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94)
- 2023(8064)
- 2022(6641)
- 2021(5764)
- 2020(5001)
- 2019(11027)
- 2018(10712)
- 2017(21499)
- 2016(10968)
- 2015(12416)
- 2014(12407)
- 2013(12625)
- 2012(12159)
- 2011(11391)
- 2010(11554)
- 2009(11197)
- 2008(10962)
- 2007(9856)
- 2006(8852)
- 2005(8250)
- 学科
- 济(79404)
- 经济(79332)
- 管理(34301)
- 业(33607)
- 方法(33085)
- 数学(29682)
- 数学方法(29559)
- 企(26707)
- 企业(26707)
- 中国(17348)
- 地方(17204)
- 财(15325)
- 业经(12817)
- 地方经济(12426)
- 融(12202)
- 金融(12202)
- 银(11892)
- 农(11891)
- 银行(11890)
- 制(11810)
- 学(11668)
- 行(11315)
- 险(10858)
- 保险(10767)
- 贸(9706)
- 贸易(9702)
- 务(9576)
- 财务(9573)
- 财务管理(9548)
- 易(9304)
- 机构
- 大学(178849)
- 学院(175614)
- 济(91873)
- 经济(90397)
- 管理(69394)
- 理学(59346)
- 理学院(58802)
- 管理学(58123)
- 研究(57976)
- 管理学院(57795)
- 中国(49191)
- 财(44104)
- 京(35431)
- 财经(35207)
- 经(32083)
- 经济学(31824)
- 科学(28986)
- 经济学院(28575)
- 所(27269)
- 中心(26611)
- 财经大学(26496)
- 江(25263)
- 研究所(24188)
- 北京(22584)
- 商学(20547)
- 商学院(20359)
- 院(20358)
- 农(20254)
- 融(20012)
- 州(19820)
- 基金
- 项目(108559)
- 科学(88129)
- 基金(84004)
- 研究(80079)
- 家(70775)
- 国家(70240)
- 科学基金(62263)
- 社会(57157)
- 社会科(54399)
- 社会科学(54389)
- 基金项目(43189)
- 省(39053)
- 自然(37688)
- 自然科(36880)
- 自然科学(36870)
- 教育(36469)
- 自然科学基金(36272)
- 资助(35915)
- 划(32503)
- 编号(29537)
- 部(26051)
- 国家社会(25005)
- 成果(24214)
- 重点(24100)
- 教育部(23829)
- 发(23188)
- 人文(23155)
- 创(21894)
- 大学(21510)
- 制(20970)
共检索到270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初立苹 粟芳
通过构建保险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理论模型,证实保险不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而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基于1997—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了理论分析的结论。Garch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保险为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套期保值功能比较有限。相比较而言,保障功能较强的财产保险具有明显的套期保值效果;人身保险产品浓厚的投资色彩导致其贡献率较低。基于贡献率的模拟计算显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缺口,无法为经济发展提供全面的"保驾护航"功能。因此,坚持"保险姓保"、正视保险保障功能、重视保险缺口,是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
保险功能 经济“助推器” 经济“稳定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田玲 高俊
现存理论与已有实证结论就"我国保险业对经济产出发挥的作用及程度"问题尚未达成统一共识。本文运用1999年~2009年保险市场以及GDP的相关季度数据,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论证我国保险业对经济产出的现实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中国保险业主要发挥的是抑制经济波动的"稳定器"作用,而对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作用并不明显。部分原因在于目前保险发展还处于一个粗放经营阶段。加大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保险资金的使用渠道,不仅是维护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早日成为经济"助推器"的必要前提。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邓超 夏文珂 陈升萌
以2007~2017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缓解还是加速了股价崩盘风险,结果表明,金融化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并且该效应随着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而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化与股价崩盘风险存在"U型"关系,当超过一定的临界值时,金融化程度越高,股价崩盘风险越大;在区分企业内外部信息环境后发现,金融化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显著负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金融生态环境较好、应计盈余操纵较低、股价同步性较小的样本中。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金融化主要通过经营业绩的提升和融资约束的改善缓解股价崩盘风险。以上结果说明,当前阶段非金融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更多表现为"股价稳定"效应,而非"崩盘助推"效应,然而也应警惕金融化程度不断升高导致两者关系"反转"所可能引发的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建 张科 李青原
以抵押资产约束为核心的金融加速器理论是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考察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运行的稳定器作用及其内在机理,这对跨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设计具有重要的价值。研究发现:金融科技显著抑制上市企业投资波动,表明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运行具有稳定器作用。机制识别发现:金融科技发展通过减少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降低抵押品在债务契约中的重要性,从而显著弱化金融加速器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投资的稳定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房价波动较大地区以及金融监管更严格地区的样本中更显著。本文研究从金融加速器理论视角揭示了金融科技影响实体经济运行的内在机理,可为跨周期调控以及金融科技政策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夏常源 王靖懿 傅代国
现阶段,有关保险资金持股与资本市场稳定相互关系的讨论多止于推测,少有学者以大样本数据进行实证考察。在理论上,保险资金持股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抑制经理人负面信息隐藏,作为市场"稳定器"降低股价暴跌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引发投资者跟风炒作,导致市场情绪高涨和股价高估,成为股价崩盘风险的"加速器"。本文基于2007—2016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保险资金持股上市公司是否加剧市场暴跌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保险资金持股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是公司股价崩盘的"加速器"。这一结论在经过DID模型、工具变量回归、PSM+OLS等内生性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于民营、小型和财产保险公司,在股市投资规模更大的国有、大型和人寿保险公司更能引发市场跟风炒作,加剧股价崩盘风险;不过,当保险资金作为前十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时则能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本文不仅为保险资金持股与资本市场稳定相互关系的讨论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规范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邹宏元 罗然
本文应用附加短期和长期零约束的结构性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考察了汇率是中国经济波动的原因还是经济波动的稳定器。研究发现,从方差分解结果看,汇率冲击对中美相对产出、真实汇率、名义汇率、中美利率差的影响都不大,特别是汇率冲击对真实汇率波动和名义汇率波动的解释作用都比需求冲击小得多。从脉冲反应结果看,在石油价格冲击、生产力冲击和需求冲击影响下,真实汇率都朝着有利于吸收冲击的方向波动。因此,中美汇率不是导致中国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而是吸收冲击的稳定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邹宏元 罗然
本文应用附加短期和长期零约束的结构性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考察了汇率是中国经济波动的原因还是经济波动的稳定器。研究发现,从方差分解结果看,汇率冲击对中美相对产出、真实汇率、名义汇率、中美利率差的影响都不大,特别是汇率冲击对真实汇率波动和名义汇率波动的解释作用都比需求冲击小得多。从脉冲反应结果看,在石油价格冲击、生产力冲击和需求冲击影响下,真实汇率都朝着有利于吸收冲击的方向波动。因此,中美汇率不是导致中国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而是吸收冲击的稳定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战文清 刘尧成
本文通过构建消费者动态优化理论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数字金融发展降低经济波动的稳定器作用,并基于2011—2019年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研究了数字金融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空间效应和动态效应。研究结论如下:首先,从空间效应来看,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降低经济波动,起到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并且数字金融对经济波动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次,从动态效应来看,数字金融对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路径呈“U”型走势,当数字金融产生一单位的正向冲击后,将对经济波动产生负向的影响,至第2期时达到最大,随后逐渐减弱。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的经济稳定作用更强。上述结论对数字金融发展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经济波动 经济稳定器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有为
在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效率矛盾的存在有其必然性.而税收是缓和二者矛盾、稳定经济发展的最有效的“稳定器”.因此,必须强化税制改革,加强税收力度,使税收真正成为稳定公平与效率的最有效的“稳定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严先溥
200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各项工作要有一个新的局面。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近几年我国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03年要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和连续。在国内市场供求状况没有很大变化、社会需求稳定增长的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继续发行一定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从发展趋势看,积极的财政政策还难以淡出,国债投资将继续成为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助推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骆永民 翟晓霞
本文的研究发现,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收结构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了中国税收充分发挥其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双重约束"。具体而言,本文通过构建符合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税收结构和产出波动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随着城乡生产率差距、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以及农村居民在总人口中比重的变小,也即随着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弱化,中国税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也在增强;随着间接税在总税收中比重的提升,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减弱;随着个人所得税累进性的增加,税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增强,但由于个税在总税收中比重较低其增强幅度有限。据此,为保障税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动稳定器功能,应努力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降低间接税在总税收中的比重并提升所得税的累进程度。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秋平
机构投资者能否改善并提高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学术界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本文基于机构投资者持股稳定性与股价暴跌关系的研究视角,以2001-2012年沪、深A股为样本,分析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效应:能否发生稳定器作用?研究发现,机构持股稳定性与股价暴跌显著负相关,表明机构持股稳定性越高,价值投资动机越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股价暴跌风险呈倒"U"型关系,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时,机构投资者短期交易动机越强;依据"规模经济"和"信息优势"观点,机构投资者持股比重提高,降低和化解管理层因窖藏坏消息而导致的股价暴跌风险,提升股价稳定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庆旺 赵志耘
论财政稳定器郭庆旺赵志耘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业已证明,纯粹的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地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水平稳定的目标。这些目标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政府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从财政角度上说,要实现抑制经济周期波动、稳定经济发展目标,主要依靠财政政策中的两大武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于丹
近二十年来,美国宏观经济波动逐渐趋于稳定,同时其服务业比重也在不断提高,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探讨了这两种经济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结果表明,服务业的增加值和就业增长率的波动幅度几乎相当于工业波动的二分之一,同时,服务业的相对波动性也小于国民经济的,而工业的相对波动性则大于国民经济的波动性,所以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确实具有“稳定器”作用。这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经济波动 服务业 “稳定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