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3)
2023(5899)
2022(4949)
2021(4331)
2020(3673)
2019(8405)
2018(8049)
2017(16007)
2016(8312)
2015(9584)
2014(9683)
2013(9703)
2012(9498)
2011(8829)
2010(9130)
2009(8774)
2008(8211)
2007(7687)
2006(7117)
2005(6784)
作者
(25384)
(21472)
(21397)
(20507)
(13586)
(9996)
(9681)
(8200)
(8017)
(7658)
(7481)
(7032)
(6963)
(6839)
(6728)
(6530)
(6169)
(6158)
(6140)
(5699)
(5498)
(5191)
(5120)
(4980)
(4948)
(4800)
(4494)
(4353)
(4352)
(4141)
学科
(62507)
经济(62440)
管理(23055)
(19754)
方法(18431)
地方(16453)
数学(16394)
数学方法(16282)
(14781)
企业(14781)
中国(12672)
地方经济(12360)
(11000)
(10330)
业经(10226)
(9885)
(9157)
(7755)
(7704)
金融(7704)
(7639)
贸易(7631)
农业(7583)
经济学(7467)
(7303)
(6941)
银行(6933)
环境(6798)
(6733)
(6481)
机构
大学(132616)
学院(131784)
(71215)
经济(70038)
研究(52270)
管理(47118)
中国(39944)
理学(39538)
理学院(39072)
管理学(38570)
管理学院(38307)
(31121)
(27689)
科学(27518)
(26666)
财经(24103)
经济学(23897)
研究所(23676)
中心(22788)
(21664)
经济学院(21093)
(20125)
(18735)
(18449)
北京(18107)
财经大学(17474)
(16370)
师范(16249)
科学院(15772)
业大(15684)
基金
项目(79207)
科学(62717)
研究(58904)
基金(58865)
(50924)
国家(50569)
科学基金(42731)
社会(41018)
社会科(38947)
社会科学(38940)
基金项目(29956)
(28873)
教育(25503)
自然(24707)
资助(24599)
(24237)
自然科(24100)
自然科学(24097)
自然科学基金(23674)
编号(22244)
成果(19038)
(18765)
(18348)
重点(18230)
国家社会(18001)
教育部(16075)
(16024)
经济(15874)
课题(15765)
发展(15758)
期刊
(88803)
经济(88803)
研究(47336)
中国(26854)
(23793)
管理(19544)
(17391)
科学(17039)
学报(16845)
经济研究(15714)
(14405)
金融(14405)
财经(13630)
大学(13403)
学学(12811)
(11951)
问题(11454)
技术(11288)
业经(11257)
农业(11231)
(8981)
世界(8733)
技术经济(8560)
教育(8528)
国际(8426)
统计(8006)
经济问题(7290)
(6824)
经济管理(6774)
改革(6617)
共检索到217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振宇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可将经济体系的最终产品区分为终端需求和生产性投资两部分,并测算前者对后者以及整体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平均来看,近年消费对GDP增长贡献了50%,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了35%,进出口贡献了约15%。由于房地产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大约影响GDP增速3个百分点,这两项变化情况成为未来经济增长寻找新平台的关键环节。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应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抓紧化解各类风险,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瞿凌云  
由于生育水平的持续下降,我国未来人口总量趋于负增长和人口加速老龄化。本文应用Leslie模型,以总和生育率TFR=1.52为基准预测,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2050年升至27.73%,这将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中国仍处于人口红利期,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未来潜在经济增速仍将下滑。基准情景下,经济潜在增速将由2019年的6.3%逐步下滑至2035年的4.41%,2050年降至2.67%。悲观情景下,经济潜在增速将在2035年下探至4.28%,2050年降至2.33%;乐观情景下,经济潜在增速仍将下滑至2035年的4.71%,2050年降至3.04%。历史经验表明通胀中枢下移与人口老龄化相伴而生,因此需要警惕我国人口发展成为极高人口老龄化,总需求受到抑制,同时潜在经济增速下降,陷入低通胀水平的陷阱。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黎轲  霍志辉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中国经历了持续而快速的经济增长过程,被誉为"中国奇迹"。但是,自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出现持续下滑,2010年至2016年的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4%、9.3%、7.8%、7.7%、7.4%、6.9%、6.7%,呈现渐次下降的趋势。而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逐渐下滑的现状。然而,要对本轮经济放缓的根本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黎轲  霍志辉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中国经历了持续而快速的经济增长过程,被誉为"中国奇迹"。但是,自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出现持续下滑,2010年至2016年的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4%、9.3%、7.8%、7.7%、7.4%、6.9%、6.7%,呈现渐次下降的趋势。而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逐渐下滑的现状。然而,要对本轮经济放缓的根本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建伟  
我国经济增速能够持续回升,内在条件是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已进入复苏阶段,刺激经济增长有充足的内需扩大空间;外部因素是国内大力度的扩张性政策刺激内需快速增长,弥补了出口大幅度下降产生的需求缺口,使经济运行从2009年初的超跌状态迅速向内在增长趋势回归。未来经济增长取决于国内调控政策力度的稳定性与美欧日经济的发展动态。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能够实现GDP增长9%、物价涨幅控制在2%以内的良好发展状态。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建伟  
运用经济增长周期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速周期性波动及其动态均衡增长状态进行的模拟预测表明,未来10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呈周期性下降趋势,平均增速将从高速增长期10%左右的高速增长下降到6.5%左右的较快增长,经济增速的波动介于5%至8%之间。针对未来10年我国经济增速的阶段性转变与周期性波动走势,短期政策应以平抑中短期波动、稳定经济增长为主,中长期政策应以稳定出口、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与鼓励企业创新、促进经济结构升级为主,力争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良性循环。
[期刊] 改革  [作者] 伍戈  王梅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关键时期。由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速通常高于服务业,这种转移将导致社会总劳动生产率增速降低,进而导致实际经济增速下降。同时,由于服务业拥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劳动力市场仍保持稳定,甚至达到充分就业状态。换句话说,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速可能已经开始下降。对此,应更加审慎使用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等需求管理措施,与此同时应强化供给面的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坚  
经济增速放缓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局面,而在全球贸易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规则也在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文章在分析世界经济趋势和中国经济趋势基础上,分析经济增速放缓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剖析当前国际贸易规则新趋势,提出中国应对国际贸易新规则的策略:搁置争议,顺畅合作;在自贸区内寻求自由化和便利化;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并重,开放和控制并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坚  
经济增速放缓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局面,而在全球贸易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规则也在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文章在分析世界经济趋势和中国经济趋势基础上,分析经济增速放缓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剖析当前国际贸易规则新趋势,提出中国应对国际贸易新规则的策略:搁置争议,顺畅合作;在自贸区内寻求自由化和便利化;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并重,开放和控制并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坚  
经济增速放缓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局面,而在全球贸易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规则也在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文章在分析世界经济趋势和中国经济趋势基础上,分析经济增速放缓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剖析当前国际贸易规则新趋势,提出中国应对国际贸易新规则的策略:搁置争议,顺畅合作;在自贸区内寻求自由化和便利化;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并重,开放和控制并举。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方行明  刘朋  马双  
2007年以后,我国中西部地区潜在经济增长率全面超越东部地区,呈现出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尤其以西部地区最为突出,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产出缺口在经历了1993~1996年的短暂收缩后持续负向扩大,说明各地区实际产出长期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之下,这也说明我国整体及区域经济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唱衰中国经济的言论站不住脚。长期来看,未释放的经济增长潜力是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粗放式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只有加快技术进步、推动技术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挖掘发展潜力,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嘉  张屹山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活跃的金融因素影响着经济增长问题的每一个方面。利用统计趋势分解法估算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的当前状况,针对金融因素对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在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为7%左右的情况下,应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调整经济需求结构,降低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性,以减少金融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亚轩  
像许多其他经济理论一样,诸多的汇率理论模型告诉我们,经济增速和汇率之间的关系并不确定当前认为人民币汇率贬值的理由之一是,中国经济仍存在明显的下行压力,在经济触底之前,人民币汇率都将持续走弱。这背后的潜台词是,汇率也和股市一样是一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走强,汇率升值;经济转差,汇率贬值。但从理论和实际上看,经济增速和汇率的这种关系稳定吗?人民币汇率走势严格依赖经济增速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