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14)
2023(17164)
2022(14995)
2021(13719)
2020(11646)
2019(26470)
2018(26126)
2017(50702)
2016(27232)
2015(30769)
2014(30719)
2013(29984)
2012(27664)
2011(24993)
2010(24787)
2009(22905)
2008(21882)
2007(19276)
2006(17007)
2005(14625)
作者
(77969)
(65207)
(64698)
(61567)
(41467)
(31092)
(29385)
(25625)
(24844)
(22975)
(22158)
(21965)
(20767)
(20393)
(20186)
(19822)
(19271)
(19047)
(18606)
(18572)
(16124)
(15972)
(15783)
(14913)
(14602)
(14357)
(14190)
(14114)
(13086)
(12772)
学科
(125745)
经济(125540)
管理(81323)
(72549)
(61168)
企业(61168)
方法(55654)
数学(48107)
数学方法(47539)
中国(29504)
(29335)
(28875)
(26368)
地方(26319)
业经(25730)
(20229)
环境(20164)
理论(19994)
农业(19349)
(19118)
(18671)
贸易(18664)
(18102)
财务(18017)
(18011)
财务管理(17976)
企业财务(17100)
(16665)
金融(16657)
技术(16633)
机构
大学(391034)
学院(388904)
(162319)
经济(158961)
管理(154430)
理学(134494)
理学院(133056)
管理学(130648)
管理学院(129954)
研究(129409)
中国(95060)
(81803)
科学(78669)
(73170)
(63573)
(59760)
财经(59350)
中心(58795)
研究所(57977)
业大(56847)
(55877)
(54006)
北京(51146)
(50749)
师范(50247)
经济学(50007)
(47271)
农业(46597)
经济学院(44870)
(44785)
基金
项目(268994)
科学(212306)
基金(196548)
研究(196251)
(170605)
国家(169222)
科学基金(146448)
社会(126114)
社会科(119002)
社会科学(118968)
(104210)
基金项目(103810)
自然(94867)
自然科(92667)
自然科学(92643)
自然科学基金(90983)
教育(90788)
(87536)
资助(81603)
编号(79356)
成果(63736)
重点(59851)
(59809)
(56793)
(55263)
课题(54385)
国家社会(52037)
教育部(51863)
创新(51578)
科研(51521)
期刊
(176823)
经济(176823)
研究(114241)
中国(70553)
学报(61048)
管理(56795)
(56073)
科学(55627)
(53340)
大学(47079)
学学(44535)
教育(41311)
农业(36516)
技术(35042)
(31226)
金融(31226)
财经(29761)
经济研究(29232)
业经(27372)
(25475)
问题(22662)
技术经济(19691)
图书(19151)
统计(19100)
理论(18382)
(17847)
(17775)
科技(17684)
商业(17109)
(17095)
共检索到563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枫  任荣明  
由于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研究环境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需同时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稳定三者的关系。基于CGSS 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环境问题会增加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经济发展会降低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而如果将环境问题作为中介因素,那么经济发展会通过环境问题增加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因此,要坚持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同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增强民众对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信心,促进社会稳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枫  任荣明  
由于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研究环境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需同时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稳定三者的关系。基于CGSS 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环境问题会增加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经济发展会降低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而如果将环境问题作为中介因素,那么经济发展会通过环境问题增加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因此,要坚持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同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增强民众对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信心,促进社会稳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缪金祥  
环境群体性事件基本都是长期积累或者是政府盲目招商引资引起的,表现为政府引进来的高污染企业造成环境污染,令群众不满而形成的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加上群众的维权时常得不到保障,于是想采取极端的方式将问题解决。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充分重视并积极加以预防,建设美丽中国。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贾留战  马红宇  
群体性事件是部分群众与行政当局或强势社会集团的对抗性冲突,为一种典型的集群行为。介绍了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抗争模型,通过相对剥夺、群体认同和集体效能来解释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阐述了相对剥夺中的个体相对剥夺和群体相对剥夺、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群体认同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和集体效能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并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了介绍。最后指出社会抗争模型需要对模型中各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界定,并将其他重要因素如群际情绪、政治信任等因素包含到模型中。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炜  程宝生  杨青  
将本体论和语义计算的相关技术引入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题发现研究中,并通过构建食品安全领域本体进行实证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获取主题信息,有助于实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题发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雁军  马存利  
社会冲突是西方研究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学理论,科塞指出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社会冲突的区别,也指出"社会安全阀"可以运用潜在的冲突维持社会结构。农村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是转型时期由于经济利益冲突、农民的环境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司法救济对农民的环境利益保护不足等因素而导致的结果。对农村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应通过发展农村"绿色经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健全环境司法诉求渠道、建立应急预警机制、依法处置冲突等方式,来积极化解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矛盾。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雅楠  谭术魁  
研究目的:探讨征地类群体性事件防范绩效理论框架,并通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对湖北省襄阳市防范绩效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DEA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5年,湖北省襄阳市政府防范征地类群体性事件水平不断提高,防范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效率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但其技术效率对防范效率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挖掘;(2)襄城区凭借防范效率的快速增长和出色的防范效果成为襄阳市防范绩效最佳的地区;(3)相比襄城区和枣阳市,宜城市的政治、社会目标实现情况不够理想,樊城区在冲突控制方面、老河口市在冲突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沈焱  邹华伟  刘德海  李仕明  
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对我国创新社会治理、保障国家安全战略提出严峻挑战。根据地方政府提供经济补偿和部署警力两种处置策略,构建了应急处置的优化模型,比较了经济补偿、部署警力妥善处置和处置不当事态恶化的三种情境,分别给出了最优的理论解。最后,结合数值分析方法进一步阐述了理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补偿策略具有事态恶化风险较小的优点,但是容易造成负面的声誉效应。地方政府不依法治理、单纯提供经济补偿的解决思路,从长期上看不利于长治久安。部署警力策略具有经济成本较小的优点,但是处置不当将诱发更大的社会稳定风险。地方政府需要根据具体情境权衡两种应急处置策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德梅  王正沛  康伟  
文章以社会心态、社会情绪、社会行为理论为基本支撑,推演群体性事件中群体行为的产生和演化路径,并从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群体性事件管理模式。研究表明:群体性事件管理中,政府管理行为的基本切入点就是扭转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只有使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转向正轨,才能促使失范的群体行为稳定、消退和转向;群体性事件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是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的监控、识别和调节,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社会心态和社会情绪监控网络,能有效反馈社会情绪和心态,有助于社会危机的化解和政府治理的改进;群体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峰  
群体性事件的频频发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深刻历史背景下,准确把握其特有的内涵和性质,坚持正确的原则,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主动预防,妥善处理,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涛  
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结构中的层级分裂已相当明显,他们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日渐显现。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利益表达方式,逐渐增多。对于国家管理者来说,妥当处置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严峻挑战。针对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理,对域内外有代表性的理论进行整理概括,力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论、发展观去理性认识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理,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克  刘海燕  
随着社会矛盾的凸显,由此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呈现了高发的态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网络舆论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能否有效进行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已成为能否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环节。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是辩证的,社会治理必须遵循网络舆论的特点及网络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机制,从科研、立法、政府网站的建设等方面加大对网络舆情的治理力度,才能稳妥处理群体性事件,实现社会和谐。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张双狮  兰月新  刘冰月  夏一雪  张鹏  
[目的/意义]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空前复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群体性事件又出现了诸多值得关注的新特点,要求决策者做到面对事件,实时解算、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当前群体性事件计算机辅助决策的应用非常有限,基于WEB服务的决策系统亟待研究和开发。[方法/过程]针对群体性事件涉及到的非结构化数据,采用基于案例推理的智能决策支持方法,提取群体性事件的特征要素,整理建立案例数据库,用层次分析法和贝叶斯理论确定特征要素权重,用K-最近邻法进行相似度计算,综合利用信息技术与智能决策技术,对事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宋香丽  
从利益博弈视角审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生活中正当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博弈。大学生同高校和地方政府之间利益非均衡博弈,导致大学生的自身权益受损,这是诱发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社会环境变化,是引发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潜在因素;消极心理,是引发大学生群体事件的自身因素。应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管理策略包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畅通大学生利益诉求机制;建立大学生群体事件预警机制;建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化解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元明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主体、时空特征、冲突形式和动员方式等表现出若干新特点。重视环保、民生、失地等社会问题和防范诉求转化是近期基层综治维稳的工作重点之一。应把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利益的基本框架和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核心手段,运用协商民主政策范式,调整现场处置的"临阵问责"和加强群体性事件预测预警工作,促成相关制度、机制及治理结构的全面创新,为群体性事件综合治理提供制度化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