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2)
- 2023(7934)
- 2022(6939)
- 2021(6486)
- 2020(5652)
- 2019(12940)
- 2018(12767)
- 2017(25402)
- 2016(13206)
- 2015(14808)
- 2014(14444)
- 2013(13984)
- 2012(12788)
- 2011(11187)
- 2010(10790)
- 2009(9493)
- 2008(8762)
- 2007(7157)
- 2006(5747)
- 2005(4760)
- 学科
- 济(54345)
- 经济(54290)
- 业(37066)
- 管理(36533)
- 企(29726)
- 企业(29726)
- 方法(29367)
- 数学(26176)
- 数学方法(25812)
- 农(14491)
- 财(14197)
- 中国(12318)
- 贸(12094)
- 贸易(12091)
- 易(11840)
- 业经(10854)
- 农业(9981)
- 融(9246)
- 金融(9245)
- 地方(9102)
- 务(8913)
- 财务(8881)
- 财务管理(8860)
- 制(8596)
- 企业财务(8406)
- 银(8332)
- 银行(8323)
- 学(8286)
- 技术(8241)
- 理论(8053)
- 机构
- 大学(176982)
- 学院(175343)
- 济(79349)
- 经济(78158)
- 管理(75254)
- 理学(66312)
- 理学院(65734)
- 管理学(64754)
- 管理学院(64413)
- 研究(55179)
- 中国(41969)
- 京(35174)
- 财(33899)
- 科学(30111)
- 财经(28218)
- 中心(27224)
- 经(26021)
- 农(25602)
- 业大(25219)
- 所(25057)
- 经济学(24771)
- 江(23085)
- 研究所(22944)
- 经济学院(22638)
- 财经大学(21503)
- 北京(21177)
- 范(21142)
- 师范(20921)
- 经济管理(20843)
- 院(20435)
- 基金
- 项目(127927)
- 科学(103278)
- 基金(96782)
- 研究(94540)
- 家(83588)
- 国家(82973)
- 科学基金(73303)
- 社会(62608)
- 社会科(59633)
- 社会科学(59621)
- 基金项目(51593)
- 省(47717)
- 自然(47267)
- 自然科(46242)
- 自然科学(46234)
- 自然科学基金(45411)
- 教育(43813)
- 划(40825)
- 资助(39199)
- 编号(37548)
- 部(29888)
- 成果(28989)
- 重点(28446)
- 创(27486)
- 发(27176)
- 国家社会(27070)
- 教育部(26414)
- 人文(25864)
- 创新(25727)
- 科研(25072)
共检索到241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茅锐 徐建炜 姚洋
仅从金融发展差异的角度,不能揭示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本质原因。全球失衡不只是金融部门的问题,其实质是商品和服务贸易的不平衡。基于制造业-金融业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制造业较强的国家产生经常账户盈余,而金融业较强的国家产生经常账户赤字。缺乏充分协调的国际分工,是造成全球失衡的根源。因此,通过国际合作,调整各国间不合理的结构性差异,是在不损害任何国家福利的前提下解决全球失衡的关键途径。赤字国提升本国制造业生产力、盈余国提升本国金融业生产力,将缓解目前全球失衡造成的赤字国债务不可持续、盈余国财务负担过重等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政宁 史新鹭
本文在动态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一个两国开放经济模型,分别考察了我国生产率上升及央行意愿外汇储备增加对中美两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动态影响。通过模拟发现:(1)随着我国贸易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不断上升,我国的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第40期的3.1%。相反地,美国的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0上升到1.5%。(2)随着我国央行的意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我国的经常账户也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2%;相反地,美国此时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不断上升,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1%。
关键词:
一般均衡 生产率 外汇储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政宁 史新鹭
本文在动态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一个两国开放经济模型,分别考察了我国生产率上升及央行意愿外汇储备增加对中美两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动态影响。通过模拟发现:(1)随着我国贸易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不断上升,我国的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第40期的3.1%。相反地,美国的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0上升到1.5%。(2)随着我国央行的意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我国的经常账户也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2%;相反地,美国此时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
关键词:
一般均衡 生产率 外汇储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继勇 郭夏杰
全球经济的失衡是当前复杂的宏观经济问题,而美国和中国经常账户之间的严重失衡成为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G20确定的经济失衡评估指标和对美中两国当前经济现象的描述,本文建立了一个囊括美中两国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经济增长、财政赤字等诸多因素的均衡模型,并采用VECM模型实证检验这些因素对美中经常账户失衡的影响及程度。本文以G20确定的失衡指标为参照系,分别探讨了美国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经济增长、财政赤字和中国的经济增长等因素是如何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美中经常账户的失衡,得出以下结论:长期来看,美元贬值对改善美中经常账户失衡的影响并不显著;美国的财政赤字规模扩大和美中两国的经济增长对加剧美中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歆怡 刘方
采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研究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与经常账户失衡的双向互动影响。结果表明:1)人民币计价份额、进口结算份额的提升会降低经常账户顺差,而人民币出口结算份额上升将扩大经常账户顺差,整体上人民币计价职能的影响大于结算职能的综合影响;反过来,经常账户顺差扩大抑制人民币进出口结算和计价份额的提升,即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2)人民币国际化与经常账户失衡之间的双向影响存在较强的时变特征;3)经常账户失衡与人民币不同货币职能之间的影响趋势及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经常账户由“顺”转“逆”或“顺逆交替”将成为常态,未来经常账户逆差与资本金融账户顺差模式可能成为人民币深度国际化后的货币循环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建清 张天顶
本文对1980至2005年期间全球范围内106个国家或地区的经常账户失衡调整进行了研究,通过界定经常账户失衡进行调整的事后标准进而识别出经常账户赤字或者盈余的不同调整期间。在对经常账户调整期间合理识别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经常账户失衡调整的国际经验,并且利用Probit模型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些经济变量对于经常账户失衡的调整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本文借助于近30年的经常账户失衡调整的国际经验,结合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情况对经常账户收支盈余调整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全球不平衡 经常账户 Probit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政宁
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国,通过经常账户赤字输出储备货币;中国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外围国,通过经常账户盈余获得储备货币。文章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下,基于国际货币不对称的视角研究了经常账户失衡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对国际储备货币的需求增加,中国消费出现下滑,储蓄呈现上升趋势,中国的经常账户出现顺差;而美国消费提升,储蓄出现萎缩,美国的经常账户出现赤字。中国对国际储备货币的需求增加,导致中美两国经济内外失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年咏 张甜迪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国际资本净流动呈现了由众多顺差国几乎单一地流向美国的新趋势,由此形成的"对称性不调节解"加剧了全球经济失衡。金融危机促成的再平衡压力及各国采取的政策响应,虽使全球经济失衡有所缓解,但考察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深度、分散度及持续性可以发现,两类再平衡举措的总体功效有限;实现全球经济均衡必须推进国际货币秩序、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翟晓英 刘维奇
本文沿着金融发展程度-消费-经常账户失衡的路径对中国经常账户失衡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一国的经常账户余额/GDP受消费率的影响,而一国的消费率又受一国金融发展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对我国金融发展程度、消费、经常账户失衡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经常账户的失衡受消费率显著负向影响,而消费率受金融发展程度的显著影响。在对金融发展程度变量的处理上,本文选取了代表金融发展的10个指标,对这些金融发展代理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提取它们的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来获得一个金融发展的综合变量,从而避免某单一变量或几个变量代表性不足的问...
关键词:
经常账户失衡 消费率 金融发展程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姜凌 邱光前
由于经济波动会对进出口贸易和消费投资产生影响,经济周期与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变化是否存在内在的相关性有待严谨的实证分析。文章基于1991~2012年我国的两个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利用1980~2013年我国经常账户余额和世界相对于中国的GDP增长率数据,构建SVAR模型,分析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常账户余额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周期与我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对GDP增长率的信息冲击会导致经常账户余额持续波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佳
在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背景下,本文利用世界84个国家1990-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内部视角分析一国财政赤字、人口结构、经济增长对储蓄投资缺口的影响,并考察经常账户失衡的根源。初步的静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财政赤字、人口抚养比、经济增长率对一国经常账户失衡具有显著的影响;改进后的动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财政赤字、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本国相对于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对一国经常账户失衡具有显著的解释力,但是少儿抚养比和相对经济增长率对不同组别国家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治理全球经常账户失衡需要从国内经济因素着手,综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佳
在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背景下,本文利用世界84个国家1990-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内部视角分析一国财政赤字、人口结构、经济增长对储蓄投资缺口的影响,并考察经常账户失衡的根源。初步的静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财政赤字、人口抚养比、经济增长率对一国经常账户失衡具有显著的影响;改进后的动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财政赤字、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本国相对于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对一国经常账户失衡具有显著的解释力,但是少儿抚养比和相对经济增长率对不同组别国家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治理全球经常账户失衡需要从国内经济因素着手,综合考虑国际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形成国际所普遍接受的有效解决方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曹强 虞文美
本文构建金融结构与经常账户的理论模型,使用91个国家1990-2011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基于Driscoll和Kraay(1998)估计对金融结构与经常账户的关系进行再检验,得出四点结论:人均GDP与经常账户的U型关系表现不稳定,全样本中是U型关系,但分组样本中二者均表现为倒U型关系;金融危机效应,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造成经常账户赤字;金融一体化进程必须要和金融结构共同影响经常账户,且这种效应在发达国家中更显著;金融结构问题,一国金融结构的比值上升,表明金融结构处于劣势,即一国金融中介居于主导地位,使得一国经常账户出现盈余,而且金融结构效应在发展中国家的系数值更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昕
以经常性账户失衡为表现形式的全球失衡水平在2007年,即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前达到峰值。早在2006年,中国已跃居成为全球最大的顺差国,现今全球顺差的1/4来自中国。在IMF构建的三种旨在衡量一国经常性账户"合意"水平的框架下,本文对我国外部失衡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我国经常性账户余额占GDP比重的理论水平约3.12%,2004年以来,我国实际汇率的调整幅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的改革是治理我国外部失衡的有效手段之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尧成 徐晓萍
为了研究自19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经常账户出现持续顺差的内外部原因,本文利用Blanchard和Quah提出的对冲击进行长期约束的冲击分解方法,分析了内部冲击和外部冲击对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冲击-传导"机制。分析结论表明:我国经常账户失衡主要是由我国内部冲击因素导致的,并且,在样本期内,我国经常账户的波动也可以由其内部冲击分量来模拟。依据这些结论,本文提出了应对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