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5)
2023(5692)
2022(4841)
2021(4450)
2020(3854)
2019(8509)
2018(8507)
2017(16638)
2016(9040)
2015(9910)
2014(9887)
2013(9578)
2012(8886)
2011(7899)
2010(8115)
2009(7989)
2008(8391)
2007(7605)
2006(6812)
2005(6579)
作者
(24528)
(20636)
(20439)
(19718)
(13319)
(9897)
(9361)
(7765)
(7640)
(7475)
(7071)
(6912)
(6735)
(6688)
(6644)
(6305)
(6106)
(6030)
(6015)
(5794)
(5171)
(5002)
(4869)
(4750)
(4717)
(4674)
(4549)
(4455)
(4107)
(3979)
学科
管理(37745)
(37697)
经济(37620)
(33685)
(31054)
企业(31054)
(18591)
方法(16632)
数学(14828)
数学方法(14739)
(13804)
(13629)
财务(13611)
财务管理(13592)
企业财务(13178)
(9762)
体制(8687)
业经(8090)
中国(7803)
(7592)
金融(7590)
(7400)
(7336)
银行(7331)
(6915)
(6162)
(5847)
贸易(5842)
(5772)
(5738)
机构
大学(133616)
学院(131094)
(59170)
经济(58049)
管理(51980)
理学(44409)
理学院(44032)
管理学(43528)
管理学院(43269)
研究(41233)
(34504)
中国(33424)
(26618)
财经(26366)
(23888)
科学(20320)
(19805)
财经大学(19764)
(19755)
经济学(18906)
中心(18812)
研究所(17036)
经济学院(16980)
北京(16840)
商学(15783)
(15671)
商学院(15653)
(15384)
业大(15058)
(14935)
基金
项目(81075)
科学(65628)
基金(62252)
研究(60634)
(52645)
国家(52245)
科学基金(46399)
社会(41383)
社会科(39432)
社会科学(39423)
基金项目(32609)
(29676)
自然(29094)
自然科(28471)
自然科学(28464)
教育(28217)
自然科学基金(28007)
资助(25506)
(25000)
编号(23442)
(22429)
成果(20173)
(19733)
重点(17878)
教育部(17859)
国家社会(17706)
人文(17230)
(17189)
(16982)
创新(16204)
期刊
(66605)
经济(66605)
研究(42291)
(31110)
中国(25721)
管理(21764)
(17606)
金融(17606)
学报(16721)
科学(15874)
(14627)
财经(14581)
大学(14068)
学学(13425)
(12290)
经济研究(10401)
教育(10090)
技术(9996)
农业(9052)
问题(8935)
业经(8881)
财会(8756)
(8141)
会计(7849)
国际(7733)
理论(6723)
(6207)
技术经济(6206)
世界(6097)
现代(6044)
共检索到204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俞红海  徐龙炳  陈百助  
本文从投资行为视角,研究控股股东侵占与公司治理问题。理论上首次通过动态模型方法,研究发现股权集中、控股股东的存在会导致公司过度投资,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行为,同时自由现金流水平也对过度投资有正向影响;现金流权水平的提高、公司治理机制的改善,则可以有效抑制过度投资。实证上基于Richardson(2006)预期投资模型,采用面板数据方法,研究表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对过度投资有显著为正的影响,相对于私人控股,政府控股公司过度投资更严重,而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过度投资。这一研究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低效率投资现象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同时也为控股股东侵占提供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仲鸣  夏银桂  
基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理论,以2002~2006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在中国转型经济的制度背景下,公司控股股东、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正自由现金流易导致过度投资;并且在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中,正自由现金流更易导致过度投资;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趋于一致,可以抑制过度投资行为,而地方政府作为控股股东,减弱了持股比例上升带来的积极治理作用,产生了"溢出"效应。本文为理解终极控股股东对公司投资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苏德贵  雷鹏  
本文选用2007-2013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终极股东现金流权、控制权与过度投资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终极控股股东现金流权、控制权和过度投资存在倒U型关系,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与过度投资呈正相关关系,这是现金流权的激励效应和控制权的侵占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俞红海  徐龙炳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随着大批限售股解禁,大小非减持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面临的关键问题。文章在理论上首次通过动态模型研究大股东减持,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最优减持与其现金流权及公司治理水平正相关,而与控制权私利、外部市场回报负相关,且减持并非其必然选择。同时,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控股股东减持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基于第一大股东减持数据,实证研究结果基本验证了理论发现。文章揭示了大股东减持的内在机制,为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持股结构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前市场上的减持现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永壮  刘重庆  何金曙  
过度投资严重影响企业绩效的增长,过度投资的动因以及影响机制的研究是目前公司金融领域研究的重点、难点之一。本文以2008-2016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从控股股东角度来探索其对公司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自由现金流越多,过度投资越严重;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行为越严重。此外,股权制衡并不能显著抑制过度投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高宏进一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用金字塔式股权结构实现自身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依靠控制权占用企业发展资金来满足私有收益,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本文选取2012~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对企业研发投入有负向效应,进一步地,股权制衡呈现削弱这种负向效应,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现象在民营企业中更明显,而股权性质对这种负向效应没有显著影响。最后就针对解决"第二类代理问题"提出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玉罡  傅豪  
文章以2000-2008年进行了劣质收购的730个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控制权是否再度发生转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进行劣质收购后其控制权发生转移的概率越低。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盈利能力强、杠杆高、成长性好但营运能力差、规模小的公司更容易发生控制权转移;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流动比率差、杠杆高的劣质收购公司更容易发生控制权转移。这说明控制权市场的作用因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高低而有所不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万俊毅  
股权集中型公司是现代公司的主流组织形态之一,其代理成本主要产生于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通过发行多种类股票、交叉持股和金字塔式控股等方式,控股股东能够获取比与其股权份额相对应的名义控制权更大的实际控制权,因而更容易发生以侵害小股东权益作代价追求控制权私下收益的道德风险行为,致使代理成本高昂。声誉机制和法律手段能够迫使控股股东收敛侵占行为,且法律手段较声誉机制更为有效。在中国,声誉机制对控股股东基本不起作用,保护小股东权益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完善相关立法并加大执法力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慧香  孙莉  
基于2007~2016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三个层面综合分析了控制权配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分离度抑制企业创新,而超额董事席位和终极控股股东担任CEO均促进企业创新;终极控股股东直接控制公司的控制权配置方式更有利于企业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元旭  吉祥熙  
基于第二类代理问题的视角,对公司治理中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产生代理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发现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绩效、创新、捐赠和信息披露质量方面,但是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对研究结论的不一致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解释。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元旭  吉祥熙  
基于第二类代理问题的视角,对公司治理中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产生代理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发现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绩效、创新、捐赠和信息披露质量方面,但是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对研究结论的不一致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解释。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沈艺峰  况学文  聂亚娟  
文章以我国资本市场2002年非金融类A股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对公司现金持有量水平及其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当终极控股股东为国有股东时,控制权/现金流权系数与现金持有量水平显著正相关;而当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东时,控制权/现金流权系数与现金持有量水平虽然正相关,但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国有终极控股股东对高现金持有量水平具有较高的偏好;(2)当终极控股股东为国有股东,且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存在分离时,现金持有量的价值为0.769元;而当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不存在分离或虽存在分离但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东时,现金持有量的价...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白颖  
在所有权集中的情况下,最终控制股东可以通过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来转移公司财富以增加个人私利。并且当对投资者的保护较弱时,这种偏离的程度越大,最终控制股东掠夺的动机就越强烈。本文对最终控制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实现机制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展斌  张兆慧  
终极控股股东能够对企业过度投资产生重要影响,而高质量的盈余信息具有信息传递功能,能够影响终极控股股东的过度投资行为。本文以我国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增加能够抑制过度投资,而两权分离会诱发过度投资;自由现金流的增加会加剧过度投资,并增强两权分离与过度投资的负相关性;高质量的盈余信息能够减少过度投资,且在自由现金流较多时,削弱效果更强;高质量的盈余信息与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呈现协同效应,共同抑制过度投资;高质量的盈余信息能够减少两权分离导致的过度投资,且在自由现金流较多的企业,治理效果更显著。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吴东立  陈杰  
在股权结构集中下,终极控股股东会对企业负债与过度投资造成怎样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基于我国农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运用Richardson残差度量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研究发现:我国农业上市企业负债对过度投资水平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农业上市企业的国有终极控股性质并不会显著加重其过度投资状况;但是国有终极控股的性质削弱了农业上市企业负债对过度投资水平的抑制作用,且地方政府终极控股性质带来的削弱作用更强。由农业上市企业国有终极控股所带来的这种削弱作用正在不断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