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79)
2023(5284)
2022(4230)
2021(4372)
2020(3405)
2019(8161)
2018(8098)
2017(13279)
2016(8086)
2015(9552)
2014(9443)
2013(8701)
2012(8191)
2011(7865)
2010(7789)
2009(6815)
2008(6597)
2007(5709)
2006(5129)
2005(4866)
作者
(19061)
(15916)
(15859)
(15393)
(10136)
(7568)
(7326)
(6358)
(6213)
(5636)
(5529)
(5324)
(5207)
(5153)
(5065)
(4993)
(4863)
(4609)
(4570)
(4531)
(4300)
(3829)
(3743)
(3650)
(3621)
(3513)
(3460)
(3443)
(3262)
(3230)
学科
(28457)
经济(28433)
教育(18559)
中国(18022)
管理(12942)
方法(12774)
数学(12046)
数学方法(11972)
(10723)
(8641)
贸易(8636)
(8560)
(7029)
(6976)
企业(6976)
(6632)
(6531)
理论(6496)
发展(5695)
(5573)
教学(5543)
关系(5409)
(5246)
(5202)
(5034)
(4662)
银行(4662)
(4613)
技术(4406)
(4329)
机构
大学(112605)
学院(104803)
(47770)
经济(47021)
研究(46986)
管理(31385)
中国(30423)
理学(26847)
教育(26653)
理学院(26416)
(26376)
管理学(26021)
管理学院(25791)
(24304)
师范(24233)
科学(23905)
(22760)
研究所(20918)
师范大学(20570)
(20153)
中心(18555)
北京(18467)
经济学(16963)
(16595)
财经(16504)
(15487)
经济学院(15301)
(14427)
研究中心(13028)
研究院(12956)
基金
项目(66036)
研究(56798)
科学(54726)
基金(47922)
(41225)
国家(40807)
社会(36527)
社会科(34482)
社会科学(34477)
教育(34226)
科学基金(33677)
基金项目(23464)
编号(23436)
(22678)
(22308)
成果(22257)
资助(20098)
课题(19933)
(18841)
自然(18003)
自然科(17623)
自然科学(17618)
中国(17556)
自然科学基金(17347)
教育部(17255)
重点(16766)
(16516)
(15832)
(15720)
国家社会(15649)
期刊
(48115)
经济(48115)
研究(46777)
教育(44637)
中国(30938)
(13747)
科学(13216)
学报(12706)
技术(11662)
管理(11510)
大学(11387)
职业(10568)
(10338)
经济研究(9389)
财经(9144)
学学(8985)
(8580)
(8160)
世界(8117)
(7830)
金融(7830)
农业(7776)
国际(7717)
技术教育(6936)
职业技术(6936)
职业技术教育(6936)
(6671)
论坛(6671)
问题(6638)
(5511)
共检索到171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米靖  
从历史发展来看,经、经学从其产生之时起即与教育密切相关。"经"的确立,实际上是一个由"泛称"向"专称"转化的过程,"经"就其实际内容而言,多为"史"。就"经"在古代社会的地位而言,是"载道之经";就其具体作用于社会的方式而言,则是"教科书"。经学是一套特殊的学术文化体系,其意识形态的功能与教育功能统一而不可分。两汉的儒者通过经学对六经加以适当地诠释,使六经的知识系统很好地适应了汉代封建统治帝国的需要,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以"经"为教育模式的基本实现路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东平  
一、中国传统教育的价值和不同表现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教育大国,其悠远的教育文化传统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产生过重要影响,对当代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更具有直接的、十分特殊的价值。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教育文化,有诸多层面和复杂的内容。...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弘祺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传统中国教育的特色。依序交待下面七个特色:养士教育与科举的影响,为己之学与书院的理想与实践,儒家经典的教育,庶民教化、祭祀与"儒家正统",个别施教、不分年龄班次的教育,文字考试的影响,权威人格的形成。这些是笔者研究中国明末以前教育史的结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崔永东  
道德是预防犯罪的重要防线,在预防犯罪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儒家通过道德教化提升民众的道德品质、培养自律能力,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而收潜移默化之功,使受教育者自觉迁善远罪。法家则通过立"法官"、倡"明教"、"以吏为师"、"明法律令"等措施,令民众知法守法,免入歧途。把教育与预防犯罪及改良社会结合起来,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在中国传统预防犯罪理论中占据核心地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峻杉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研究需要通过对方法论的反思,来寻求突破和加速发展。从基本定位与根本追求来看,中国传统教育哲学需要联结好中国哲学与教育学的思想,激活本土的思维和话语方式。在主要研究定向上,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既需要继承经典诠释传统而"返本开新",也不能忽视围绕当下教育问题而与现有的主流学术理论和通行话语展开"思想比较"和"话语关联"。跨越古今思维方式的差异,实现理解与诠释过程中"意义场"的联通性,是这个领域内关键的研究难点。优化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以作为公共知识背景和基本前提,深刻诠释关键观念或概念以作为基本话语工具,在故事情境中开显"精神"以焕发生机和活力,是当前阶段需要重视和优先解决的研究课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超  于建福  
自然与"当然"和合,即"自当一体",是以儒、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展开的根基。儒家以天道、人性为自然,以"尊德性而道问学"、"诚明"两进为途径;道家以"道"为自然,以"归根复命"为功夫;儒、道两家同源异流,皆以"尽人合天"为旨归,共铸了以"自当一体"为根基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伴随长于分析、重视知识的西方教育哲学进入中国,以"自当一体"为根基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逐步丧失了在教育哲学理论中的主导地位。将基于"自当一体"之道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理念真正融入教育哲学的理论建构中,已成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炳照  
一项开拓性的研究成果——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王炳照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国和成立前,中国学者也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并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过专门的课程。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中断,直到80年代初,才陆续恢复了有关的研...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金忠明  
人类文化教育存在"水"、"火"两种意象,即有软、硬模式之分,其中水的功能兼具软、硬。中国文教传统的主流是软模式,强调柔能兼刚、柔能克刚,其实质是教(育)兼(胜)政(治)。"德"育是"得"育,也就是生命教育。要传承中国文化精神命脉,自然离不开"化"字。儒者的特性恰是点点滴滴的濡化之功,"化"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正体现出水的基本特征。传统中国人在自然界寻求秩序与和谐,并视其为一切人类关系的理想范型。儒家试图通过修礼来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从服从规律中转而驾驭规律,这是中国教育的大智慧,水的教化意味蕴涵的是理想境界:"人我和谐"与"天人合一"的平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畏  李正心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是毛泽东提出的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也是对待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原则。作为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如何教导我们批判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教育,这些思想对当前和今后的教育改革和建设有什么启示和指导意义?本文拟作初步探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霞  
公民教育源于西方政治文化和教育理念,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在中国开展公民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中国公民,因而需要中国本土文化的参与。中国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具有自身的伦理特性。依照中国文化的伦理精神,中国公民教育必须在个体层面强调道德修养,在家庭层面强调义务感,在社会层面强调公德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中国古代最早的数学专著在秦或先秦时就已经完成了。奠定中国传统数学的基本框架,又成为中国古代算学教科书的典范,影响我国数学与数学教育几千年的名著《九章算术》,其主体内容也在先秦已经具备。中国传统数学重视实际应用,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但又存在纯数学的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具有构造化和机械化两大特色,而这正是使中国古代数学属于世界数学发展的主流,而不是致使其没有产生现代数学的根源。中国古代数学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曾几度掀起高潮。数学教育不但产生早,而且受到政府和民间重视,几千年延绵不绝。这是中国古代数学、数学教育发展的特有的特点。而这种特殊性,又是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学术的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程方平  
在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中,少数民族在教育模式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卓有成效的,如丰富和"不正规"的社会教育模式、相对滞后却绵延不断的专门学校教育模式。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其作用也将拓展至更广泛的社会,成为构建多民族国家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依据和参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羊守森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德育中强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乔卫平  
在处理传统教育与现实教育的关系方面 ,中国近代以来长期陷入三个误区 :第一 ,每一次教育改革都以否定前一阶段教育的“自我否定”为基调 ;第二 ,不加区别地“全盘否定”构成认识传统教育的主调。近代以来 ,中国教育改革所依赖的政治环境日益恶化 ,所必需的经济资源不断减少 ,而教育改革的主题却不断扩大 ,这种相悖的历史格局 ,成为中国近代以来教育变迁难以摆脱的第三个误区。摆脱以上三大误区 ,是 2 1世纪中国教育成功的必由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