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34)
2023(7084)
2022(5947)
2021(5400)
2020(4148)
2019(9564)
2018(9517)
2017(17835)
2016(9605)
2015(10775)
2014(10727)
2013(10573)
2012(10317)
2011(9470)
2010(9594)
2009(8570)
2008(8338)
2007(7340)
2006(6807)
2005(6371)
作者
(27449)
(22860)
(22667)
(21235)
(14578)
(11021)
(10354)
(8838)
(8811)
(8252)
(7750)
(7745)
(7461)
(7233)
(6992)
(6978)
(6700)
(6665)
(6604)
(6510)
(5854)
(5663)
(5455)
(5373)
(5224)
(5134)
(5081)
(5057)
(4617)
(4564)
学科
(44777)
经济(44731)
(22167)
管理(22062)
地方(19438)
中国(16198)
(15048)
企业(15048)
(14880)
业经(11701)
农业(10559)
地方经济(10465)
方法(9841)
(9390)
(8279)
金融(8277)
(8063)
银行(8055)
环境(7957)
(7912)
数学(7905)
数学方法(7824)
(7742)
(7463)
贸易(7449)
(7385)
(7054)
(6994)
技术(6960)
发展(6821)
机构
学院(131659)
大学(128114)
(52349)
经济(51021)
研究(50825)
管理(45860)
中国(39828)
理学(37791)
理学院(37204)
管理学(36609)
管理学院(36340)
科学(31092)
(29840)
(26100)
(23997)
中心(23376)
(23330)
研究所(23128)
(22524)
(21654)
师范(21474)
北京(19462)
(18779)
(18700)
业大(18304)
农业(17809)
财经(17729)
师范大学(17209)
(17135)
(15794)
基金
项目(82352)
研究(64583)
科学(64263)
基金(55784)
(47828)
国家(47296)
科学基金(40053)
社会(39516)
社会科(37261)
社会科学(37255)
(34800)
基金项目(30002)
教育(28571)
(28557)
编号(27865)
(24843)
自然(23925)
自然科(23273)
自然科学(23270)
成果(22985)
自然科学基金(22799)
资助(21499)
课题(20432)
发展(20306)
(19939)
重点(18667)
(17225)
(17055)
(16881)
创新(16059)
期刊
(71154)
经济(71154)
研究(44462)
中国(35932)
(23303)
教育(20108)
科学(18026)
管理(17798)
(17712)
学报(17643)
农业(16209)
(15724)
金融(15724)
业经(13800)
大学(13447)
技术(12604)
学学(12180)
经济研究(10537)
问题(9407)
(8631)
图书(8511)
(8262)
资源(8058)
财经(8053)
(7094)
论坛(7094)
(7015)
现代(6663)
(6513)
世界(6463)
共检索到223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文东  
两汉经学德性伦理作为中国传统德性伦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预告了汉以后主流德性伦理思想的理论主题和发展方向。郑玄作为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通过对《中庸》以“诚”为核心的“性之德”的注解,阐释了他对德性伦理的认知,即德性以人的存在为前提和载体。郑玄《中庸注》对德性的阐释,既与当时的礼治实践相表里,在政治实践和礼治秩序中彰显了德性的伦理价值;又以注经的方式深化了德礼关系的探讨,推进了德性伦理在经学体系中的演化,从而对国家礼治实践中如何有效发挥德性作用提出了新思考。郑玄《中庸注》德性伦理思想对形成以德立身、以礼治世、以礼立德的经学德性伦理传统具有承上启下的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荣辉  金生鈜  
大学的伦理德性是大学在追求文化理想和实践大学的道德使命过程中所形成的卓越品质。大学的伦理德性渗透在大学精神、组织文化、治理方式、教学实践、社会责任、科学研究等方面,是大学作为道德性组织的重要象征。大学要注重伦理德性的养成,不断建构大学完备的道德生态系统,彰显大学卓越的道德品性。大学的伦理德性及其生成是大学内部治理的途径、方式与结果,是大学发展的构成性条件。伦理德性的卓越是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嵩龄  
本文首先从环境价值观层次讨论环境伦理观 ,接着从环境伦理立场的理论选择与实践选择相统一的角度 ,提出并讨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最后针对中国现时社会各群体的环境意识特点 ,讨论中国制度转型期的环境伦理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淑文  
环境伦理将人类之间的伦理关系延伸到了人与自然,认为人既依赖于自然,又作用于自然。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人对自然界的作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本文从环境伦理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提出环境伦理原则的确立,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判断,环境伦理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伦理观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轩  
在主流经济学的视野中,追求效用最大化是社会个体理性行为的基本准则。文章认为主流经济学理性假设的根本问题在于没有揭示特定人类社会的独特复杂特征。主流经济学家忽略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于西方文明之外的"实然"——中庸理性。文章尝试在以中庸理性为假设的理性经济人模型基础上,探讨中国传统伦理下中庸理性经济人的演化及其存在的可能空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金海  
德性伦理是一种关注个人道德认识和道德修养,立足于个人道德品质的提高,并以实现主体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为终极目标的道德。德性伦理要求校长成为德性领导,校长德性领导应注重在真正的"人的意义世界"中展开其领导行为;要慎用权力、以德服人,重视道德领导的价值;应成为学习型领导者,并自觉提升自身领导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窦立春  
生态公民的伦理认同从微观层面看,是个体对自我道德人格和至善追求的生态考量和把握,它决定了自我对自身生命意义的认同;从宏观层面看,是指人类共体或地球共体成员共享的生态价值观,它是维系人类共体和谐有序的观念基础。生态德性就是人类对生态共同体和谐秩序的一种信念与良知,是人们自觉、自愿、自主地按照生态规律思考、行动的品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的德性"和黑格尔对"习惯"的阐释对生态德性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玲玲  
传统伦理是我国悠久文化的积淀,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这些传统伦理的特征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悠久和优秀,同时也暴露了有悖于时代要求的糟粕。这些传统文化体现出的弊端为发展伦理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原因和条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现时代结合在一起,为发展伦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发展伦理作为一门新学科其形成不仅是一种必然,也体现了社会现实的要求。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轩  
儒商,是在实际商业活动中践行儒家价值观的企业家和商人,他们秉承传统经济伦理思想,努力实践着"义"与"利"的均衡。工具理性的泛滥造成西方经济组织和个人对于成本与收益之间过于线性化的要求,而金融风暴无疑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理论假设在现实社会中的悲剧再现。全球经济不能再单独依赖于这种片面强调工具理性,而忽视道德的价值观系统,具有东方思想文化底蕴的儒商理念,亟待重视和发扬。文章通过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将"义以生利"作为研究儒商的切入点,尝试用现代计量方法来验证儒商精神(义)与企业绩效(利)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是否真的能够"经世致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昊宇  
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发展与其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显示出企业伦理文化对于企业持续发展的意义。本研究通过个案分析,进一步探讨企业伦理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杰  
大多数发达国家所关心的是全球环境恶化对其发展可能构成的威胁 ,而发展中国家考虑的则是本国发展所必须的基本的环境问题。本文在分析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原则、人与自然的价值的基础上 ,阐述了环境伦理观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方杲  侯立信  
信息是事物的一种属性,具有客观性、不灭性、共享性和主体性等特性,它在当今社会的作用日趋突出。信息共享和个体权益的冲突是信息社会的一对典型矛盾,这是由它们各自的伦理基础(功利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的局限性造成的。公平的正义原则以其自由平等原则、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调解功利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的分歧,成为信息社会的伦理基石,推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亚芳  
教师教学发展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但这项工作常常陷入"要你发展"的尴尬境地,而远远达不到"我要发展"的理想境界。除了已有研究提出的对教学重视程度不足、科研和教学政策失衡等原因之外,关怀伦理的缺少乃至缺失,也是阻碍教师教学发展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策略必须注重从关怀伦理出发,促进教师的自我身份认同,构建主体间性的协作关系,调整相应的政策导向,构建多元化的教师评价机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卫国  
商业伦理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本文通过分析发现经济体制转轨、新旧道德体系冲突、主流信仰的缺失、企业管理者轻视和忽视伦理等原因导致中国商业伦理缺失。然后提出了加强商业伦理建设的措施:制定并执行企业伦理守则、加强员工伦理教育和深化社会监督硬化商业伦理。
[期刊] 求索  [作者] 何士青  
科技是人基于其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出来关于自然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方法体系,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底蕴。科技以人为本精神决定科技的真、善、美品格,要求现代科技发展坚持求真务实、基本权利保障、和谐共存的法伦理向度。在现实中,现代科技发展的法伦理向度常常因科技异化的影响而发生偏离,科技之伪恶丑现象使科技之真善美品格受到冲击。走出科技异化造成的法伦理困境、强化现代科技发展的法伦理向度,德法并举是根本保障,科技伦理法律化是关键和核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