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18)
- 2023(11019)
- 2022(8898)
- 2021(8528)
- 2020(6800)
- 2019(15779)
- 2018(15339)
- 2017(26811)
- 2016(15640)
- 2015(17554)
- 2014(17293)
- 2013(16397)
- 2012(15275)
- 2011(14304)
- 2010(14249)
- 2009(12906)
- 2008(12900)
- 2007(11147)
- 2006(9911)
- 2005(8976)
- 学科
- 济(59094)
- 经济(59020)
- 管理(36351)
- 业(33812)
- 方法(27384)
- 企(26199)
- 企业(26199)
- 中国(24183)
- 数学(23898)
- 数学方法(23667)
- 教育(20067)
- 学(16313)
- 农(15597)
- 贸(14656)
- 贸易(14651)
- 易(14357)
- 财(13741)
- 理论(12543)
- 业经(12102)
- 农业(10372)
- 制(10269)
- 技术(9541)
- 发(9464)
- 银(9368)
- 银行(9325)
- 环境(9187)
- 融(9114)
- 金融(9113)
- 行(9003)
- 和(8230)
- 机构
- 大学(232371)
- 学院(222546)
- 济(92928)
- 经济(91355)
- 研究(87425)
- 管理(76355)
- 理学(67136)
- 理学院(66203)
- 管理学(64966)
- 管理学院(64554)
- 中国(59206)
- 科学(52862)
- 京(50974)
- 所(44680)
- 研究所(41591)
- 农(40874)
- 财(40018)
- 范(38402)
- 师范(38025)
- 中心(36036)
- 业大(34218)
- 教育(33505)
- 财经(33165)
- 北京(33069)
- 农业(32672)
- 师范大学(31864)
- 江(31332)
- 经济学(30928)
- 院(30804)
- 经(30668)
- 基金
- 项目(151555)
- 科学(121322)
- 基金(111591)
- 研究(110479)
- 家(100501)
- 国家(99603)
- 科学基金(82792)
- 社会(71923)
- 社会科(68024)
- 社会科学(68010)
- 教育(57975)
- 基金项目(57896)
- 省(55828)
- 自然(52733)
- 划(51641)
- 自然科(51588)
- 自然科学(51564)
- 自然科学基金(50734)
- 资助(44959)
- 编号(42836)
- 部(36891)
- 成果(36814)
- 重点(36576)
- 发(33355)
- 课题(33081)
- 教育部(31995)
- 创(31958)
- 国家社会(30738)
- 中国(29926)
- 创新(29753)
共检索到328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侯怀银 王晓丹
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引进的形式、载体、范围,引进理论与中国本土教育理论对话水平,以及引进理论对中国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创新的影响程度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不仅影响了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而且对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以及中国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终身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引进,给中国教育学者加强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实践的对接,实现教育理论的创新带来五个方面的启示:厘清国外教育理论的发展脉络;确立中国教育理论的自主性;立足中国教育实践;开展中外教育理论的"对话";实现教育理论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乃林 孙孔懿
自终身教育理论形成以来,人们多从适应职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角度理解它的意义,这是非常重要的视角。但是,人的生存毕竟不同于动物的生存,人除了有劳动、谋生的需要,还有休闲、享受的需要。终身教育要使人们“学会生存”,不仅应通过职业教育使人们高效率地从事劳动,提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红霞 杨尔红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明确了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而,终身教育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形成一定的阻碍。远程教育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形成了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远程教育不但打破了传统教育的规模局限,实现教育的公平性,而且改变教学方式,降低教育成本,为最终实现终身教育的社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远程教育 终身教育 教育资源 教学方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遵民
70年中国终身教育的法治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其一是法治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期(1949-1966),内容涉及识字教育、扫盲教育、农民教育、职工教育等领域的政策颁布和推进,特征则表现为理论研究的琐碎与零星。其二是法治理论与实践的异动期(1967-1976),主要关注对象仍以工农教育、成人教育为主,但却呈现出法治价值观念的政治性和阶级性的鲜明特征。其三为法治理论与实践的创建期(1977-1999),关注内容转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立法化进程的推进,其鲜明的特征则是终身教育法制地位得以确立。其四是法治理论与实践的深化期(2000年至今)。主要目标转为国家终身教育立法提上议事日程、地方终身教育立法蓬勃开展,反映的是从中央到地方积极推进终身教育法制建设的共识与决心。70年共和国终身教育法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凸显了中国终身教育从无到有、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模仿到独立自主发展的本土化特征。
关键词:
终身教育 法治 理论 政策 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乃林 经贵宝
终身教育略论●陈乃林经贵宝由于社会变革,科技日新月异,传统的一次性教育无法应付生存的挑战,使现代人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教育观念、教育理论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终身教育正是在这种传统教育面临危机日见严重,改革方兴未艾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终身教育一经提出,便...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晓昭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文化的发展交融,导致了新知识的激增;规定期限的学校教育已无法完全适应社会进步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客观上需要为每一个社会成 员提供连续不断的,终身的学习过程.终身教育作为推动每一个社会成员挖掘自身潜力,最大限度地适应不断变动的社会的自觉努力.致力于使非正规教育与正规教育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最终构筑一个学习化的社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仁彧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以古典人文主义哲学思想为基础的经院主义"读名著"教育运动在一定时期有效推动了人的思维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进步主义哲学思想推崇的经典主义教育思想也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知途径。二者在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各异,但是又共同推进着人的思维方式的不断发展。可以说,二者在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与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努力各有取舍,也为当前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理念支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国强
保罗·朗格朗认为,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是帮助人们开创美好生活世界的重要途径,发展终身教育要优先考虑成人教育的地位,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发展的"火车头",现代教育向着终身教育的变革日益紧迫。借助保罗·朗格朗等人的经验视野,可以帮我们预判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可能遇到的问题以采取预防措施,为我国面向2030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建立学习型社会提供借鉴。
关键词:
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 教育现代化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孔炽
论文评价《国际终身教育的基本原理研究》一书将终身教育的理论置于人类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宏观时空之中加以考察,同时也就是将终身教育的基本原理与人类几千年来的哲学及其他思想成果相联系,向读者展示了现代终身教育思潮的历史源头和思想根源之所在,从而使人们看到,终身教育理论并不是一个单纯从西方引进的外来思潮,也不是一个少数人闭门造车的理论空想,而是人类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历史发展至今的一个逻辑结果,也是适应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其书的重要意在于:有助于我国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成绩。是一部深化终身教育理论研究的标志性学术力作。
关键词:
终身教育 时空领域 论述架构 理论逻辑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厉以贤
开展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终身教育,需要有一个载体或基地,在美国及西方国家为社区学院,而在日本则是公民馆,亦称市民中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袁雯 刘雅婷 马颂歌
终身教育的概念与理念,映射教育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决定了其理念快速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同,也决定了终身教育实践的目标和路径因各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而异。当下,终身教育在理念层面,已从乌托邦式的教育畅想转向了融合个体发展与社会治理的统整性教育变革思想;在实践层面,我国政策话语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形成政府主导、省市县乡层层建设的中国特色终身教育实践形态。面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与教育强国的目标,我国终身教育的本土实践需要秉承“教育即终身教育”的大教育观,明确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推进路径,将学习者各类学习经历认证为能力资本,探索建立一种衔接有效、开放协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蒋健民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载体和基础,是终身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和途经;终身教育是社区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社区教育的综合和归宿。"品牌就是为买卖双方所识别并能为双方都带来价值的东西"。[1]当前品牌意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强大的品牌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和长期的回报。文章作者从企业打造品牌引申出社区教育品牌,同时探讨了社区教育品牌的创立和经营,为社区教育的品牌打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终身教育 社区教育 品牌 创立 经营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黄欣 吴遵民
终身教育自引入我国以来,从最初的理念演变成一种思潮乃至国家的政策方针与立法举措,期间经历了约三十年。一项成熟教育政策的最终归宿乃是立法,终身教育亦不例外。在普遍推进终身教育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今天,如何从立法的高度对终身教育所体现的各项基本原则予以明确与界定,这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然而,自2005年中国大陆首先在地方层面开启终身教育立法以来,虽然福建省、上海市、太原市率先实现了终身教育立法零的突破,但国家层面的终身教育法仍如空中楼阁,迟迟没有进展。其中的缘由究竟何在,又是怎样的瓶颈与难题制约了国家终身教育法的制定?本文通过国内立法背景的梳理、国际立法理念的追溯与...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欣 吴遵民
黄欣、吴遵民在《开放教育研究》2014年第6期中撰文,梳理了国内终身教育的立法背景,追溯与解读了终身教育的国际立法理念,深入分析了具体立法涉及的重要条款,探讨了正在酝酿讨论的国家终身教育法的立法思想与法律框架,为国家终身教育法的制订提供了参考。中国自"文革"结束后引进终身教育的思想,经过三十多年的大力发展,终身教育现已成为一项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