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96)
2023(5833)
2022(4854)
2021(4758)
2020(3715)
2019(8577)
2018(8501)
2017(14283)
2016(9266)
2015(10395)
2014(10436)
2013(9470)
2012(9198)
2011(8685)
2010(9321)
2009(8490)
2008(8284)
2007(7485)
2006(6777)
2005(6282)
作者
(24962)
(20738)
(20532)
(19679)
(13327)
(9891)
(9573)
(8070)
(7999)
(7599)
(7147)
(7061)
(6811)
(6686)
(6673)
(6584)
(6309)
(6238)
(6159)
(5993)
(5523)
(5293)
(5111)
(5051)
(4974)
(4739)
(4632)
(4507)
(4356)
(4212)
学科
(26965)
经济(26920)
教育(19394)
管理(19388)
(16473)
(14289)
企业(14289)
中国(12912)
(10608)
方法(10371)
理论(9895)
数学(7533)
(7506)
数学方法(7360)
(6590)
业经(6337)
(6279)
贸易(6276)
(6156)
金融(6155)
教学(6138)
(6129)
(5793)
(5745)
世界(5512)
(5476)
(5281)
发展(4947)
技术(4834)
(4825)
机构
大学(131597)
学院(124473)
研究(51432)
(41177)
经济(40089)
管理(38744)
理学(33097)
理学院(32488)
中国(31766)
管理学(31723)
管理学院(31464)
科学(30954)
(30576)
教育(30175)
(28698)
师范(28503)
(26345)
研究所(24288)
师范大学(23886)
中心(20825)
(20283)
(20247)
(20035)
北京(20022)
(18476)
业大(16777)
技术(16730)
财经(16059)
农业(15806)
(15601)
基金
项目(78938)
科学(63759)
研究(63511)
基金(54664)
(48237)
国家(47721)
科学基金(39040)
社会(37574)
教育(37425)
社会科(35234)
社会科学(35220)
(30649)
(29298)
基金项目(27553)
编号(27438)
成果(26691)
自然(24038)
自然科(23453)
自然科学(23443)
课题(23225)
自然科学基金(22997)
资助(21651)
重点(20366)
(19659)
(18963)
(17915)
(17449)
规划(17342)
教育部(17281)
(16358)
期刊
教育(48552)
研究(47536)
(47111)
经济(47111)
中国(34528)
学报(20618)
科学(18912)
(18048)
大学(16566)
(14237)
学学(13876)
管理(13832)
农业(12642)
技术(12509)
职业(11516)
(9454)
金融(9454)
国际(9075)
(7823)
论坛(7823)
财经(7689)
(7572)
技术教育(7503)
职业技术(7503)
职业技术教育(7503)
(6921)
经济研究(6860)
(6779)
(6703)
世界(6548)
共检索到200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丁瑞常  
半个世纪以来,经合组织的国际教育指标研发工作经历了从教育数据的"搬运工"到教育数据的"生产者",从为教育系统"体检"到为教育系统"诊断"的两次"质变"。正是这两次"质变",使得经合组织的国际教育指标至少生成了两重全球教育治理功能:一是提供评估、问责依据,生产教育的"国际标准";二是树立绩效标杆,选拔教育的"国际模范"。但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决策者,在看待经合组织国际教育指标及其全球教育治理功能时,都应保持批判性立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丁瑞常  
人版社2022年出版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和系统论述经合组织如民教育出何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学术著作。全书从历史、组织、制度等维度分析了经合组织在教育领域的全球治理者角色形成及发展过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燕  
经合组织教育指标体系的载体《教育概览》因其很高的决策与研究参考价值,被奉为国际比较教育的"宝典"。《教育概览》是经合组织的旗舰教育项目——国际教育指标体系(INES)项目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分析INES项目的发展历程、工作机制以及工作模式,揭示了经合组织教育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指标研制的过程与方法,以期对我国教育指标的研究有所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蔡娟  刘云华  
运用福柯关于规训技术的相关理论,借助经合组织发布的PISA政策文本,对PISA排名政治进行批判分析发现,PISA测试排名蕴藏着独特的政治学意涵。其具体表现为:将"复杂世界"转化为简单排名、用教育排名预示经济竞争力,以此建立排名转化关系,进而衡量参与国或地区学校质量和未来经济发展;开展连续多轮测试,由此形成各参与国或地区的纵向排名曲线,进一步产生了排名与自身及他国教育预期的比较、自身不同轮次排名的比较;呈现排名的相对"位置"、绝对"排位区间"以及"全貌",来描绘全体的横向排名图景。最终,经合组织将所有参与国或地区的教育置于一个全球监控的体系之中,进而施加其排名政治,逐步加深对全球教育的规训。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邓莉  吴月竹  
自OECD将全球胜任力纳入PISA测试以来,很多国家愈发重视全球胜任力的研究和教育,但全球胜任力框架及测评也引发了争议。在借鉴"最佳实践"或"先进经验"之前,有必要首先澄清这些争议和质疑。因此,在简要介绍OECD全球胜任力框架和测评提出的原因和内容之后,从四个主要方面分析其争议:"全球胜任力"本身存在概念混淆的问题,并带有鲜明的经济导向、精英主义和西方中心的属性。中国需谨慎对待OECD全球胜任力的直接引入,建构适应本国的国际理解教育体系,并关注教育公平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曾天山  吴景松  崔洁芳  王重  
国际主要组织的教育发展指标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科学性,显示出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本文通过主要国际组织的教育指标的选择、应用等方面比较分析,提出了建设我国教育现代监测评价指标的系列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蒲蕊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对公立学校进行重构与放权的尝试,主要包括:重新定位国家的角色,中央政府权力下放;扩大下级中层机构对学校管理和监督的权力;扩大学校的自主权;扩大社区与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力几方面。改革之后,更多的权力从中央下放到地方和具体的学校,在管理自身事务以及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地方与学校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承担着更多的责任。针对当前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政府应该着重进行四个方面职能的定位:政策的制定应有利于支持权力的下放;关注加强学校能力的建设;严格的督导与评价;鼓励改革与更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红宇  
高等教育社会投入是高等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变化反映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向。1998-2008年我国和经合组织成员国(简称OECD国家)高等教育社会投入总量占GDP比重都呈上升趋势,但投入的来源结构变化存在差异。从占GDP比重看,经合组织成员国在财政投入、学杂费、其他社会投入等总体上较协调,我国则呈现为财政投入下降、学杂费大幅激增、其他社会投入无明显增长。我国高等教育投入改革的方向应是:提高国家财政性投入和其他社会投入的比重,同时完善学杂费政策;明确政府、高校、企业的责任,形成"三方合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玥  
国际经济合作组织是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松散型组织。该组织是为成员国提供交换信息的平台,探讨、发展和完善经济及社会政策的场所。在经合组织创立之初,为帮助成员国进行二战后重建工作,并巩固西欧已有的自由企业体系,成立了工业委员会。在最初的20年中,该委员会为成员国提供交换彼此在结构调整和工业发展方面的政策与计划信息,特别是产业政策的信息。随着经济发展和世界形势的变化,该委员会的职能也不断调整,2000年,该委员会正式更名为工业和商业环境委员会,标志着经合组织工业政策范围及相关工作发生了重大的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敬威  苏慧丽  
对未来教育的预测是OECD国家所关注的重要教育议题。OECD于2020年发布了《回到教育的未来:OECD关于学校教育的四种图景》报告,提出未来教育可能遵循非线性发展趋势而出现多重可能图景的理念。报告以现代化的延续与中断、教育的新目标与旧结构、全球与地方的权力分配、变革中的创新与风险规避、技术的潜能与现实导向、教学形式中的虚拟与面对面以及知识获取的学习与教育手段七维矛盾为分析视角;以学校与学校教育、教师与教学过程、教育行政与治理三类关键要素为坐标,通过对不同导向的要素组合进行归类与预测。进而构想了分别以大规模学校教育扩展、教育外包、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圈建立、无边界学习为特征的四种未来教育的可能图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雅茹  王定华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适时为各国提供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借助复杂性理论揭示教育系统所处的复杂时代情境,并结合韧性理论倡导各国识别教育系统中的脆弱性,构建韧性教育生态系统。同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挥其国际组织职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组织成员国和其他国家进行相关数据搜集和统计分析,提出了循证教育治理建议、促进国际间教育合作和倡导人道主义教育援助等有效举措。未来,增强教育系统韧性和建立教育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将成为实现全球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行方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孔令帅  
作为著名的两个国际组织,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的教育政策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权力分布和新自由主义理念是这两个国际组织教育政策背后的两大运作逻辑。尽管国际组织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组织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应认识到国际组织的双面性,采取正确的立场和方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洁莹  
近十年来,OECD职业教育政策理论开始出现重大转向。为"经济发展"服务之职业教育政策理论倍受人们诟病。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职业教育本质、目标及选择直接关涉个人发展。为"个人发展"服务职业教育政策理论,是基于人权、可行能力和整体人发展的理论。"个人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理论,开始取代为"经济发展"服务之职业教育政策理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莉华   顾建民  
21世纪以来,多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相对代际教育、职业和收入流动性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一趋势是高位发展后的自然下滑还是社会流动危机的开端,引发政策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研究发现,代际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可归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而教育处于中心地位,通过多条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起到关键的纽带作用。特定的公共政策和制度安排,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与补偿个体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劣势对教育选择偏好和投资的消极影响,进而影响代际职业和收入流动。经合组织国家促进代际社会流动的公共政策包括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高质量早教普及,晚分流、多样化的学校干预,教育支出等教育政策以及调节贫富差距的收入再分配政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