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64)
- 2023(6899)
- 2022(5770)
- 2021(5128)
- 2020(4021)
- 2019(9243)
- 2018(9161)
- 2017(17647)
- 2016(9595)
- 2015(10730)
- 2014(10867)
- 2013(11001)
- 2012(10692)
- 2011(9956)
- 2010(10393)
- 2009(9344)
- 2008(9133)
- 2007(8283)
- 2006(7647)
- 2005(7217)
- 学科
- 济(50574)
- 经济(50526)
- 业(26750)
- 管理(24636)
- 企(18550)
- 企业(18550)
- 中国(18530)
- 地方(17719)
- 农(15664)
- 方法(15486)
- 数学(13320)
- 数学方法(13251)
- 业经(11597)
- 农业(11194)
- 地方经济(10314)
- 发(9420)
- 融(9302)
- 金融(9302)
- 银(9199)
- 银行(9177)
- 行(9001)
- 贸(8878)
- 贸易(8868)
- 财(8582)
- 易(8474)
- 制(8363)
- 学(8277)
- 环境(7483)
- 发展(7132)
- 展(7106)
- 机构
- 学院(141396)
- 大学(139473)
- 济(61502)
- 经济(60218)
- 研究(54707)
- 管理(50304)
- 中国(42326)
- 理学(41994)
- 理学院(41400)
- 管理学(40671)
- 管理学院(40409)
- 科学(32283)
- 京(31080)
- 所(28819)
- 财(27999)
- 研究所(25689)
- 农(25186)
- 中心(24027)
- 江(23219)
- 财经(21372)
- 范(20988)
- 师范(20797)
- 北京(20515)
- 业大(19503)
- 院(19492)
- 经(19316)
- 农业(19270)
- 州(18918)
- 经济学(18749)
- 省(18350)
- 基金
- 项目(86507)
- 科学(68278)
- 研究(64878)
- 基金(60984)
- 家(52744)
- 国家(52209)
- 科学基金(44146)
- 社会(41799)
- 社会科(39627)
- 社会科学(39620)
- 省(34793)
- 基金项目(31753)
- 教育(29349)
- 划(29124)
- 自然(26787)
- 编号(26328)
- 自然科(26173)
- 自然科学(26168)
- 自然科学基金(25692)
- 资助(25308)
- 发(24952)
- 成果(22101)
- 发展(20448)
- 展(20065)
- 重点(19624)
- 课题(19543)
- 部(18781)
- 创(17800)
- 国家社会(16855)
- 创新(16611)
共检索到237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惠明 杨美清 倪月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黎明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劳动合同期限是5年,但是每年要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履行。当劳动合同履行至第二个年度届满时,用人单位决定不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那么此时劳动合同是被解除还是终止?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解除条件问题在劳动合同的解除方面,草案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都分别加以明确。与《劳动法》原有的规定相比,较为显著的变化是,对用人单位的解除权加以严格限制,同时增加了劳动者适用即时解除权的情形。在征求意见时,许多人认为这些内容是对劳动者权益进行了更加有力的保护,也有利于监督用人单位的诚信合法经营;但也有不少人提出,劳动合同法应当力求在劳工权益和企业责任之间寻求平衡,而对企业包括解雇在内的用人自主权的过多限制,不仅会影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制,而且会进一步加深原有的社会矛盾。”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解学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邹世允 黄振东
案情简介张某于2008年4月1日进入某公司工作,签订劳动合同期限至2013年3月31日。2012年12月1日,公司通知其劳动关系将在2013年1月1日解除。2012年12月10日,张某突发疾病死亡。张某家属认为,张某突发疾病死亡与公司通知其劳动关系解除直接相关,故向公司提出了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等要求。公司则称:张某于2012年12月10日死亡,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双方劳动合同系劳动者死亡而于2012年12月10日终止,并不属于用人单位解除。故不同意张某亲属的请求。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珣 印红月
问:丁某是某食品公司的员工,双方于2009年12月1日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至2012年11月30日。2012年11月22日,食品公司通知丁某不再续签合同。2012年11月29日,丁某应食品公司要求到公司办理工作移交手续,并结算完所有费用,在终止劳动合同备案表上填写丁某的工作时间为2009年12月1日至2012年11月30日。在当天,丁某在返家途中遭遇车祸。2013年1月11日,丁某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食品公司拒绝承认期间双方之间存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栾居沪
案情简介■申请人赵某原为某机械制造公司职工,其于1995年10月至1998年10月在铸造车间从事造型工作,1998年10月至2004年4月在该公司铸造车间从事浇铸工作,在这近九年多的工作期间,申请人一直受到有害粉尘等职业病危害。2004年4月,赵某与某机械制造公司终止劳动合同。2014年9月,申请人突然病发住院,经山东省职业病医院诊断为"肺部占位待查及肺部感染",CT胸片诊断为"肺部占位、双上肺大阴影"。后又于2014年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文涛
判断劳动合同订立时女职工隐瞒怀孕事实是否构成欺诈,需要从欺诈的构成要件出发,展开层层推进的由客观到主观的逻辑推演式的论证分析。女职工一般没有主动告知怀孕事实的义务,其消极隐瞒怀孕事实的沉默,不构成欺诈。怀孕一般不属于女职工的重要性质,用人单位对女职工怀孕状况的错误认识,不构成重要的性质错误。女职工对怀孕事实的虚假陈述一般不具有违法性,不构成欺诈。欺诈和错误的认定,首先需要针对其涉及的特殊法律关系进行分析,在劳动合同领域的适用尤其如此。民法理论只有结合具体的部门法、结合案件的特殊事实,才能获得回应社会生活发展的生命力和想象力。与此同时,劳动法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为民法理论变革与演进提供了鲜活的社会素...
关键词:
欺诈 错误 劳动合同 怀孕事实的隐瞒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郭文龙
服务期约定作为用人单位保护自身权益、限制核心劳动者随意离职的一种法律手段,被广泛运用到劳动合同制度中。但由于目前的劳动合同立法并没有对服务期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实务中对服务期的合法性、其与劳动合同的关系,以及法律对服务期的规制等都存在不同的意见。本刊通过一个案例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