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60)
2023(6984)
2022(5875)
2021(5464)
2020(4497)
2019(9843)
2018(9860)
2017(17956)
2016(10006)
2015(11044)
2014(10947)
2013(10429)
2012(9514)
2011(8605)
2010(8811)
2009(8367)
2008(8217)
2007(7588)
2006(6604)
2005(6142)
作者
(27497)
(23101)
(22961)
(21874)
(14540)
(10917)
(10374)
(8783)
(8646)
(8229)
(7855)
(7821)
(7495)
(7379)
(7261)
(7052)
(6900)
(6799)
(6770)
(6521)
(5737)
(5573)
(5448)
(5197)
(5193)
(5192)
(5147)
(5042)
(4638)
(4482)
学科
管理(33854)
(33036)
经济(32965)
(28154)
(24922)
企业(24922)
(12750)
(12546)
方法(11839)
中国(10020)
数学(9611)
(9475)
数学方法(9394)
业经(9320)
(8840)
(7611)
财务(7592)
财务管理(7570)
体制(7546)
(7368)
企业财务(7164)
(7127)
银行(7115)
理论(7109)
(6808)
(6613)
金融(6610)
(6393)
环境(6343)
(6165)
机构
学院(137688)
大学(137442)
(53557)
经济(52332)
管理(50228)
研究(46225)
理学(42675)
理学院(42145)
管理学(41391)
管理学院(41128)
中国(34905)
(29430)
(28825)
科学(26931)
(22668)
财经(22026)
(21888)
中心(21275)
研究所(20194)
(19938)
(19753)
(19250)
师范(19073)
业大(18585)
北京(18012)
(17365)
(17090)
经济学(16503)
财经大学(16192)
农业(15415)
基金
项目(90894)
科学(72103)
研究(69482)
基金(65263)
(56247)
国家(55773)
科学基金(48125)
社会(43894)
社会科(41514)
社会科学(41504)
(36271)
基金项目(34228)
教育(33767)
(30625)
自然(29933)
自然科(29197)
自然科学(29190)
编号(29011)
自然科学基金(28668)
资助(25602)
成果(24673)
(22747)
课题(21218)
重点(21216)
(20273)
(19466)
(19038)
(18255)
创新(18240)
国家社会(18144)
期刊
(63322)
经济(63322)
研究(42577)
中国(33439)
(24871)
教育(21534)
管理(20302)
学报(20160)
(19260)
科学(18769)
大学(15958)
学学(15000)
(13497)
金融(13497)
农业(12565)
技术(12064)
财经(11319)
业经(10518)
经济研究(9922)
(9712)
问题(7940)
财会(6627)
(6583)
(6475)
职业(6367)
科技(6252)
会计(6246)
(6209)
理论(6196)
现代(6051)
共检索到214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衍美  
推进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实行学分积累与转换,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延华  卢玉梅  鄢小平  王立科  
标准体系的建立是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建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其建立的主要目的是有效保证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实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国际上相关标准建设实践的分析,提出我国应建立以资格标准、认证单元标准、学分标准和转换规则为主体的标准体系,以推动我国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建设。标准体系建立需要从国家层面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规划并监督标准制定工作;协调组建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委员会负责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审核。通过标准体系的建立,国家既规范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实践,又引领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存田  
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是学习成果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基于"知识点"计算学分"量",基于"绩点"评价学分"质",基于"能级"进行学分转换。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是制订学分标准的前提。通过学分积累将学习者已取得的学分进行认定和记录,通过学分转换将学分认定为相应求学、求职资格的依据,并可颁授相应的学历或资格证书。此间,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质量监督、控制和审计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斌  曾青云  张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关于"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目标,不仅阐明了国家深入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心,更显示了我国继续教育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成为自我发展主人的信心。在此意义上,以解读我国继续教育学分制改革新趋势为起点,以阐释改革出现的新问题为中点,以提出改革发展新建议为落点,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寻到可能的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如祥  闫智勇  
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鉴定、储存、互认和兑换学习成果的学习和教育管理制度,对于个体和社会均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在认知和思想、体制和制度、法律和法规、实施和操作等方面遭遇诸多困境。为此,必须通过理论创新、政策落地、法制建设和技术创新等手段,奠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法制保障和技术屏障,构筑其组织机构、信息系统、法律制度、标准体系和学分体系框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何军卿  
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储存、互认和兑换学习成果的学习和教育管理制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实行学分积累与转换也是对相关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地管理手段。然而出于多种原因,我国中等教育界存在对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的价值认同和基本原理认识不足的问题。学分管理与转换是以"知识点"来计算学分的"量",以"绩点"来计算学分的"质",以"能级"进行学分转换的管理制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卫华  何向东  张杰  
专业能力框架作为一种行业的资格认证制度,在实现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构建开放教育体系中得到认可,并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在分析会计专业能力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会计行业学习成果互认、积累和转换制度,通过确定专业能力的认证单元、单元描述、学习成果类型及其转换模式,以此整合会计专业能力框架下的学习成果,为实现会计开放教育领域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积累与转换奠定基础。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春生  康瑜  
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向是从人文关怀出发对教育本真的追问。学校和社区作为教育过程实现的重要场所,在历经了三个动态的发展阶段(二者隔离阶段,学校服务社区、社区依附学校阶段,学校社区的合作阶段)后,在终身学习思潮的推动下,继续走向对话与融合。本文通过对当前学校和社区关系的反思,以终身学习和“成人”教育理念为指导,提出学校社区一体化的新走向。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胡耘通  李萌竹  
现代大学制度起源于以学术自由为精神内核的大学自治,与学术权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我国大力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繁荣的同时,影响学术权力运行的各种问题逐步涌现:学术权力认识模糊、行政权力干涉、学术权力滥用、学术交流竞争匮乏等,导致学术权力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我国现代大学制度下探索学术权力保障是推进现代大学制度深入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维护学术权力运行、确保学术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碧荷  
据国家开放大学报道,由国家开放大学承担的"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经过半年多的积极推进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日前,在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委2012年度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创新工作案例"。"优秀创新工作案例"主要评选推进《教育规划纲要》重点分解任务落实的优秀工作方案、重要举措和有效方法。"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正是国家开放大学为贯彻落实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方宏  王永海  
文明时代的财富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基本路径,即制度性财富积累和技术性财富积累。通过分析中国早期文明中财富积累的制度性要素,可以发现中国早期财富积累的基本路径严重依赖制度性积累,中国早期"国"是制度性财富积累的基本组织形式,因而是中国早期财富积累的基本制度安排。制度性财富积累的路径依赖决定了中国早期独特的理财思想脉络和内容,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早期理财思想中的基本关系,理民思想、地利思想和农时思想是中国早期理财思想的基本内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方宏  王永海  
文明时代的财富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基本路径,即制度性财富积累和技术性财富积累。通过分析中国早期文明中财富积累的制度性要素,可以发现中国早期财富积累的基本路径严重依赖制度性积累,中国早期"国"是制度性财富积累的基本组织形式,因而是中国早期财富积累的基本制度安排。制度性财富积累的路径依赖决定了中国早期独特的理财思想脉络和内容,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早期理财思想中的基本关系,理民思想、地利思想和农时思想是中国早期理财思想的基本内容。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温雪  黄李凤  
Web2.0作为双向传播的信息化环境,其传播技术与传播理念带来了更为优化的学习方式,为学习者进行共享的、开放的、互动的、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了新的平台。理清Web2.0环境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传播学思路及其价值,对于在此环境下充分利用人与环境的有利因素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善,将有其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施拉姆的循环传播模式,分析了Web2.0环境下的传播理念,以及在此环境中所产生的学习方式变革,包括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隐性知识的管理和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最后,提出了促进知识有效传播的几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窦争妍  高文书  
人力资本积累问题一直都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显得尤为迫切。文章分析了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制造业人力资本的发展现状,并梳理了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分析人力资本积累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制造业人力资本总量和结构方面构建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的新路径,以期制造业实现更好发展,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婵  
终身学习背景下,教师培训能够实现高职院校教师素质可持续发展,但目前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存在培训机会稀缺、培训模式不科学的问题。文章认为应通过理论与实践两条途径,对新任教师入职、教学基础理论、教学专业实践三方面内容进行培训,并对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议:定期组织企业实践、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拓宽教师培训途径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