美国,但是不低于欧盟国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玉新 李天籽
本文主要利用2004~2010年间中国沿边省份的200个城市数据,研究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沿边城市经济的空间分布,并进一步分析对外开放等因素对中国沿边城市经济和产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沿边城市经济功能的发展和转变。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沿边地区 城市经济 产业增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基明
随着世界多极化倾向的发展,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不断深入,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在不断加强。这迫切要求社会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统一经济活动的有关立法基础,在金融和投资立法、关税制度、所有权保障等方面彼此协调。现在很少有人怀疑建立统一的地区和全球经济空间的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展宾
在经济领域中,人们最初是用一体化来表示企业间通过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结合而成的经济联合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开始用“国际经济一体化”来表示将各个分立的国民经济结合起来形成的更大范围的经济区。至于经济一体化的概念,至今尚无一般公认的、明确的定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谭向东
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前景谭向东区域经济一体化并非新生事物,它作为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经济领域内一个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原有的区域性安排正在恢复活力,并吸收新的成员国;新的地区组合也在逐步酝酿形成。区域主义的复活,尤其从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文通 翁林宇 孙铁山
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的区县经济数据,从空间溢出视角探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结果表明:(1)从空间溢出视角看,五年来各区县本地投资、劳动力、公共支出对区域经济存在负面空间影响,从而抑制区域经济一体化;本地创新活动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正面影响。(2)根据空间影响范围测算结果,京津冀六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影响范围,都超出城市的行政边界,但不足以覆盖整个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实际上由若干次级经济区域组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安筱鹏
政府、市场和跨区经营的企业都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生产要素在空间进行配置的制度安排 ,跨区经营企业的内部分工就是一种区域分工。企业具有不断扩张规模的内在动力 ,企业的空间扩张降低了区域分工的交易成本 ,推动区域要素市场、商品市场与服务市场体系的建立 ,加强了区域内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当前中国企业空间扩张步伐加快 ,但企业空间扩张面临着区域市场体系不完善、跨区交易成本较高及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的影响和制约 ,在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应从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界定及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等四个方向进行企业空间扩张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 交易成本 空间扩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雄浪
地方优势产业的形成是专业化劳动分工本身的产物,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促进地区分工水平的演进,从而进一步增强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促进地方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文章由此对我国的地区分工水平、区域间贸易成本的变化以及地方优势的形成作了详尽的实证分析,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趋于加快,从而各地区的专业化分工水平有所上升,地方优势产业已初步形成。
关键词:
专业化分工 区域经济一体化 地方优势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