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00)
2023(4901)
2022(3968)
2021(3692)
2020(3180)
2019(7074)
2018(6750)
2017(13452)
2016(6981)
2015(7685)
2014(7404)
2013(7459)
2012(6780)
2011(5828)
2010(6206)
2009(6385)
2008(5723)
2007(5158)
2006(4511)
2005(4243)
作者
(18164)
(14874)
(14752)
(14210)
(9659)
(7328)
(6939)
(5970)
(5535)
(5504)
(5135)
(5107)
(4822)
(4733)
(4675)
(4654)
(4634)
(4355)
(4277)
(4167)
(3827)
(3697)
(3534)
(3487)
(3409)
(3385)
(3281)
(3254)
(3033)
(2973)
学科
(28403)
(26600)
企业(26600)
管理(26450)
(26359)
经济(26337)
(25240)
金融(25240)
(22274)
银行(22267)
(21531)
(16606)
(14536)
财务(14520)
财务管理(14504)
中国(14202)
企业财务(13751)
方法(12161)
(11377)
数学(11135)
数学方法(11049)
中国金融(10942)
(7064)
业经(6521)
地方(6500)
体制(6382)
(5651)
(4740)
制度(4737)
事业(4463)
机构
学院(92089)
大学(91456)
(40617)
经济(39706)
管理(35152)
中国(31058)
理学(29615)
理学院(29398)
管理学(28961)
管理学院(28804)
研究(27420)
(24694)
财经(19131)
(18056)
(17592)
(17347)
金融(17259)
(17146)
银行(16547)
中心(15941)
(15536)
财经大学(14635)
人民(13588)
经济学(13530)
(13447)
(13246)
科学(13229)
(12504)
经济学院(12286)
国人(12243)
基金
项目(55506)
科学(43885)
基金(41819)
研究(41022)
(35086)
国家(34773)
科学基金(30982)
社会(27277)
社会科(26152)
社会科学(26146)
基金项目(21770)
(21482)
自然(19572)
自然科(19188)
自然科学(19186)
自然科学基金(18871)
教育(18343)
资助(18100)
(17320)
编号(16248)
成果(13789)
(12700)
重点(12304)
(12220)
(12049)
(11946)
(11776)
国家社会(11460)
教育部(11458)
人文(11335)
期刊
(42582)
经济(42582)
(30500)
金融(30500)
研究(28973)
(24228)
中国(18049)
管理(13533)
学报(11809)
(11518)
财经(10463)
科学(10282)
大学(9611)
学学(9391)
(8728)
财会(8608)
会计(7403)
经济研究(6854)
农业(6457)
技术(6220)
理论(6134)
业经(5953)
通讯(5759)
会通(5753)
实践(5539)
(5539)
问题(5127)
中国金融(5062)
国际(4275)
(4226)
共检索到150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卉  杨兴全  
本文以2004~2006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终极控股股东性质,考察了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金流权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正相关,而且这种正相关性在高自由现金流与低成长公司中更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两权分离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还与终极控股股东性质有关,与国有控股公司相比,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的正相关关系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更显著,而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正相关性显著高于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励励  陈辉发  张川  
以沪深两市同时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类型和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对公司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越高,公司债券融资成本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地方政府和非国有控股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投资者要求的风险溢价更高,特别是公司两权分离程度越高,公司债券融资成本越高。本文的研究为公司股权结构对债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洪昀  李婷婷  姚靠华  
采用2010-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融资融券机制、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两权分离度越高,大股东掏空越严重。而融资融券抑制了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引起的大股东掏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投资者保护环境更差、信息披露质量较低、内部治理机制更差的公司中,融资融券的掏空治理效应更加明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韩雅洁  
本文以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研究作为理论基础,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女性董事对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影响机制,并检验了两权分离度对女性董事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董事的存在对控股股东代理成本并无显著性影响,但女性独立董事、具有政府背景(曾任或现任政府职务)女性董事、学术研究背景女性董事、女性监督董事会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代理成本起到约束作用。进一步研究显示,在非政府控制上市公司中,随着两权分离度的增加,控股股东更倾向于通过"隧道挖掘"方式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并且随着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增加,政府背景女性董事以及女性监督董事对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为上市公司通过董事会治理结构影响控股股东代理成本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证依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兴全  曾义  
本文以2003年至2008年期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终极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分离、公司投资行为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股东的两权分离导致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进而降低了公司价值,而且这种负面作用在高自由现金流公司中更严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麦穗亮  
本文选取2014—2017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两权分离与投资现状的关系,并尝试选取了非标准审计意见作为外部监督代理变量,研究其对控股股东两权分离造成的非效率投资的可能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第一,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越大,公司越倾向于扩大投资规模,两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二,控股股东两权分离与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而与投资不足无显著相关关系;第三,考虑在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且其存在持续影响的情况下,两权分离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并没有受到显著的抑制,这反映了当前外部审计对控股股东所造成的过度投资并没有治理效果。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春华  杨兴全  陈旭东  
以2007-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以及直接吸收合并等扩张性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权以及两权分离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收购公司并购后1-2年内股东财富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权对公司并购绩效具有"激励效应",而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会导致公司并购绩效的恶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公司高自由现金流和低成长性会加强两权分离对公司并购绩效的负向影响,并且两权分离对公司并购绩效的负面影响在民营上市公司更加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雁堃  
本文选取2013-2016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初始研究样本,对控股股东性质、会计信息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控股股东性质对会计信息质量与股权融资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控股企业性质能够显著增强会计信息质量对股权融资成本之间的相关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婉君  罗威  
以2004~2006年度我国沪深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治理机制是否会对其股权融资成本产生影响。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治理机制对股权融资成本产生了高度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进一步从股权融资成本视角考察控股股东性质、治理环境对机构股东积极治理效应的影响发现:国有控股抑制了机构投资者作用的发挥;相对于中央控股公司,地方控股公司进一步降低了机构投资者的积极作用;市场化程度、法治水平对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应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何丹  朱建军  
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股权分置下和存在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时股权融资活动对控股股东股权价值的影响,然后对融资成本的定义进行拓展,计量出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指出控股股东的股权融资成本远远低于其债务融资成本是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袁玲  
本文以2004年至2008年期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终极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股东的两权分离对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价值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这种负面作用在高自由现金流公司及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更严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杜建华  
基于2004~2011年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结合投资者保护机制研究终极股东控制下的过度投资问题,结果发现,两权分离度与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终极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引发过度投资问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当终极股东持有较多的现金流权时,可起到投资者利益保护的作用;同时,投资者法律保护也可抑制两权分离导致的过度投资,而这一作用在国有上市公司中表现更为明显。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唐玮  夏晓雪  姜付秀  
股权质押增强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策略性"市值管理"的动机,增大了上市公司与外部资金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可能加剧公司融资约束。本文以2004-2015年间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以上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提高了公司的融资约束水平。同时,在国有企业、国际"四大"审计以及股票流动性较高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融资约束效应较弱。本文在丰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经济后果以及融资约束等相关领域文献的同时,还具有较为重要的政策含义,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应该关注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所产生的"负外部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雪莹  王聪聪  
本文利用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的相关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债券信用评级和定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债券发行时的信用评级具有负向影响,对债券信用利差有正向影响,进而推升发债融资成本;并且这一效应对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以及股价崩盘风险较高的上市公司表现尤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熊市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发债融资成本的增加效应比牛市时更为明显;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发债融资成本的增加效应更加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钟海燕  戚拥军  
基于第二类代理问题和终极控制权理论的视角,本文就民营上市公司选择激进或是保守避税战略的形成动因,以及避税战略影响公司价值的内在机理这两个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卷入程度越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程度越高,上市公司避税战略风格越趋向于激进;避税战略风格越趋向于激进,上市公司终极控股股东实施攫取控制权私利的掏空行为的动机越强烈,这将显著损害公司的业绩和降低公司的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