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96)
2023(5837)
2022(5055)
2021(4680)
2020(3820)
2019(8255)
2018(8217)
2017(14557)
2016(8444)
2015(9413)
2014(9216)
2013(8360)
2012(7265)
2011(6603)
2010(6862)
2009(6449)
2008(5889)
2007(5184)
2006(4656)
2005(4324)
作者
(20342)
(16445)
(16386)
(15948)
(10600)
(7859)
(7618)
(6321)
(6283)
(6175)
(5615)
(5477)
(5224)
(5178)
(5149)
(5089)
(5083)
(5004)
(4884)
(4725)
(4269)
(4063)
(3991)
(3925)
(3896)
(3775)
(3747)
(3660)
(3374)
(3239)
学科
管理(23384)
(22739)
经济(22702)
(19733)
(17550)
企业(17550)
理论(8405)
中国(8340)
教学(7926)
(7870)
(7782)
教育(7632)
方法(7536)
业经(6977)
(6405)
(5642)
数学(5522)
数学方法(5329)
(5195)
财务(5181)
财务管理(5173)
技术(5051)
农业(5016)
(4952)
贸易(4946)
企业财务(4830)
地方(4807)
(4794)
(4728)
银行(4723)
机构
学院(106341)
大学(97183)
管理(35289)
(33745)
经济(32718)
研究(30586)
理学(29471)
理学院(29107)
管理学(28436)
管理学院(28255)
中国(23150)
(20701)
职业(20109)
技术(19231)
(18855)
(18531)
科学(18051)
(17205)
师范(17085)
(15511)
中心(15422)
技术学院(14566)
(14414)
职业技术(14345)
财经(13891)
教育(13648)
师范大学(13384)
北京(12909)
研究所(12639)
(12523)
基金
项目(64359)
研究(55100)
科学(50987)
基金(42587)
(35320)
国家(34912)
社会(31787)
科学基金(30479)
教育(29940)
社会科(29826)
社会科学(29824)
(28686)
编号(27021)
(23557)
成果(22159)
基金项目(21577)
课题(20181)
(18784)
自然(18061)
自然科(17635)
自然科学(17632)
自然科学基金(17277)
资助(16948)
项目编号(15988)
重点(15375)
规划(15155)
(14700)
(14278)
(14240)
(13698)
期刊
(43302)
经济(43302)
研究(32252)
教育(30089)
中国(27725)
(15994)
管理(14070)
技术(13155)
职业(12373)
学报(12178)
(12143)
科学(11318)
(9870)
金融(9870)
大学(9612)
业经(9019)
学学(8407)
农业(7995)
技术教育(7613)
职业技术(7613)
职业技术教育(7613)
图书(7610)
(7460)
论坛(7460)
经济研究(7007)
财经(6675)
书馆(5929)
图书馆(5929)
(5805)
商业(4983)
共检索到166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海华  梅亚萍  
中高职衔接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理念指导下,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中高职衔接价值取向经历了重教育、轻职业,职业性与教育性并举以及人本与科学并举的演变历程。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国中高职衔接应追求多元化、终身学习导向以及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焦红强  
生态文明是科学指导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新的价值理念,对于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具有指导意义。按照生态文明理念,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有自己的生态位,需要形成自己应然的形态和功能,开拓出应有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当下作为一种迫切需要,就是切实解决中高职衔接问题。为此,亟须厘清中高职衔接的内涵,从而在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定位,实现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受教育者和谐成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汤光伟  
目前,我国中职升高职以纸笔考试为主,缺乏直接升学的通道,制约了中高职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建立中职生综合素质评价升学、中高职贯通培养、保送升学等灵活多样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标  
"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是江苏省教育厅2012开展的试点项目,选择了部分优质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进行试验。本文从"3+3"中高职衔接的内涵、意义、衔接点以及衔接措施等5个方面,介绍了对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思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爱英  
广西的职业教育现有规模已经占据了广西整个教育的半壁江山,与普通教育共同承担教育的重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广西的中高职教育衔接还是处于较小的规模。本文在分析广西中高职衔接的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广西中高职衔接的工作进行了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顾明智  赵玲珍  韩兰娟  
中高职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措施,以协同创新为理论依据,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创建协同平台,开拓中高职衔接的新思路,从招考方式的衔接、培养目标的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和课程标准的衔接几个方面入手,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模式,推动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建良  
招考制度的衔接主要包括招生规格、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它作为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接口",其合理性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生源质量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从规范入学标准、创新招考模式、改革考试内容、实行双向选择等四方面入手改革招考制度,并通过政府统筹规划、完善制度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实施监督评估等措施保障改革的实施,将有利于切实打通中高职前后衔接、向上延伸的发展路径,提高中高职衔接的系统性、相容性和递进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芦京昌  
目前单纯依靠中级技能型人才,已经难以满足科技向生产力转移的需要;而同时"技工荒"现象却又是客观存在。因此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显得十分迫切。从一定程度上讲,中高职衔接实施的成功,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将决定经济建设的成败。研究中高职衔接及其发展创新,在经济转轨变型的今天,是为了完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企业和市场输送高技能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绪光  任艳  
"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是近几年各地已经开始试行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文章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对"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现实意义以及"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的关键点,提出了"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一些具体举措。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芦京昌  
本文就浙江省中高职衔接工作在操作层面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从选拔方式、课程衔接、提前介入、工具课和技能课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完善选拔比例、加强课程衔接、高职提前介入、抓好工具课和技能课等改革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在《江苏高教》2013年第3期撰文分析了中高职课程形成的路径、展开的逻辑、课程分段的处理以及课程任务的分担四大问题。就课程形成的路径而言,目前许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是按对照式或下延式路径展开。这两种设计路径不能满足中高职衔接最为重要的目的,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兴洲  耿悦  
目前,中高职衔接已成为应对职业教育外部改革与内在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而课程衔接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中高职衔接背景下"课程链"的建构是对课程衔接实践理念指导的初步探索。以德、美两国为代表的国际背景为基础,从"课程链"的内涵、意义、建构的具体要求以及保障等四个方面来阐释,强调课程衔接要依据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突出衔接的灵活性、人本性与规律性等特征,在国家政策、优质师资队伍以及评价机制等保障体系下,以课程衔接推进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春林  
"十三五"期间,新的发展形势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着力完善现有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意义重大。当前中高职衔接中存在办学特色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教育衔接存在脱节,师资交流浅且经验不足等四个方面问题。针对中高职衔接失调特征,应在以下方面着力突破:建立中高职衔接保障运行机制;推动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衔接;加强师资建设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国庆  石伟平  
中高职衔接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该问题的本质既不是如何推进局部办学实体之间的衔接,也不仅仅是如何使高职教育体现出相对于中职教育的高等性,而是如何通过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这一重要战略目标。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应在思维模式上突破当前的"定位说"之争,采用课程论的思维模式,从对具体课程内容的分析出发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明确定位及衔接。在方法上,则应采取从职业岗位到工作任务再到职业能力的逐层推进技术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振元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作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由来已久,但是在长期的教育发展现实中却举步维艰。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根本的原因在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而围绕体制制约又盘结着课程不衔接、专业不匹配、学制不融合等多重制约因素。2015年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定的"全面实现中高职衔接"之年,长期形成的困局必须破解,而破解这一困局需要树立系统思维,从长计议、精细安排,以体制改革创新为抓手,课程衔接、专业匹配、学制融合等多重要素协同推进,注重调动中职和高职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合力攻关,努力将写在纸面上的美好愿景变为当下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