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90)
- 2023(3964)
- 2022(3192)
- 2021(2970)
- 2020(2499)
- 2019(5383)
- 2018(5243)
- 2017(10045)
- 2016(5532)
- 2015(5788)
- 2014(5695)
- 2013(5645)
- 2012(5164)
- 2011(4647)
- 2010(4601)
- 2009(4010)
- 2008(4140)
- 2007(3559)
- 2006(2944)
- 2005(2726)
- 学科
- 济(18662)
- 经济(18634)
- 业(14964)
- 管理(13255)
- 企(12278)
- 企业(12278)
- 方法(9163)
- 数学(8027)
- 数学方法(7921)
- 学(7119)
- 财(6139)
- 制(4950)
- 中国(4741)
- 农(4706)
- 务(4288)
- 财务(4284)
- 财务管理(4277)
- 企业财务(4198)
- 业经(3769)
- 银(3756)
- 银行(3746)
- 行(3603)
- 体(3599)
- 融(3528)
- 金融(3528)
- 技术(3508)
- 税(3402)
- 税收(3160)
- 农业(3126)
- 收(3120)
- 机构
- 大学(77015)
- 学院(75801)
- 研究(29099)
- 济(27758)
- 经济(27105)
- 管理(26188)
- 理学(22893)
- 理学院(22533)
- 管理学(21999)
- 管理学院(21847)
- 中国(21253)
- 科学(20258)
- 农(16285)
- 京(16073)
- 所(15646)
- 研究所(14639)
- 财(14444)
- 中心(13258)
- 业大(13219)
- 农业(13027)
- 财经(11744)
- 江(11240)
- 经(10838)
- 院(10816)
- 范(10564)
- 师范(10406)
- 北京(9739)
- 省(9334)
- 室(9176)
- 财经大学(9042)
- 基金
- 项目(56207)
- 科学(44589)
- 基金(42652)
- 家(39684)
- 国家(39412)
- 研究(36306)
- 科学基金(32863)
- 社会(23294)
- 自然(23287)
- 自然科(22789)
- 自然科学(22782)
- 基金项目(22765)
- 自然科学基金(22400)
- 社会科(22152)
- 社会科学(22145)
- 省(20965)
- 划(18989)
- 资助(17055)
- 教育(16573)
- 重点(13586)
- 编号(12857)
- 部(12479)
- 计划(11953)
- 科研(11598)
- 发(11536)
- 创(11460)
- 性(11271)
- 创新(10801)
- 成果(10470)
- 国家社会(10255)
共检索到107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道麟
经典小说孕育着丰厚的文化,是中西经典文学中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的长篇小说宏大而浩繁,中篇小说丰赡而富丽,短篇小说简约而集中,微型小说凝练而精巧。经典小说所具有的凸显生存境遇的"叙事性"就是作家通过生活的种种独特形态、时代的种种矛盾纠葛的叙写而形成的强烈责任与关怀意识,一般按照人事纷呈、情境创构、具象再现等来凸显人物复杂的思想倾向与人生终极的精神追求等生存境遇,因而要求欣赏者务必注意它与经典诗歌、经典散文、经典戏剧等美学特征的区别,以期又好又快地成为欣赏经典小说这一艺术样式的行家里手。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雨茜
胡适及其诗歌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自不必说,胡适主张新诗"诗体大解放""作诗如作文""口语入诗",并穷毕生之力创作和实践白话新诗。文章拟从胡适诗歌中的叙事性因素探究胡适新诗的思想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
胡适 诗歌 叙事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璜
叙事是一个多功能的概念,当叙事被研究者用来探究教师的生活、知识和经验时,它的多功能性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困惑。教育论述中普遍存在的是两种功能模式的叙事:强制性叙事和解放性叙事。前者是说服性的,后者则是表达性的。本文从叙事出现的背景出发,阐述叙事双重作用的内涵及其对教学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
叙事性研究 强制性叙事 解放性叙事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翁再红
艺术经典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流传物,皆由某种特定的物质材料或精神符号承载,经典建构因此在本质上也涉及文本传播问题。文本借助不同的媒介建构了差异性的文化生态,其媒介层面的表征是构成文本经典性的重要标志。以此为据,本文从“经典性”概念入手,逐层梳理了其与媒介合法性、跨媒介叙事、故事世界建构之间的辩证关系。媒介之于经典的基础作用由此可以得到必要说明;经典化历程所隐含的媒介辩证法也将得到有效揭示。文本经典地位的确立,既以其在历史流传过程中不断突破原有媒介的本真性、走向高度融合的跨媒介性为关键表征,又是借助跨媒介叙事所建构的故事世界、通过叙事元素叠加和形象谱系建构而不断得到强化的。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宋宁远 王晓光
叙事性文本是对现实世界的记录,也是人文学者的研究对象与基础,对叙事性文本的阐释更是人文学术研究的基本任务。随着数字人文的发展,人文学者对远距离阅读与策略型阅读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构成叙事性文本的基本单元,事件和情节是文本解读的重点。为了更好地适应人文学者阅读需求的转变,建构叙事性文本智慧数据,支撑数字人文研究,以情节为视角,以事件为基础,对广泛存在的叙事性文本进行深层次语义表示与结构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但现阶段较为成熟的文本表示方法更适用于结构相对清晰、统一的科学文本,不能很好地表示叙事性文本中存在的复杂叙事结构,因此,以知识表示与知识组织为出发点,构建符合叙事性文本特征的语义结构化表示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梳理叙事学基本理论与概念,以及事件知识表示、事件本体与叙事本体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叙事文本中存在的事件、事件间关系进行语义建模与表示,同时完善了对情节的定义,构建了基于事件的情节本体EBPO,提出了叙事性文本的"层次—网络"结构模型,用以实现对叙事性文本的语义结构化表示。初步标注的实验结果表明,借助情节本体及结构模型,可以实现对叙事性文本的语义结构化处理。图8。表4。参考文献61。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傅敏 田慧生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通过描述个体教育生活,搜集和讲述个体教育故事,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教育叙事研究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思路和行动方式,主要特征表现为聚焦于个体经验,用年代学方法表述个体经验,搜集故事,重新讲述故事,编码并确定主题,描述情境与背景,与参与者全程合作。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所探究教育现象之中的研究问题,选择研究个体,从个体那里搜集故事建构现场文本,编码并重新讲述个体的故事,按照主题或类属解释个体的经验故事,撰写研究文本,确认与评估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独特的操作过程、方法与技术。
关键词:
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故事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卫国
新时期乡土小说生存或毁灭叙事模式中所谓的生存,是指乡土小说对美好乡土社会的继承、向往和营造;而其所谓的毁灭,则是指乡土小说对破坏乡土社会行为的批判、背弃和决绝。生存或毁灭叙事模式的运用,为新时期乡土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即乡土小说在为人们描画一个永远被回忆、幻想和守望的毁灭的乡土社会的同时,其虚构、想像和前瞻性叙事,又为乡土社会的生存,预留了必要的空间。
关键词:
新时期乡土小说 生存或毁灭 叙事模式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雪涛
阿来的长篇小说《云中记》构建了不一样的叙事美学,叙事艺术的创新使得整部作品的文学品质在关于精神信仰的对话与诘问中弥漫着一种神性的光辉和动人心魄的力量。从创伤记忆的修复出发,阿来以一个祭师的视角记录村庄消亡的史实,跨越地震灾难与人心动荡的巨大鸿沟,一步步探索物质与精神在历经自然震荡和价值流变之后的救赎,试图通过"云中村"这一象征物的建立实现传统与现在的"和解"。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杰 王纯朴
文章以徐州为例,研究大运河文化流域的乐舞画像石典型图像案例,解读和分析其内容要素、修辞要素、配置要素的叙事内涵,发现其视觉要素蕴含的符号象征、修辞性、顷刻与并置叙事策略,进而提出其具有叙事层次聚焦叙事主题、渲染叙事情感、增加叙事互动等功能,为理解乐舞画像石中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提供了更为全面深刻的新视角,为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设计提供新的路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诗越
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品中有大量属于左翼文学范畴的作品。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左翼叙事是时局与使命的遇合下的书写,是在政治和时代潮流的共同影响下的必然性选择,是文学的时代性与作家使命感的重要表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左翼叙事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色与丰富的内涵,获得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
市镇小说 左翼叙事 时局 使命感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薇薇
在儿童视角小说中,复调叙事是一个重要特征,它不仅揭示了儿童与成人视角之间难以分割的联系,还指出了其中隐藏的对成人世界的反思,并最终指向对人性的关怀。儿童与成人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二者的观察视角呈现融合与背离的特点。视角的差异使得叙事话语呈现“复调性”特征,成人的内心世界以儿童的话语予以展现,使得成人的真我以一种近乎反叛的方式呈现。在这种复调叙事中,对个体伤痛的揭露,也引导着人们反思与关怀人性。
关键词:
儿童视角 成人视角 复调叙事 人性关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温静
动物小说英雄叙事模式在动物小说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动物形象建构的重要方式。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动物小说既继承了英雄叙事传统,也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思考,展示了动物英雄的独特存在、情感互通和悲剧命运。动物英雄叙事具有价值尊重、文化反思和生态建构的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动物小说 英雄叙事 民族崇拜 文化图腾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吕佳琪
女性成长是张翎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她笔下的女性书写展现出了女性心灵成长的内在发展路径,写出了年少懵懂的女性在他者境遇中的困惑与挣扎,将女性置于逃离的空间位移之中,展现女性在挫折中的反抗与成长。但是张翎笔下的女性成长并没有囿于两性视域之中,而是在普遍人性的立场上书写女性的觉“心”与回归,探求女性成长的日常生活空间与生存价值。
关键词:
张翎 女性 成长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鑫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古典经济学创作与研究热潮中,英国作家们纷纷以在作品中运用经济因素引领经典文学创作时尚。奥斯丁在其最后一部作品《桑迪顿》中,以最具现代意识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社会转型期产生的问题,并进行一系列新颖的经济叙事。奥斯丁在进行问题意识创作和叩问现代性精髓的同时,在大环境和小体验的碰撞中,展示出其超越婚姻生活等现实观照的商业伦理思想和真切的道德关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