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2)
2023(740)
2022(548)
2021(546)
2020(447)
2019(922)
2018(816)
2017(1618)
2016(878)
2015(993)
2014(851)
2013(731)
2012(679)
2011(657)
2010(682)
2009(607)
2008(543)
2007(476)
2006(376)
2005(431)
作者
(2120)
(1779)
(1763)
(1621)
(1056)
(854)
(780)
(701)
(694)
(641)
(632)
(603)
(574)
(564)
(561)
(526)
(523)
(495)
(483)
(477)
(432)
(419)
(407)
(406)
(402)
(376)
(370)
(368)
(359)
(352)
学科
(3102)
经济(3097)
政治(2363)
教育(1876)
思想(1640)
思想政治(1485)
政治教育(1485)
治教(1485)
德育(1477)
(1362)
管理(1313)
(1298)
(1190)
企业(1190)
中国(1008)
经济学(747)
(723)
理论(719)
业经(678)
总论(605)
方法(598)
地方(590)
关系(568)
(568)
主义(532)
(500)
农业(479)
(455)
(454)
马克(454)
机构
大学(10734)
学院(10499)
研究(4483)
(3811)
经济(3733)
中国(3327)
管理(2762)
科学(2700)
(2391)
理学(2336)
理学院(2276)
管理学(2214)
管理学院(2186)
(2130)
研究所(1954)
(1873)
师范(1869)
中心(1844)
(1749)
(1679)
(1618)
(1579)
北京(1541)
师范大学(1536)
经济学(1442)
财经(1377)
科学院(1365)
业大(1342)
研究院(1294)
(1287)
基金
项目(6963)
研究(5386)
科学(5333)
基金(4926)
(4363)
国家(4326)
社会(3520)
科学基金(3509)
社会科(3242)
社会科学(3241)
教育(2726)
基金项目(2499)
(2488)
编号(2265)
(2258)
成果(2202)
自然(2026)
自然科(1981)
自然科学(1979)
自然科学基金(1949)
资助(1834)
重点(1658)
(1615)
课题(1596)
(1550)
(1535)
中国(1532)
大学(1521)
国家社会(1421)
教育部(1410)
期刊
(5163)
经济(5163)
研究(3449)
中国(2769)
教育(2555)
学报(2136)
科学(1737)
大学(1712)
(1614)
学学(1576)
(1370)
管理(1153)
农业(1131)
经济研究(857)
职业(815)
财经(806)
(771)
金融(771)
社会(764)
(734)
(732)
世界(706)
(687)
论坛(687)
国际(654)
(640)
(606)
图书(601)
高等(594)
问题(589)
共检索到17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杜哲元  梅然  
英美经典地缘政治理论缘起于19世纪后半期的英俄亚洲博弈,但它存在两个严重的缺陷,因此尽管该理论有着一定的解释力和政策参考价值,但它却并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出近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变迁的历史事实。实际上,自拿破仑战争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并非总是海陆两极式的经典地缘政治格局,它有时还是多极或三极式的。所谓三极,即是指海上霸权国、枢纽地带强国和边缘地带强国三强并立的格局。近现代史上的欧洲传统边缘地带强国从未能成功地崛起为全球性强国,而经典地缘政治格局也往往形成于海陆强国联盟对边缘地带强国高强度的反制斗争中。导致欧洲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杜哲元  梅然  
英美经典地缘政治理论缘起于19世纪后半期的英俄亚洲博弈,但它存在两个严重的缺陷,因此尽管该理论有着一定的解释力和政策参考价值,但它却并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出近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变迁的历史事实。实际上,自拿破仑战争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并非总是海陆两极式的经典地缘政治格局,它有时还是多极或三极式的。所谓三极,即是指海上霸权国、枢纽地带强国和边缘地带强国三强并立的格局。近现代史上的欧洲传统边缘地带强国从未能成功地崛起为全球性强国,而经典地缘政治格局也往往形成于海陆强国联盟对边缘地带强国高强度的反制斗争中。导致欧洲传统边缘地带强国崛起失败的原因既在于边缘地带强国的地缘政治条件和政策选择,又在于海上霸权国、枢纽地带强国以及其它次级强国的内外形势和对外政策,而前者是主要原因。联系理论、历史经验与当前的形势,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后经典地缘政治时代下的七大有利条件为中国这个新兴的巨型边缘地带强国的继续崛起提供了相对良好的机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治飞  
由于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农村建设用地规划认识不足,规划指标的安排没有较好地与节约集约用地相挂钩,造成空心村、村庄建设无序、农村建设用地布局混乱等问题。围绕《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闫玮  
中国城市化水平在不断发展,城市群的战略部署和建设也不断拓展。在城市群不断发展和壮大的趋势下,城市群的边缘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对城市群的边缘问题进行描述,阐述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五个边缘问题;分析了边缘地带发展对城市群建设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解决城市群边缘地带发展问题的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叶兴庆  
本文采用“核心—边缘”模型(即发达空间单元的集合构成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带,落后空间单元的集合构成中国经济的边缘地带)。分析核心—边缘格局下,边缘地带所处的区域经济政策环境。一、三个区别研究边缘地带所处的区域经济政策环境,必须首先明确以下三个区别: 第一,区域经济政策与一般经济政策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宇  
在中国快速崛起的背景下,美国在特朗普政府时期正式以"印太"取代亚太,并制定了"印太战略"作为"印太"的地缘政治指导方略。"印太"和"印太战略"的出台,折射出世界权力转移过渡时期内,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地缘政治竞争日趋紧张。在"印太战略"中,美国试图通过重构亚太地区的盟友及伙伴关系,形成从欧亚大陆东南包围欧亚大陆的"C型战略弧",制衡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国家的崛起,以及边缘地带国家和枢纽地带国家的联合,继续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的地缘政治均势。在"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中,至少蕴含着中美在"印太"地区内围绕着权力地位、国际制度及地区秩序等多重竞争,这些竞争共同构成了"印太"的地缘政治张力。从经典地缘政治理论的构建理路来看,"印太"是对经典地缘政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且凸显了地缘政治竞争中海权国家和边缘地带国家联合制衡陆权国家和边缘地带国家的联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梅梅  马妍  
香港,形塑了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对国际大都市的想象,它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繁荣之地,在享受全球化的同时,也为世界呈现了全球化的另一种形式。重庆大厦里往来的流动人口所形成的"低端全球化"成为麦高登关注的议题,"低端全球化"的流动使世界共享全球化互惠的果实。文章以麦高登教授的著作《香港重庆大厦:世界中心的边缘地带》为分析文本,尝试分析促使"低端全球化"产生的因素并探究香港重庆大厦之外的世界是否也存在"低端全球化"现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梅梅  马妍  
香港,形塑了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对国际大都市的想象,它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繁荣之地,在享受全球化的同时,也为世界呈现了全球化的另一种形式。重庆大厦里往来的流动人口所形成的"低端全球化"成为麦高登关注的议题,"低端全球化"的流动使世界共享全球化互惠的果实。文章以麦高登教授的著作《香港重庆大厦:世界中心的边缘地带》为分析文本,尝试分析促使"低端全球化"产生的因素并探究香港重庆大厦之外的世界是否也存在"低端全球化"现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丽君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集团间较量的焦点从政治领域转移到经济领域。为此,我们要全面地了解地缘政治的涵义以及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去分析和研究冷战前后地缘政治的发展及对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去洞悉世界的发展方向——地缘经济必然代替地缘政治,并以此来作为制定国家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菊花  骆华松  
着力于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学科之争、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内涵之争。地缘经济学既不从属于也不会取代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对客观世界在时代特征、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领土等关键要素上存在不同见解,国家联盟、争夺领域、争夺地域、博弈手段在地缘政治时期和地缘经济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殊途同归并有着深刻的互动作用。中国的现实是经济大国正在崛起、区域合作如火如荼地发展,但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地缘战略应以地缘经济为重心,地缘政治为根本。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马荣升  高新涛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国际体系正经历着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地缘政治变动。后危机时代,国际体系将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新兴大国群体崛起,传统大国趋向衰落,国际战略力量分化重组,多极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中美力量对比发生此消彼长的重大变化,中美关系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大国关系趋向缓和,全球和地区地缘对抗色彩淡化;国际秩序酝酿结构性调整,中国面临历史性机遇。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忠锋  
经济边缘地具有与区域经济中心的联系性、边缘性、交错性、经济落后性、变化性等特点,这些产生了其边缘效应。对边缘效应内在机理的分析表明,利用边缘效应促进边缘地经济发展具有普遍的意义。可采取控制、发掘和引入以及实行特殊政策等应用边缘效应促进边缘地经济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葛汉文  
印度政治文化传统和现代西方地缘政治理论构成了印度地缘政治思想的两大历史渊源。印度地缘政治思想历经了独立前、冷战时期与冷战后三个发展阶段,印度所在地区的国际政治形势是其研究重点,其主要理论观点呈现出极强的继承性,体现出强烈的进攻性和强权政治色彩。印度地缘政治思想融合了浓厚的地理受害者意识和基于地理基础之上的大国自信,反映出近现代以来印度国内社会集体心态的演变。在不同历史时期,印度地缘政治思想对印度对外战略决策过程发挥着显著的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雪莲  邢树君  
近些年来,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始终是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地带。它之所以令人瞩目,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朝鲜半岛作为"边缘地带"的独特的地缘政治位置和环境,二是朝鲜半岛国家的对外战略选择,常引起半岛乃至地区的震动性效应。实际上,从历史到现实,朝鲜半岛国家因为处于"边缘地带"使其在对外战略选择方面始终存在着海陆分裂的性格,或依靠陆上强国而生存,或依靠海洋大国而存在,特别是在海陆冲突的环境中,这种状况尤其明显。冷战后,朝鲜半岛国家对外战略选择的自主性增强,但仍然没有改变其海陆分裂的性格,仍然要在海陆大国关系的调整中寻求生存之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燕菁  
边缘地区是城市化深化过程中产生的地域分工现象。"核心地区"较低的公共服务成本,导致"边缘地区"出现普遍性的要素流失。"边缘地区"走出持续衰败的出路,就是发掘"边缘地区"的独特效用,通过与"核心地区"实现高水平分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