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8)
- 2023(8447)
- 2022(6864)
- 2021(6476)
- 2020(4921)
- 2019(10702)
- 2018(10448)
- 2017(18650)
- 2016(10518)
- 2015(11802)
- 2014(11656)
- 2013(10577)
- 2012(9389)
- 2011(8456)
- 2010(8450)
- 2009(7439)
- 2008(6741)
- 2007(6102)
- 2006(5355)
- 2005(4404)
- 学科
- 济(36152)
- 经济(36130)
- 管理(24740)
- 业(18224)
- 企(14322)
- 企业(14322)
- 地方(13833)
- 中国(12520)
- 农(11922)
- 教学(9867)
- 业经(9650)
- 方法(9616)
- 理论(9510)
- 教育(8593)
- 农业(8100)
- 地方经济(7920)
- 数学(7671)
- 数学方法(7494)
- 环境(7091)
- 学(6779)
- 财(6441)
- 和(6340)
- 发(6020)
- 技术(5946)
- 学法(5931)
- 教学法(5931)
- 制(5866)
- 贸(5595)
- 贸易(5589)
- 易(5341)
- 机构
- 学院(132793)
- 大学(121474)
- 济(43678)
- 管理(43639)
- 研究(42426)
- 经济(42378)
- 理学(36741)
- 理学院(36191)
- 管理学(35328)
- 管理学院(35081)
- 中国(30419)
- 科学(26602)
- 京(25991)
- 职业(23243)
- 技术(23098)
- 范(22532)
- 师范(22364)
- 江(22046)
- 财(20240)
- 中心(20170)
- 所(20095)
- 州(18453)
- 研究所(18153)
- 农(17547)
- 师范大学(17538)
- 技术学院(16690)
- 教育(16554)
- 职业技术(16508)
- 业大(16477)
- 院(16320)
- 基金
- 项目(88991)
- 研究(74850)
- 科学(70163)
- 基金(57992)
- 家(49282)
- 国家(48762)
- 社会(43684)
- 科学基金(41943)
- 社会科(41060)
- 社会科学(41055)
- 省(40083)
- 教育(38496)
- 编号(35595)
- 划(32724)
- 基金项目(30329)
- 成果(28481)
- 课题(26927)
- 自然(24229)
- 年(24113)
- 自然科(23616)
- 自然科学(23612)
- 自然科学基金(23100)
- 发(22075)
- 资助(21703)
- 重点(21553)
- 项目编号(20314)
- 规划(20233)
- 创(19649)
- 性(18792)
- 部(18343)
共检索到201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谭焱良 陈婧婍
终身学习理念不仅影响教育政策目标导向,还将深刻影响高职专业建设。目前,高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不足、保障机制协同性不够、专业建设适配度不高、实践教学实效性不足、专业评价适应性不强。因此,要构建以全素养理念为引领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以共同体理念为引领的社会协同机制,推动以全过程理念为引领的要素深度融合,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专业评价体系等,以高质量推动高职专业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冠华 张义兵
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基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文章重点分析了终身学习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以及理念转变,并从完善终身学习供给制度和反馈机制、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终身学习网络、组建终身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型组织等方面给出了重构的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硕硕 江春华 宋子齐
高职院校专业群是适应和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型学习平台和组织模式。共生理论为研究专业群建设提供了新的依据、视角和范式。从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三个视角建构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共生体系的要素,并从共生单元异化、共生环境困扰、共生模式失调、共生界面阻碍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共生发展的现实困境。未来高职院校专业群协同创新的共生路径为:提高共生单元的合作效能;营造相互促进的共生环境;深化互惠共生的共生模式;创新开放协同的共生界面。
关键词:
共生理论 高职院校 专业群 共生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建荣 王素霞 高艺恒
职业教育专业教材是知识传播和技能培养的重要载体,事关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职业岗位工作胜任能力,职业教育专业教材的开发应当体现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特征。在立足自身实践的基础上,遵循协同理念,探索和总结出职业教育专业教材的开发路径:党政共管协同指导教材开发;校企合作协同组建教材开发团队;知行合一协同创新教材设计;守正创新协同精选教材内容;纸数融合协同创新教材呈现形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崔野 焦江丽 张莉娟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推进高职教育治理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要转变教育治理理念,明晰治理主体多元、治理机制规范、治理结构开放的生态式内涵特征,推动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微观生态系统改革,以规范运行为中心的院校治理中观生态系统改革,以协同发展为中心的多元共治宏观生态系统改革,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治理共同体、依法治校的校园治理共同体和价值共创的协同发展共同体。
关键词:
教育生态 高职教育 治理共同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建忠
欧盟推进终身学习发展的路径体现为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工具开发为抓手,以评价文化为引领,整体性推进的特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海华 梅亚萍
中高职衔接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理念指导下,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中高职衔接价值取向经历了重教育、轻职业,职业性与教育性并举以及人本与科学并举的演变历程。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国中高职衔接应追求多元化、终身学习导向以及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终身学习 中高职衔接 价值取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愉 李超群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科学判断。如何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新时代的主题相得益彰,以更好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目标和任务的提出就变得尤为迫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新发展理念紧密相关,二者的同质性在于共同指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代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从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协调各生产要素及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开放包容的外部环境、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5个方面入手,为解决社会矛盾转变提供现实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白鹏飞
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从理念、目标和操作层面与新型城镇化战略思想高度契合。新发展理念在体制改革、发展方向、产业空间布局等方面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提供了导向作用。必将促使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健全产业支撑体系、协调城乡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从而实现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早日实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桐
秉持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华盛顿协议》和工程教育认证的初衷。OBE理念下的专业建设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专业审核模式的一体化、学生成果培养模式的一致化以及评估机制的全面化,共同推动高校专业培养质量,为高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成效测量提供重要的借鉴。
关键词:
OBE理念 成果导向 工程专业认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易森林
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教学学术思想给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视角。基于教学学术思想,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可以是以教学学术为主旨的校本培训、建立以教学学术为支点的校企共生体及以教学学术为重要依据的教师相关制度等。
关键词:
教学学术 高职教师 专业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涛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要基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本文在梳理了我国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发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不清、缺乏特色、不受重视等问题,提出了职业化、项目化、信息化这三种课程建设的路径并进行探析,从而为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终身学习 高职院校 公共基础课程 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爱东 赵晓毅 冀玉然
包容性发展理念对于加快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文章在分析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用包容性发展理念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以包容性发展理念为指导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以包容性发展理念为指导增加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以包容性发展理念为指导完善职业教育社会治理;以包容性发展理念为指导塑造职业教育校园文化。
关键词:
包容性发展 职业教育 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游
我国高职院校主要以"层次"与"特色"创造专业差异化竞争。尽管高职院校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在专业建设方案方面表现为大众化、传统化,而有想象力的、系统化的建设成果不多。本文提出以价值创新理念引导高职专业差异化建设,设计了以价值曲线为主导的高职专业差异化建设路径,并以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为例,对价值创新理念在高职专业差异化建设的应用进行探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琪 谢志远
加强人才链匹配产业链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指向。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应以促进人才链匹配产业链为导向,注重突出产业群的特色、共享与创新,保持适度超前,以产教融合为圭臬,实现与区域产业群的有效对接。为了确保专业群建设的有序开展,高职院校要加快构建服务区域重点特色产业的专业群建设机制、搭建专业群与产业群发展同步调整机制、打造以资源共享为目标的协调合作机制。在具体实施路径上,要着重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创新专业群建设模式,不断提高专业群建设的效能、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
人才链 产业链 高职院校 专业群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