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54)
- 2023(6126)
- 2022(5165)
- 2021(4852)
- 2020(3888)
- 2019(8804)
- 2018(8398)
- 2017(16007)
- 2016(9087)
- 2015(9969)
- 2014(9838)
- 2013(9765)
- 2012(9518)
- 2011(8859)
- 2010(9366)
- 2009(8709)
- 2008(8692)
- 2007(8242)
- 2006(7623)
- 2005(7103)
- 学科
- 济(34131)
- 经济(34100)
- 业(25448)
- 管理(24168)
- 企(20407)
- 企业(20407)
- 农(13483)
- 学(10638)
- 策(10183)
- 方法(10099)
- 中国(9871)
- 业经(9131)
- 农业(9100)
- 地方(8702)
- 财(8476)
- 数学(7945)
- 数学方法(7734)
- 制(7554)
- 贸(7366)
- 贸易(7361)
- 易(7183)
- 及其(7050)
- 土地(6154)
- 发(6086)
- 银(5992)
- 银行(5964)
- 政策(5932)
- 划(5897)
- 行(5777)
- 和(5747)
- 机构
- 学院(133610)
- 大学(131773)
- 研究(56306)
- 济(52704)
- 经济(51369)
- 管理(48424)
- 中国(42735)
- 理学(40092)
- 理学院(39571)
- 管理学(38826)
- 管理学院(38554)
- 科学(36473)
- 京(31192)
- 所(31119)
- 农(30069)
- 研究所(28410)
- 财(24994)
- 业大(24269)
- 中心(24153)
- 江(23374)
- 农业(23012)
- 院(22157)
- 北京(20706)
- 省(19945)
- 财经(18517)
- 范(18307)
- 师范(18163)
- 州(17745)
- 科学院(17195)
- 研究院(16644)
- 基金
- 项目(86733)
- 科学(66396)
- 研究(61066)
- 基金(60725)
- 家(56361)
- 国家(55934)
- 科学基金(44965)
- 社会(35449)
- 省(33574)
- 社会科(33469)
- 社会科学(33460)
- 基金项目(31002)
- 自然(30928)
- 自然科(30094)
- 自然科学(30085)
- 自然科学基金(29548)
- 划(29464)
- 教育(26539)
- 资助(25674)
- 编号(24698)
- 成果(20739)
- 重点(20539)
- 发(19762)
- 课题(18592)
- 部(18218)
- 计划(17234)
- 创(17048)
- 科研(16606)
- 科技(16409)
- 创新(16029)
共检索到220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迎宾 张蓓蓓 徐庆 高德强 郝玉光 黄雅茹
【目的】以浙江省绍兴市汤浦水库库区3种15~20年生湿地人工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中的优势树种美洲黑杨、北美枫香、柳叶栎、河桦和池杉为研究对象,分析3次不同量级降水后9天内各树种植物水δD组成,定量阐明不同量级降水对各树种植物水的贡献率及各树种的水分利用策略,为该地区湿地人工林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的定量研究、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植物茎(木质部)水δD随采样时间(雨后9天内)的动态变化,并将植物水δD与潜在水源(大气降水、雨前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等)的δD值进行比较,判断各树种水分来源,并运用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计算不同量级降水对各树种植物水的贡献率。【结果】汤浦水库库区淡水湿地人工林优势植物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雨前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降水事件是影响植物水δD以及该次降水对植物水贡献率的主要因子;降水后9天内,小雨(7. 5 mm)对阔叶林中各树种植物水的贡献率表现为北美枫香(45. 2%~1. 5%)>美洲黑杨(38. 0%~0. 6%)>柳叶栎(31. 2%~0. 8%),小雨对针阔混交林中各树种植物水的贡献率表现为河桦(39. 0%~0. 6%)>池杉(32. 4%~0. 8%)>柳叶栎(25. 5%~0. 6%);中雨(14. 5 mm)和大雨(35. 0 mm)对阔叶林中各树种植物水的贡献率表现为美洲黑杨>柳叶栎>北美枫香,中雨和大雨对针阔混交林中河桦植物水的贡献率皆最高;小雨、中雨和大雨对针叶林中池杉植物水的贡献率分别为40. 2%~2. 6%,58. 2%~2. 7%和67. 4%~20. 9%。【结论】汤浦水库库区淡水湿地人工林各优势树种能够快速吸收利用当次降水;小雨对浅根(0~20 cm)树种植物水的贡献率较高,而中雨和大雨对根系分布较深树种植物水的贡献率更高,该库区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中的深根和浅根树种具有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有利于该湿地人工林群落的稳定和各树种共存。建议今后在我国长三角地区进行淡水湿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应考虑选择根系分布不同的树种混种,以合理利用水资源、维持湿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迎宾 张蓓蓓 徐庆 高德强 王婷 隋明浈 黄雅茹
【目的】以浙江省绍兴市汤浦水库库区3种淡水湿地森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量级降水后其土壤水氘同位素的时空变化规律,定量阐明降水对各层土壤水的贡献率,为揭示降水在该淡水湿地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中的分配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3类淡水湿地森林土壤水氘同位素值在3次不同量级降水后的动态变化,分析比较土壤水与其潜在水源(大气降水、浅层地下水等)的氘同位素值(δD),判断林中土壤水来源;运用二元线性混合模型计算不同量级降水对这3种湿地森林中枯枝落叶层及各层土壤水的贡献率。【结果】绍兴汤浦水库库区淡水湿地森林中的土壤水δD在3次不同量级降水后均介于大气降水δD和浅层地下水δD之间,表明该库区土壤水主要来源于降水和浅层地下水;小雨(7.5 mm)后,3个林地0~60 cm土层土壤水δD值较雨前对照略有升高,而60~100 cm深层土壤水δD值变化很小,表明7.5 mm降水可入渗补给到0~60 cm土层;中雨(14.5 mm)后第1天,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0~100 cm土层土壤水δD均值分别降低了9.5‰±4.0‰,9.3‰±4.1‰和7.0‰±2.6‰,中雨后9天内,3个林地各层土壤水δD值随采样天数的增加逐渐升高并接近雨前对照,表明降水δD对土壤δD的影响逐渐减小;大雨(35.0 mm)后第1天,3个林地枯枝落叶水和表层(0~20 cm)土壤水δD值接近降水δD值;不同量级降水对3个林地枯枝落叶水的贡献率最大,0~20 cm表层土壤水次之,随着采样天数增加,降水对各层土壤水的贡献率皆呈现减小的趋势;降水事件(不同量级降水)是影响雨后土壤水δD以及该次降水对土壤水贡献率的主要因子。【结论】浙江绍兴汤浦水库库区不同类型淡水湿地森林中枯枝落叶层水δD对降水δD的响应最显著,0~20 cm表层土壤水δD的响应次之;单次降水量越大,降水对各层土壤水的影响越明显,贡献率也越大,大雨(降水量>20 mm)影响各层土壤水的时间超过9天;该地区淡水湿地森林对小雨(降水量≤10 mm)和中雨(10 m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庆 潘云芬 程元启 方建民 姜春武
在安徽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水陆过渡带种植15种木本植物,测试各树种的耐水性。结果表明:1)本土树种枫香、垂柳、金丝垂柳、中山杉、乌桕、水杉、江南桤木和枫杨成活率分别为98.9%,98.3%,91.3%,51.2%,50.0%,7.3%,4.0%和1.8%;引进树种美洲黑杨、池杉、彩叶杞柳、日本甜柿、落羽杉、美国山核桃和水紫树成活率分别为79.7%,72.4%,56.8%,55.7%,34.6%,15.8%和6.3%;2)垂柳、枫香、美洲黑杨和池杉在持续淹水第60~90天(淹水深度为81.7cm),其淹水成活率分别为100%,100%,100%和95.2%;金丝垂柳和中山杉在持续淹水第60~90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爱国 付志祥 王玲莉 肖凤祥 王利 范鹏辉 张建秋
【目的】在科尔沁沙区,杨树人工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水分是本地区植物生存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文为了探究科尔沁沙地杨树人工林的水分来源及水分利用机制,揭示水分与杨树人工林退化的关系,为科尔沁沙地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氧稳定同位素技术以科尔沁沙地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DELTA plus XP"稳定同位素比例质谱仪测定植物(木质部)水及各潜在水源δ~(18)O值,结合自动气象站(HOBO U30-NRC)连续观测降雨量等环境和气象因子,利用同位素质量守恒多元分析方法,分析雨季和旱季杨树人工林水分利用策略。【结果】(1)雨季土壤含水量均高于旱季,雨季在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显著增加(P0.05)。(2)土壤水和植物水δ~(18)O值都高于地下水δ~(18)O值;旱季土壤水δ~(18)O值整体上比植物水δ~(18)O值低;雨季土壤水δ~(18)O值反而高于植物水δ~(18)O值。(3)杨树人工林旱季主要吸收利用130 cm以下的深层土壤水,对浅层土壤水利用较少;雨季杨树人工林除了吸收130 cm以上土壤水,还少量的吸收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结论】(1)浅层土壤水氧同位素值受到太阳辐射和降水的干扰程度较大,而深层土壤水受到的干扰程度较小。在旱季,林内各层土壤水均大于林外各层土壤水,尤其是80~170 cm土壤层更加显著,这从侧面解释了杨树在利用较深的土壤水及地下水时,会将少量水分释放到土壤表层这一现象。(2)雨季沙地杨树人工林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旱季杨树人工林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杨树人工林根系在浅层和深层土壤中均有分布,此种根系分布特征保证了杨树人工林在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从而确保自身水分的生理需要,是植物应对干旱沙地环境适应性的表现。
关键词:
氧同位素 科尔沁沙地 杨树 水分利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丽颖 贾志清 朱雅娟 李虹 杨德福 魏登贤 赵雪彬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共和盆地不同林龄(5、9、25 a)乌柳枝条木质部和土壤各层水分的δD值、δ18O值,分析它们是否随林龄变化而选择性地利用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并通过测定不同林龄乌柳叶片的δ13C值,分析比较它们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5 a乌柳主要利用源自降雨的10~50 cm深处的浅层土壤水分,9 a乌柳主要利用降雨补充的20 cm和地下水补充的30~50、150 cm深处的土壤水分,25 a乌柳主要利用降雨补充的10~20cm和地下水补充的50 cm深处的土壤水分。3个林龄乌柳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5 a乌柳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9 a和25 a乌柳,9 a和25 a乌柳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茜 项文化 蔡宝玉 钟建德
在广西禄峰山林场16年生4种不同造林密度的湿地松试验林地内,对N、P、K、Ca、Mg、Cu、Fe、Zn、Mn9种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以及它们与密度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林分中养分元素总积累量为127383~161588kg/hm2,树干约占60%,积累速率为11146~13339kg/hm2·a,高于杉木和马尾松,归还量仅有9043~10509kg/hm2·a,其周转期长,养分循环速率低,每生产1t有机物需要上述养分元素共1319~1481kg。可见湿地松具有高养分利用率、低循环速率的循环机理,经营过程中应处理好养地与用地的关系,才能防止林地退化。...
关键词:
湿地松,养分循环,养分利用率,密度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君玉 程金花 张洪江 周泽福 张友焱 陆晓宇 马西军 李国会
【目的】研究晋西黄土丘陵区油松、杨树和刺槐3种典型人工林枯落物的持水特性。【方法】采集研究区油松、杨树和刺槐人工林不同层次枯落物,测定其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吸水速率、最大吸湿比、有效拦蓄量等持水特性参数。【结果】3个树种人工林地中枯落物的蓄积量依次为油松林(13.72t/hm2)>杨树林(13.42t/hm2)>刺槐林(6.88t/hm2),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依次为杨树林(18.83t/hm2)>油松林(14.24t/hm2)>刺槐林(11.44t/hm2),枯落物的最大吸湿比依次为刺槐林(2.85)>杨树林(2.75)>油松林(2.17),枯落物的有效拦蓄量依次为杨树林(27.23t/hm2...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枯落物 持水特性 晋西地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国泰
以光合蒸腾测定系统测定了夏季生长期内 8种 2 3年生园林树种叶片气体交换特征参数的日变化。结果如下 :(1)净光合速率 (Pn)、气孔导度 (gs)、蒸腾速率 (E)、水分利用效率 (WUE)日变化明显 ,且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 (2 )净光合速率日均值 (μmol·m- 2 ·s- 1)依次为鸡冠刺桐 (11.2 ) >水翁(9.7)、印度紫檀 (8.6 )、柳叶垂榕 (8.5 ) >假苹婆 (6 .3) >水瓜栗 (5 .8)、南洋樱花 (5 .6 ) >中国无忧树(3.4 ) ,前 4个树种固定CO2 的能力高于其它树种。 (3)蒸腾速率 (mmol·m- 2 ·s- 1)日均值分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卢立华 蔡道雄 何日明 郭文福
对桂西南多个树种、多种经营模式人工林的生长量、林下土壤及植被的调查研究和经济效益分析表明:米老排、红椎、西南桦等速生阔叶树种的生长量优于针叶树种,其中,胸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以米老排为最高,分别达1.67 cm、1.29 m,分别比马尾松增长60.6%、61.2%,比杉木增长70.4%、57.3%;林分的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则以西南桦为最高,达20.44 m3.hm-2.a-1,比杉木高了近2倍。阔叶林的经济效益明显优于针叶林,混交林的效益优于针叶纯林,树种之间效益比较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以西南桦的效益最好,年平均产值达21 459.7元.hm-2,比杉木高10倍多。对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表明:...
关键词:
桂西南 树种选择 人工林 评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张俊佩 何彩云
以元谋县金沙江干热河谷区14个树种为试材,探讨了干季(3月)、干热季(5月)和湿润季(10月)典型晴天里各树种水分利用效率日动态规律,以揭示极端干热生境条件下供试树种水分利用效率的动态特征,并展开比较分析,结合它们在当地的实际表现,讨论了其适应性和应用前景。结果表明:供试树种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季节均可划分为高、中、低3种类别,同一树种在不同季节所属的类别具有较大差别,在季节性干热胁迫鲜明的干热河谷,供试树种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动态响应机制具有明显的季节效应。在干季转向干热季阶段,干热胁迫的加深明显促进了WUE日变化峰值的提前出现,亦使WUE更早地受到抑制而下降;在干热季转向湿润季阶段,供试树种水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米娜 温学发 蔡福 王阳 张玉书
利用千烟洲人工林基于涡度相关技术的碳水通量数据,同时借助基于生理生态学过程EALCO模型的冠层导度(Gc)模拟值,分别从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内在水分利用效率(WUEi)及固有水分利用效率(IWUE)等方面探讨季节性干旱对我国中亚热带人工林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干旱期间WUE下降;干旱对全年WUE的影响不明显,全年WUE与太阳辐射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03,P=0.014)。WUEi和IWUE在短期干旱状况下表现为升高,根据它们的物理意义,这表明在大气CO2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干旱发生时通量贡献区内森林冠层的胞间CO2浓度权重平均值减小。当相对土壤含水量(REW...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瑞清 吴雪梅
以定点连续采样的方法对乌伊岭湿地自然保护区水体中的淡水真菌的多样性进行初步研究。获得淡水真菌16属,36种,优势属为木霉(Trichoderma)和青霉(Penicillium);常见属为曲霉(Aspergillus)、生赤壳属(Bionectria)、附球菌(Epicoccum)、镰刀菌(Fusarium)、赤霉属(Gibberella)、卷枝霉(Helicostylum)、肉座菌(Hypocrea)、白壳菌属(Leucostoma)、散斑壳属(Lophodermium)、毛霉(Mucor);稀有属为枝孢菌(Cladosporium)、丛赤壳菌(Nectria)、酵母(Pichia)、根霉(...
关键词:
乌伊岭湿地 水体 淡水真菌 多样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鹏 任洪昌 胡敏杰 汪旭明 仝川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岳春雷 高智慧 陈顺伟
采用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仪闭路气流法于夏季晴天测量湿地松、杜英和杨梅等的光合特性和光合日进程 ,并同步测定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对光合日进程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湿地松、杜英和杨梅的光补偿点分别为 86,34和 45 μmol·m-2 ·s-1;饱和点分别为 1 2 0 0 ,760和 1 0 5 0 μmol·m-2 ·s-1;表观量子产额分别为 0 0 2 0 3,0 0 5 31和0 0 388;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 7 1 5 ,1 2 5 0和 7 85 μmol·m-2 ·s-1。根据对光补偿点、饱和点、表观量子产额和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分析 ,湿地松、杜英和杨梅...
关键词:
湿地松 杜英 杨梅 光合作用 环境因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沈啸 张建国
为了利用新的研究手段更加便捷、深入地研究游客对湿地公园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感知,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通过百度、大众点评、携程网等搜索引擎和旅游网站,将相关的评论和游记作为样本,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从景区环境、活动项目、旅游景点、设施服务、背景文化等5个方面分析游客对浙江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旅游形象感知。结果显示:游客对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情感态度整体上趋于良好;对景区的整体印象及景区环境评价较高;对于在景区内开展的休闲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