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85)
2023(11082)
2022(9676)
2021(9465)
2020(7878)
2019(18568)
2018(18996)
2017(36146)
2016(20411)
2015(23401)
2014(23876)
2013(23146)
2012(21401)
2011(19575)
2010(19798)
2009(17848)
2008(17364)
2007(15379)
2006(13760)
2005(12190)
作者
(57589)
(47084)
(47072)
(44835)
(29969)
(22565)
(21574)
(18554)
(18054)
(17023)
(16139)
(15574)
(14949)
(14790)
(14720)
(14318)
(14192)
(13989)
(13478)
(13472)
(11851)
(11728)
(11315)
(10688)
(10679)
(10560)
(10539)
(10483)
(9393)
(9311)
学科
(74036)
经济(73956)
管理(53175)
(49927)
(40632)
企业(40632)
方法(35427)
数学(30655)
数学方法(30319)
中国(26446)
教育(22611)
(20240)
(18007)
(17670)
业经(15911)
理论(15879)
(14741)
贸易(14734)
(14528)
(14341)
地方(14304)
农业(13042)
技术(12780)
(12533)
(12384)
银行(12351)
(11818)
环境(11364)
(11033)
金融(11032)
机构
大学(291185)
学院(285766)
管理(110627)
(107611)
经济(104954)
研究(97382)
理学(95636)
理学院(94501)
管理学(92941)
管理学院(92394)
中国(67624)
(64199)
科学(58945)
(50435)
(48838)
(46457)
师范(46183)
研究所(44367)
中心(42546)
北京(42028)
(41472)
财经(40605)
(40329)
业大(39947)
师范大学(37866)
教育(37661)
(36775)
(35177)
(34061)
技术(32565)
基金
项目(188295)
科学(148179)
研究(145835)
基金(132776)
(113777)
国家(112692)
科学基金(95768)
社会(87678)
社会科(82701)
社会科学(82680)
(73905)
教育(72886)
基金项目(70812)
(63998)
编号(63231)
自然(60992)
自然科(59459)
自然科学(59446)
自然科学基金(58355)
资助(54762)
成果(54161)
课题(45340)
(43330)
重点(42729)
(40862)
项目编号(39009)
(38973)
教育部(37612)
(37000)
大学(36022)
期刊
(118145)
经济(118145)
研究(95177)
教育(60508)
中国(57444)
学报(41033)
管理(40134)
科学(38274)
(36088)
(34900)
大学(31865)
学学(28393)
技术(27803)
农业(25739)
(23063)
金融(23063)
业经(19580)
财经(19089)
经济研究(18646)
图书(16471)
(16151)
问题(15894)
理论(15337)
职业(14474)
实践(14243)
(14243)
技术经济(13237)
科技(12972)
(12847)
论坛(12847)
共检索到423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妍  张彦通  
当前,终身教育在国际上呈现出发展定位生活化、学习需求实质化、组织方式弹性化、发展目标合作化、活动范围国际化、实践主体团体化、实现方式制度化等特点。基于历史与文化等因素的差异,终身教育在我国有其独特的涵义,一是倡导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二是体现中国教育哲学精髓。实现终身教育并非简单的外力决定,而需进行中国特色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功能的扩展。为此,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要作出合理的解释和价值判断,需要研究国外制定和衡量终身教育的标准,明晰终身教育的逻辑体系,把握终身教育的需求尺度,发掘终身教育的文化传统,关注农村终身教育的发展,开展终身德育研究。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邓永庆  
当前终身教育已经由最初的"思潮"或"理念"发展成为一种教育实践或社会运动;鉴于各国国情,这种实践或运动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与局面;各国有不同的终身教育模式;并在终身教育价值取向上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随着终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这一概念渐有被终身学习所取代的趋势。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文华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思潮自上个世纪50年代诞生,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各种教育类型都将融入大的终身教育体系,高等技术教育亦应如此。文章先简要陈述终身教育的的基本思想,然后探究终身教育思想对于高等技术教育的影响,这是高等技术教育应对终身教育的前提。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分析高等技术教育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对终身教育理念。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冯鸿滔  
目前,我国终身教育立法需求非常旺盛,许多地方都在积极开展终身教育立法实践。但是,由于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立法工作举步维艰,甚至在立法方向上都还存在着迷茫。本文主要以中义概念范畴为界,将我国地方终身教育立法大致分为初步尝试阶段(1989—2002年)、集中实践阶段(2003—2014年)和反思探索阶段(2015年至今)三个阶段。对影响终身教育立法的学习型社会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现有教育法律构成、终身教育理论研究进展、立法主体的需要和终身教育立法面临的问题等几方面因素以及法源修订、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学前教育几种立法取向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基本法修订、单行法完善、地方法实践等终身教育立法策略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魁鸿  
MOOC意为"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在线教育模式,其具有可扩张性、开放性、交互性、国际化及自主性等特征;同时,处在发展初期的MOOC还面临着教育质量、学生流失、学分与学位以及知识产权等问题的困扰。我国应充分利用MOOC发展的契机,积极参与在线课程建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促进终身教育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功舜  李小霞  
从2005-2014年,福建省、上海市等五省市推进了终身教育地方立法的探索,在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据、终身教育任务和资源、终身教育组织实施、学分银行制度以及终身教育的激励与监管等方面呈现出各自的特征,但在操作性、细节、机制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完善地方终身教育立法需要进一步明确终身教育的内涵,推进立法理念的进一步转变,完善立法的内容,进一步增强法律条文的可操作性,保证立法的持续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晨  
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范和推进,但我国终身教育立法进展并不顺利。本文在分析影响该项立法诸因素的基础之上,归纳出三个难点问题,即终身教育概念界定、立法重点选择和立法对象确定,以期对终身教育立法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徐魁鸿  
终身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政府、组织机构、社会个体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成为推动终身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为了有效地整合各种动力,更好地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应建立终身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终身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指推动终身教育发展的各因素或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主要包括法制保障机制及利益驱动机制两大方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立新  李硕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实现终身教育、建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和实践途径。以终身教育体系为主要研究视角,使用Nvivo作为主要的研究工具,并以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根据终身教育体系理念研究、与不同类型教育关系研究、终身教育体系国内外比较研究和国内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对策研究等四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归类整理、文本编码和内容分析。梳理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化的研究脉络,对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展望未来研究的趋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婷婷  李薇  王佳  王新程  
目前,终身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对标教育现代化高素质公民的培养目标,终身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本文以全国11.62万份数据开展终身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终身教育理念认同度”等5个方面19项指标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当前终身教育的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间差异。在理念认同度方面,现今我国终身教育理念认同度总体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理念认知水平提升显著,高达92%。终身教育参与及需求方面,“学历补偿”仍是全国最热门的终身教育类型,中西部地区对“职业培训”需求旺盛,东部和东北部对高质量的学习资源期待较高。终身教育开展受阻问题上,中部和西部地区将工学矛盾列为主要受阻原因,在东北,终身教育学习渠道不畅是关键阻碍。老年教育需求方面,东北地区受访者最欢迎“老年教育”,线下的“老年大学”等实体办学资源供给缺口大。基于此,在辩证科学理解我国区域间差异的基础上,持续释放现有法律法规的协调促进作用,强化数字化引领区域间资源融通,大力提升区域特色化需求的精准供给,将有助于积极探索符合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终身教育区域间协调发展之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兴洲  徐莉  姬冰澌  
有“思想实验室”之美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来以积极探索和引领人类教育前瞻性发展为己任,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推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等具有时代性和思想性的报告,先后提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以及“人文主义教育观”“新人文主义教育观”等重要教育理念,在不同时代引领全球教育发展。研读和分析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报告,可以洞见蕴含其中的“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追求:从最初关注人的生存跨越到人类生态整体利益的人文主义情怀;从提倡“学会生存”深入到“学会重新融入世界”的终身学习理念;从注重挖掘教育潜能升华到“新的教育社会契约”的终身教育期许。在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深入学习和领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理念,突破传统教育思想观念,促进教育概念体系内涵升级,立足终身教育新理念,推动教育政策法规改革创新,发挥技术变革潜能,全面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乃林  经贵宝  
终身教育略论●陈乃林经贵宝由于社会变革,科技日新月异,传统的一次性教育无法应付生存的挑战,使现代人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教育观念、教育理论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终身教育正是在这种传统教育面临危机日见严重,改革方兴未艾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终身教育一经提出,便...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晓昭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文化的发展交融,导致了新知识的激增;规定期限的学校教育已无法完全适应社会进步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客观上需要为每一个社会成 员提供连续不断的,终身的学习过程.终身教育作为推动每一个社会成员挖掘自身潜力,最大限度地适应不断变动的社会的自觉努力.致力于使非正规教育与正规教育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最终构筑一个学习化的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