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34)
2023(13888)
2022(11882)
2021(10928)
2020(9523)
2019(21868)
2018(21428)
2017(41988)
2016(22377)
2015(25076)
2014(25145)
2013(24799)
2012(22675)
2011(20224)
2010(19992)
2009(18309)
2008(18049)
2007(16053)
2006(13322)
2005(11666)
作者
(64766)
(54385)
(54011)
(51579)
(34242)
(26193)
(24796)
(21311)
(20495)
(19220)
(18331)
(18282)
(17009)
(16897)
(16843)
(16740)
(16678)
(16086)
(15608)
(15551)
(13330)
(13283)
(13214)
(12286)
(12241)
(12039)
(12018)
(11860)
(11002)
(10919)
学科
(94714)
经济(94625)
(64840)
管理(64067)
(53290)
企业(53290)
方法(47599)
数学(41941)
数学方法(41408)
(25995)
(24108)
中国(21812)
业经(21272)
(18937)
地方(18221)
农业(17443)
(17148)
贸易(17141)
(16658)
(16581)
(15901)
财务(15850)
财务管理(15812)
企业财务(15043)
技术(14893)
理论(14725)
(14028)
(13513)
银行(13469)
产业(13355)
机构
学院(321372)
大学(320694)
(132546)
经济(129990)
管理(128106)
理学(112276)
理学院(111076)
管理学(109065)
管理学院(108465)
研究(102640)
中国(75647)
(65568)
科学(64771)
(58230)
(57008)
业大(51238)
(51063)
中心(48974)
财经(47779)
研究所(46924)
(46597)
农业(45167)
(43543)
经济学(40960)
(40426)
师范(39966)
北京(39776)
经济学院(37316)
(36974)
(36873)
基金
项目(225437)
科学(178661)
基金(165905)
研究(160266)
(145626)
国家(144465)
科学基金(124892)
社会(103046)
社会科(97976)
社会科学(97948)
(88744)
基金项目(88487)
自然(82608)
自然科(80789)
自然科学(80765)
自然科学基金(79380)
(74614)
教育(74341)
资助(67330)
编号(63677)
重点(50849)
成果(50271)
(50108)
(48269)
(47497)
创新(44329)
科研(44092)
国家社会(43234)
教育部(43073)
课题(42990)
期刊
(133881)
经济(133881)
研究(83855)
中国(54975)
学报(53054)
(50055)
科学(48194)
(46365)
管理(44622)
大学(40244)
学学(38354)
农业(34029)
教育(29038)
技术(28500)
(25123)
金融(25123)
财经(23485)
业经(23184)
经济研究(22023)
(20314)
(18559)
问题(18414)
统计(16557)
技术经济(16457)
(16334)
(15411)
科技(15135)
商业(15092)
理论(14640)
(13964)
共检索到445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邱崇明  曾珣  
分析经常账户可维持性及决定因素外汇储备的来源是否可靠,资本账户开放和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是否扎实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以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作为产业竞争力的代表,实证分析其与经常账户可维持性的关系,发现劳动力成本的下降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显著促进本国商品和服务净输出,增强经常账户的可维持性。进一步的对比与趋势分析显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逐年缩小;而劳动生产率虽迅速增长但与美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总体来看,中国近年来的劳动力成本增速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速。这也印证了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实情况。对此应积极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来弥补劳动成本上升对产业竞争力的不利影响,进而实现经常账户盈余的可持续,为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的国际化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邱崇明  曾珣  
分析经常账户可维持性及决定因素外汇储备的来源是否可靠,资本账户开放和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是否扎实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以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作为产业竞争力的代表,实证分析其与经常账户可维持性的关系,发现劳动力成本的下降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显著促进本国商品和服务净输出,增强经常账户的可维持性。进一步的对比与趋势分析显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逐年缩小;而劳动生产率虽迅速增长但与美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总体来看,中国近年来的劳动力成本增速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速。这也印证了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实情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曾珣  
本文基于贸易增加值视角,采用跨国面板数据对比分析了中美的产业竞争力及经常账户可维持性。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在国内增加值、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标上位居世界前列,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而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国内增值率指标上,中国的表现却远不如美国,说明中国并不具备产业核心竞争力,制造业"大而不强"。全球参与度逐年降低,说明中国经常账户的盈余缺乏可持续性,当前制造业的低端创汇模式不可持续。因此需积极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掌握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曾珣  
本文基于贸易增加值视角,采用跨国面板数据对比分析了中美的产业竞争力及经常账户可维持性。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在国内增加值、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标上位居世界前列,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而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国内增值率指标上,中国的表现却远不如美国,说明中国并不具备产业核心竞争力,制造业“大而不强”。全球参与度逐年降低,说明中国经常账户的盈余缺乏可持续性,当前制造业的低端创汇模式不可持续。因此需积极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掌握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从而实现经常账户盈余的可持续性,为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邱崇明  曾珣  
一国经济遇到重大冲击时国际收支结构是否可维持,不仅关系到金融稳定,还关系到资本账户开放和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会不会受挫。而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该国对外输出金融资产的能力,即金融资产竞争力。本文基于家庭资产配置的微观视角建立理论模型,寻找决定金融资产竞争力和影响金融资产国际贸易差额的深层因素,并采用跨国面板数据,采用了广义最小二乘法(GLS)估计随机效应模型下资本成本和存贷利差对金融资产净输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反映资本丰歉度的资本成本等传统理论所揭示的因素外,由法律制度、社会信用环境和金融约束政策等因素决定的投资者保护水平也对金融资产净输出产生显著影响,而这些方面是中国的短板。因此,从完善法律制度、净化社会信用环境和退出金融约束政策等方面入手,切实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利益,提升金融资产国际竞争力,对提高中国国际收支账户应对重大冲击的能力,夯实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曲昭光  
本文讨论了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前提奈件。首先,概述了关于资本账户可兑换前提条件的研究文献,指出本文研究的基础和方向;其次,对资本账户可兑换、国际收支结构变动与货币危机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构建起一个新的分析框架,论证了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是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核心条件;最后,讨论了经常账户逆差可维持性的衡量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中期经常账户可维持性进行了估计。本文的分析和估计表明,在稳态经济下,中国中期国际收支结构是可维持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具备了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核心条件。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岩  徐磊  
利用1992-2009年的多国面板数据对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显著的影响因素包括:FDI、资本深化程度、名义汇率、进口技术水平、本国的技术创新能力等。我国应进一步吸引优质的FDI,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提高资本深化程度,提升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扩大进口,尤其是高技术产品进口,通过获得技术溢出来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身的学习、吸收和创新能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坤望  赵磊  
基于2009年中国和德国对200余个经济体HS六分位出口数据,本文从种类、数量与品质角度对中德出口竞争力进行结构比较,并用跨国数据分析三种竞争力的决定与影响因素。结论发现:中国数量是德国的2.6倍,价格仅为德国的0.5倍,种类是德国的0.8倍;中国数量竞争力占优,以量取胜;德国品质竞争力占优,以质取胜;经济规模、要素禀赋、吸引外资与进口贸易对竞争力结构具有决定意义,而贸易伙伴经济规模、发展水平与双边贸易成本会影响出口国竞争力结构;对于中国而言,发展金融、改善市场环境、提升人力资本、调整出口区域结构,最终寻求品质制胜,才是对外贸易发展的长久之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秀娟  黄福才  
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了影响我国省级区域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竞争力的8个决定因素,即旅游资源、旅游资本、旅游业劳动力、政府作用、企业能力、旅游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和区位条件。以我国31个省(区)为样本,利用基于面板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从实证角度定量研究了上述8个决定因素对省级区域国际旅游竞争力影响的显著性及其相对重要性。回归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国际旅游竞争力来源的98.5%能够由8个决定因素解释;除旅游产业结构外,其他决定因素对各省级区域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均在0.01的水平上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戴永务  余建辉  
在运用RTA指数对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及国际比较的基础上,依据一般化双钻石模型构建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的计量模型,并利用34个国家2000—2011年间的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但中国人造板产业仍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本国森林资源数量、木质原材料进口、劳动力资源禀赋、劳动力成本、技术创新、国内需求规模与质量、国际需求规模、交通运输业、人造板机械制造和外国投资限制是决定后危机时代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伟  王茜  汪玲  
针对金融发展影响经常账户平衡的重要问题,本文进一步将金融发展因素细化为信贷扩张与金融竞争力提升两个方面,在134个经济体2005—2016年面板数据的基础上,使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检验金融竞争力、信贷扩张因素对经常账户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金融竞争力提升、信贷不断扩张,经常账户顺差(逆差)程度也随之降低(增加);金融竞争力因素对经常账户顺差的影响更大,且7个维度的子指标对经常账户平衡均有显著影响;在不同的子样本回归、储蓄—投资分解回归以及系统GMM的回归中,均验证了信贷扩张以及金融竞争力对经常账户余额的负向影响。该研究结论能够较好地解释目前全球失衡的动态演进,并为未来的失衡调整方向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曹如中  胡伟强  戴昌钧  
知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内生性生产要素,国家竞争力主要体现为城市知识竞争力的强弱。通过分析各种知识经济指标体系,得出城市知识竞争力决定因素是知识资本存量、知识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知识基础设施,并构建了知识竞争力决定因素循环链和钻石模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毛日昇  
本文通过对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制造业贸易专业化竞争力和实际竞争力对比分析,从贸易竞争力的数量和质量全面揭示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特征和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国不同技术密集度制造业在26个OECD国家市场竞争力水平的决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的专业化竞争力和实际竞争力存在显著的区别,在专业化竞争力较高的部分低技术和高技术行业,相对实际竞争力却较低;在专业化竞争力很弱的中高技术制造业,却对包括许多发达国家在内的贸易伙伴表现出较强的实际竞争力水平。从市场竞争力决定因素来看,贸易专业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对绝大多数制造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禹智潭  吴爱祥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大而不强,如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当前有色金属工业最迫切的课题。本文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有色金属工业的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估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要素、上年需求增长、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对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具有正的影响;而当年的需求、产业集中度则具有负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