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84)
2023(4255)
2022(3523)
2021(3623)
2020(2917)
2019(6834)
2018(6877)
2017(11286)
2016(7517)
2015(8815)
2014(9030)
2013(7805)
2012(7223)
2011(6763)
2010(7410)
2009(6451)
2008(6011)
2007(5579)
2006(4902)
2005(4648)
作者
(16925)
(13912)
(13674)
(13273)
(8858)
(6777)
(6768)
(5464)
(5438)
(5074)
(4730)
(4580)
(4551)
(4436)
(4432)
(4372)
(4360)
(4241)
(4226)
(3972)
(3767)
(3557)
(3420)
(3336)
(3314)
(3241)
(3112)
(3099)
(2892)
(2821)
学科
教育(21008)
(16492)
经济(16460)
管理(12325)
中国(11025)
(9619)
理论(9324)
(8324)
企业(8324)
教学(7893)
(6752)
方法(6087)
(5270)
贸易(5265)
(5195)
政治(5160)
世界(4908)
国际(4565)
思想(4561)
(4425)
金融(4425)
(4372)
(4309)
数学(4235)
思想政治(4194)
政治教育(4194)
治教(4194)
德育(4168)
技术(4075)
数学方法(4059)
机构
大学(93648)
学院(88551)
研究(34903)
教育(30073)
(27587)
经济(26676)
管理(25707)
(24555)
师范(24463)
(22297)
理学(21438)
理学院(21010)
管理学(20441)
师范大学(20339)
中国(20292)
管理学院(20234)
科学(18587)
(16951)
北京(15380)
职业(15343)
研究所(15288)
(14918)
技术(14884)
中心(14449)
(12929)
(12763)
(11780)
教育学(11710)
职业技术(10616)
研究院(10213)
基金
项目(51511)
研究(48299)
科学(42073)
教育(32956)
基金(32600)
社会(26697)
(26626)
国家(26203)
社会科(24803)
社会科学(24798)
编号(23177)
成果(23118)
科学基金(21660)
(20917)
(20616)
课题(20585)
(18018)
基金项目(15621)
规划(14911)
项目编号(13992)
(13943)
(13903)
资助(13479)
重点(13336)
教育部(12993)
(12830)
研究成果(12490)
大学(12396)
(12110)
(12062)
期刊
教育(54834)
研究(38663)
(33156)
经济(33156)
中国(32404)
职业(14069)
技术(12849)
管理(10255)
学报(9545)
(9481)
大学(9147)
科学(9120)
技术教育(8884)
职业技术(8884)
职业技术教育(8884)
国际(8128)
(7686)
(7286)
论坛(7286)
成人(6494)
成人教育(6494)
学学(6426)
高等(6404)
(6399)
金融(6399)
(6297)
(5936)
农业(5569)
高等教育(5523)
财经(4827)
共检索到153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蔡娟  刘云华  
运用福柯关于规训技术的相关理论,借助经合组织发布的PISA政策文本,对PISA排名政治进行批判分析发现,PISA测试排名蕴藏着独特的政治学意涵。其具体表现为:将"复杂世界"转化为简单排名、用教育排名预示经济竞争力,以此建立排名转化关系,进而衡量参与国或地区学校质量和未来经济发展;开展连续多轮测试,由此形成各参与国或地区的纵向排名曲线,进一步产生了排名与自身及他国教育预期的比较、自身不同轮次排名的比较;呈现排名的相对"位置"、绝对"排位区间"以及"全貌",来描绘全体的横向排名图景。最终,经合组织将所有参与国或地区的教育置于一个全球监控的体系之中,进而施加其排名政治,逐步加深对全球教育的规训。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邓莉  吴月竹  
自OECD将全球胜任力纳入PISA测试以来,很多国家愈发重视全球胜任力的研究和教育,但全球胜任力框架及测评也引发了争议。在借鉴"最佳实践"或"先进经验"之前,有必要首先澄清这些争议和质疑。因此,在简要介绍OECD全球胜任力框架和测评提出的原因和内容之后,从四个主要方面分析其争议:"全球胜任力"本身存在概念混淆的问题,并带有鲜明的经济导向、精英主义和西方中心的属性。中国需谨慎对待OECD全球胜任力的直接引入,建构适应本国的国际理解教育体系,并关注教育公平问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富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公民教育研究和实践蓬勃发展,然而全球公民教育实践的效果很有限。对于全球公民教育的探讨不能回避"全球公民教育如何可能"这一前提性问题。"全球公民"身份推衍困境、"在地实施"的"异化"后果让全球公民教育实施的可能性成为问题。环境问题既是一个"全球共同利益"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关心的问题,为解答"全球公民教育何以可能"提供了较好的切入点。国际环境政治解释了全球环境治理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合作与不平等状况。以全球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作为教育内容,全球公民教育具有批判性。批判的生态教育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丁瑞常  
半个世纪以来,经合组织的国际教育指标研发工作经历了从教育数据的"搬运工"到教育数据的"生产者",从为教育系统"体检"到为教育系统"诊断"的两次"质变"。正是这两次"质变",使得经合组织的国际教育指标至少生成了两重全球教育治理功能:一是提供评估、问责依据,生产教育的"国际标准";二是树立绩效标杆,选拔教育的"国际模范"。但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决策者,在看待经合组织国际教育指标及其全球教育治理功能时,都应保持批判性立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丁瑞常  
人版社2022年出版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和系统论述经合组织如民教育出何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学术著作。全书从历史、组织、制度等维度分析了经合组织在教育领域的全球治理者角色形成及发展过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旭东  
本文通过教育全球化概念的梳理引出了教育全球化中所包含的竞争、市场、商业、私营概念,从而把教育带入到全球化中,提出教育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概念,并在这个基础上对教育全球化的市场、竞争、选择意识形态进行了两个视角的批判。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续建宜  张丽  
国际移民 (其中包括难民 )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移民的“输出”和接纳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生产与劳动力市场国际化的明显体现。当代国际移民主要流向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经合组织国家 ,并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燕  
经合组织教育指标体系的载体《教育概览》因其很高的决策与研究参考价值,被奉为国际比较教育的"宝典"。《教育概览》是经合组织的旗舰教育项目——国际教育指标体系(INES)项目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分析INES项目的发展历程、工作机制以及工作模式,揭示了经合组织教育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指标研制的过程与方法,以期对我国教育指标的研究有所启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邱昆树  
学生学校生活由认知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构成,其品质之高低不仅对学生,对教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皆可谓影响重大而深远。然而,从现实情形来看,当前学生学校生活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认知生活功利化、社会生活个体化、精神生活虚无化等问题。因此,需要重建学生学校生活,具体包括建立基于正义原则的学校制度、开展基于友爱原则的学校活动和营造基于超越原则的学校氛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迈克尔·阿普尔  韦恩·欧  阎光才  
究竟如何理解英美的批判教育学思潮,尤其是近年来其阵营内部存在纷纷攘攘、似大有碎片化的趋势,本刊特约请当代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界知名学者、教育思想家阿普尔教授,加州州立大学助理教授韦恩·欧,对批判教育学的历史、目前内部不同取向间的分歧以及在当代保守主义复兴语境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予以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批判教育学对于中国教育学界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历史缘起、理论全貌和时代境遇,我们少有系统和整体的关注。本文之于我们的价值不仅在于可略补此憾,更重要的是,它会启发我们反思,在中国时下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我们的教育、政治、文化和经济内涵是什么?教育在社会的现实变革、社会的发展远景中,究竟...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迈克尔·阿普尔  韦恩·欧  阎光才  
究竟如何理解英美的批判教育学思潮,尤其是近年来其阵营内部存在纷纷攘攘、似大有碎片化的趋势,本刊特约请当代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界知名学者、教育思想家阿普尔教授,加州州立大学助理教授韦恩.欧,对批判教育学的历史、目前内部不同取向间的分歧,以及在当代保守主义复兴语境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予以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批判教育学对于中国教育学界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历史缘起、理论全貌和时代境遇,我们少有系统和整体的关注,本文对于我们的价值不仅在于可略补此憾,更重要的是,它会启发我们反思,在中国时下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我们的教育政治、文化和经济内涵是什么?教育在社会的现实变革、社会的发展远景中究竟应...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斌贤  
以米定斯基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旧教育史观具有简化论、依附论、斗争论、规律论、线性论、工具论等特征,其核心是以简化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的教条化为手段,以教育史研究目的的工具化为结果。这种教育史观的消极影响是阻碍我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根本原因。批判旧教育史观的目的在于正本清源,科学确立教育史学科重建的出发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梦雨  陈倩娜  周钧  
应对商品化、市场化、私有化和标准化的挑战,美国批判取向的教师教育理论资源与行动方案尤为重要。本文追溯该取向的教师教育的学术脉络,并分析其基本主张与实践,包括批判政策对教师和教师教育的负面影响、培养教师和师范生的社会文化意识、关注教师教育中的种族问题、倡导通过赋权实现教师解放和通过行动研究促进社会正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辛治洋  
批判教育学从产生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它的基本认识是“教育应该是政治的”,基本立场是站到弱势群体的一边,基本方法是阶级分析的方法。批判教育学把实践理解为在民主授权的合法性前提下规范的政治活动。以上特征使它与其他相关学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批判教育学的产生是必然的,存在是合理的,但发展的道路却不可能一帆风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