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84)
- 2023(7166)
- 2022(5950)
- 2021(5587)
- 2020(4600)
- 2019(10269)
- 2018(9787)
- 2017(19786)
- 2016(10429)
- 2015(11315)
- 2014(11221)
- 2013(10865)
- 2012(10256)
- 2011(8983)
- 2010(9510)
- 2009(9150)
- 2008(8615)
- 2007(7840)
- 2006(7217)
- 2005(6730)
- 学科
- 济(37655)
- 经济(37616)
- 业(37552)
- 管理(36053)
- 企(33275)
- 企业(33275)
- 融(26440)
- 金融(26440)
- 银(24167)
- 银行(24166)
- 行(23343)
- 财(20306)
- 中国(17783)
- 务(15594)
- 财务(15568)
- 财务管理(15546)
- 方法(15382)
- 企业财务(15014)
- 制(14282)
- 数学(14041)
- 数学方法(13865)
- 中国金融(11200)
- 农(10944)
- 地方(9490)
- 业经(9358)
- 策(9106)
- 体(8663)
- 贸(7605)
- 贸易(7594)
- 体制(7547)
- 机构
- 学院(139167)
- 大学(135556)
- 济(62193)
- 经济(60790)
- 管理(53943)
- 理学(45143)
- 中国(44984)
- 理学院(44788)
- 研究(44443)
- 管理学(44209)
- 管理学院(43954)
- 财(37089)
- 财经(27702)
- 京(27064)
- 经(25127)
- 中心(23682)
- 银(23188)
- 融(22713)
- 银行(22429)
- 金融(22296)
- 科学(21842)
- 江(21503)
- 所(21403)
- 行(21035)
- 财经大学(20782)
- 经济学(19689)
- 人民(18655)
- 研究所(18447)
- 州(18174)
- 经济学院(17747)
- 基金
- 项目(82329)
- 科学(65839)
- 研究(64380)
- 基金(60660)
- 家(50296)
- 国家(49813)
- 科学基金(44244)
- 社会(41457)
- 社会科(39616)
- 社会科学(39607)
- 省(31838)
- 基金项目(30857)
- 教育(29268)
- 自然(27315)
- 编号(26812)
- 自然科(26706)
- 自然科学(26702)
- 资助(26298)
- 自然科学基金(26254)
- 划(26167)
- 成果(23109)
- 部(18917)
- 性(18640)
- 课题(18397)
- 重点(18341)
- 发(17776)
- 创(17719)
- 制(17433)
- 项目编号(17270)
- 教育部(16975)
共检索到228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鲁平 李一婧 段兴民 崔珊珊
文章以2010—2015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终极所有权的性质和结构与负债水平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与负债水平显著负相关,控制权与负债水平呈倒U型关系,两权分离度与负债水平显著正相关,两权分离度与负债水平间的正相关关系会受到成长性的影响而变弱;另外,考虑到终极控股股东的性质,地方所属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和两权分离度的正相关关系最显著,非国有上市公司次之,中央直属上市公司最弱。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吴东立 陈杰
在股权结构集中下,终极控股股东会对企业负债与过度投资造成怎样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基于我国农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运用Richardson残差度量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研究发现:我国农业上市企业负债对过度投资水平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农业上市企业的国有终极控股性质并不会显著加重其过度投资状况;但是国有终极控股的性质削弱了农业上市企业负债对过度投资水平的抑制作用,且地方政府终极控股性质带来的削弱作用更强。由农业上市企业国有终极控股所带来的这种削弱作用正在不断减弱。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吴东立 陈杰
在股权结构集中下,终极控股股东会对企业负债与过度投资造成怎样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基于我国农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运用Richardson残差度量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研究发现:我国农业上市企业负债对过度投资水平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农业上市企业的国有终极控股性质并不会显著加重其过度投资状况;但是国有终极控股的性质削弱了农业上市企业负债对过度投资水平的抑制作用,且地方政府终极控股性质带来的削弱作用更强。由农业上市企业国有终极控股所带来的这种削弱作用正在不断减弱。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栋
使用我国上市公司2000~2005年间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检验了控股股东控制下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负债与投资规模显著负相关,但负债对国有控股公司投资水平抑制作用较弱;负债抑制了低成长公司的过度投资,而对于高成长公司,负债抑制了其正常投资;短期负债相比长期负债相机治理作用较强;银行借款对非国有控股企业投资支出抑制作用更强;企业投资与银行借款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国有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减弱,而非国有控股企业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变化不会对投资与银行借款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控股股东 企业投资 负债融资 公司治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卉 杨兴全
本文以2004~2006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终极控股股东性质,考察了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金流权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正相关,而且这种正相关性在高自由现金流与低成长公司中更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两权分离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还与终极控股股东性质有关,与国有控股公司相比,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的正相关关系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更显著,而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正相关性显著高于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励励 陈辉发 张川
以沪深两市同时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类型和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对公司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越高,公司债券融资成本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地方政府和非国有控股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投资者要求的风险溢价更高,特别是公司两权分离程度越高,公司债券融资成本越高。本文的研究为公司股权结构对债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邓健 李凯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涛 姚解云
经济转型背景下的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力量,加之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终极控股股东,股权结构相对集中,少数股东权益侵占效应愈发明显,并进一步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形成与特征,促使优化融资结构与改善融资环境成为公司战略决策与内部治理的重点。为此本文基于终极控股股东视角,选取2012—2014年间沪深两市A股市场民营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其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影响,发现终极控股股东拥有的终极控制权比例、现金流权比例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两权分离度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基于终极控制权框架下的股权制衡度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管理层激励同样与债务融资负相关。
关键词:
终极控股股东 民营上市公司 融资结构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袁玲 池玉莲 李文华
本文以2008-2012年为研究区间,探讨了多元化经营对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并研究了表征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股权特征对多元化经营缓解融资约束功能的弱化作用。研究表明,多元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公司的融资约束问题,但在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影响下,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被弱化了。
关键词:
终极控股股东特征 多元化经营 融资约束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世辉 林勇 贺勇 曾辉祥
以控股股东担保为切入点,在考虑担保的连带责任风险的基础上,构建控股股东通过担保进行资金侵占的理论模型,并以2010—2014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担保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债务规模,并通过债务融资加大了资金侵占程度;现金流权在担保对债务规模和资金侵占程度影响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控股股东向较高现金流权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担保债务从而进行资金侵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世辉 林勇 贺勇 曾辉祥
以控股股东担保为切入点,在考虑担保的连带责任风险的基础上,构建控股股东通过担保进行资金侵占的理论模型,并以2010—2014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担保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债务规模,并通过债务融资加大了资金侵占程度;现金流权在担保对债务规模和资金侵占程度影响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控股股东向较高现金流权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担保债务从而进行资金侵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世辉 林勇 贺勇 曾辉祥
以控股股东担保为切入点,在考虑担保的连带责任风险的基础上,构建控股股东通过担保进行资金侵占的理论模型,并以2010—2014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担保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债务规模,并通过债务融资加大了资金侵占程度;现金流权在担保对债务规模和资金侵占程度影响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控股股东向较高现金流权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担保债务从而进行资金侵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卫东 许赛
本文利用我国2006~2014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数据,研究终极控股股东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在该影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现金流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呈U型结构,随现金流权的增大,现金流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由正转负。就我国市场而言,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负向影响,这种负向影响程度随融资约束的提高而减弱。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琦 贺娟
本文基于控股股东利益最大化视角,构建了市场时机影响公司投资支出的理论模型。模型分析表明,控股股东选择在市场时机高涨的情况下迎合投资者情绪进行过度投资,并在股票价格高估的情况下实施股权再融资。在实证检验中,本文以2008—2012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市场时机的衡量指标,检验结果表明,股票市场上的市场时机对公司投资和股权再融资均产生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的情况下更加强烈。本文研究成果从控股股东视角对市场时机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扩展,同时,也丰富了公司投融资决策领域的相关文献。
关键词:
控股股东 市场时机 投资支出 股权再融资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方胜 田敏 冯山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违规关联担保等掏空行为屡禁不止,是资本市场持续存在的风险因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3—2020年数据,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控股股东掏空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掏空行为显著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机制分析表明,从融资决策来看,掏空行为导致企业杠杆率与过度负债程度上升、营运资本下降;从投资决策来看,掏空行为会挤出实业资本支出。异质性分析发现,与掏空较少的企业相比,掏空行为严重的企业其风险承担水平的上升伴随着其绩效的下降。鉴于此,应强化对掏空的监查,提高掏空行为的处罚力度,开发数字化监管手段监测与预警掏空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