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84)
- 2023(13615)
- 2022(11997)
- 2021(11243)
- 2020(9564)
- 2019(22110)
- 2018(22005)
- 2017(43140)
- 2016(23447)
- 2015(26016)
- 2014(26045)
- 2013(25823)
- 2012(23646)
- 2011(21180)
- 2010(21196)
- 2009(19583)
- 2008(19561)
- 2007(17209)
- 2006(15245)
- 2005(13824)
- 学科
- 济(93517)
- 经济(93379)
- 管理(74593)
- 业(69309)
- 企(60739)
- 企业(60739)
- 方法(43340)
- 数学(37330)
- 数学方法(36931)
- 财(29191)
- 中国(23471)
- 农(22966)
- 制(22937)
- 业经(21148)
- 学(20188)
- 务(19436)
- 财务(19364)
- 财务管理(19332)
- 企业财务(18533)
- 地方(17492)
- 体(16267)
- 理论(15893)
- 银(15447)
- 银行(15399)
- 融(15223)
- 金融(15220)
- 贸(15219)
- 贸易(15208)
- 农业(15010)
- 和(14776)
- 机构
- 大学(336268)
- 学院(331155)
- 管理(132792)
- 济(132781)
- 经济(129877)
- 理学(115242)
- 理学院(113946)
- 管理学(112044)
- 管理学院(111443)
- 研究(109979)
- 中国(82375)
- 京(71646)
- 科学(66572)
- 财(65612)
- 所(54990)
- 财经(52052)
- 农(49791)
- 研究所(49685)
- 中心(48752)
- 江(47883)
- 业大(47653)
- 经(47251)
- 北京(45545)
- 范(42729)
- 师范(42328)
- 经济学(40175)
- 院(39942)
- 财经大学(38898)
- 农业(38758)
- 州(38657)
- 基金
- 项目(224487)
- 科学(177293)
- 基金(164534)
- 研究(164377)
- 家(142455)
- 国家(141293)
- 科学基金(122191)
- 社会(104190)
- 社会科(98724)
- 社会科学(98698)
- 基金项目(87717)
- 省(86313)
- 自然(79805)
- 自然科(77916)
- 自然科学(77898)
- 自然科学基金(76541)
- 教育(75562)
- 划(72794)
- 资助(67991)
- 编号(66300)
- 成果(54667)
- 部(50395)
- 重点(49972)
- 创(46639)
- 发(46299)
- 课题(45456)
- 制(43763)
- 教育部(43641)
- 创新(43523)
- 科研(42862)
- 期刊
- 济(146181)
- 经济(146181)
- 研究(101184)
- 中国(63078)
- 财(52310)
- 学报(52000)
- 管理(50072)
- 科学(47808)
- 农(44477)
- 大学(39953)
- 学学(37515)
- 教育(35554)
- 融(30414)
- 金融(30414)
- 农业(30339)
- 技术(27581)
- 财经(26253)
- 经济研究(23137)
- 业经(22506)
- 经(22267)
- 问题(18683)
- 理论(16915)
- 图书(16271)
- 技术经济(15779)
- 科技(15512)
- 实践(15238)
- 践(15238)
- 业(15152)
- 现代(15123)
- 版(15080)
共检索到486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邵春燕 李存生
一、终极控制股东与内部控制相互影响众多研究表明,在我国相对集中的金字塔式股权结构下,终极控制股东在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金字塔结构下终极控制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程度较大时,终极控制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拥有决策控制权,此时由于其控制权的存在,终极控制股东为了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同时也为了掩盖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所带来的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行为,其有动机也有能力通过控制管理层来影响或干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以及企业内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坤 杨淑娥 杨蓓
文章以2002~2006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1439个观察值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终极控制股东超额控制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负债融资不会造成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的稀释,且扩大了其可控制的现金流,便利了它们的攫取行为,终极控制股东倾向于提高资本结构杠杆水平。终极控制股东的超额控制程度越大,这种动机就越强。
关键词:
终极控制股东 超额控制 资本结构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韩亮亮 李凯
以2005年中国269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资本结构决策中存在的终极股东代理问题。研究发现,终极股东的控制权、制衡度和现金流权与受控公司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在受控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决策中,终极股东控制权比例和制衡度越高,股权融资给终极股东带来的控制权稀释风险越低,终极股东偏好股权融资;终极股东现金流权比例越低,终级股东承担的债务破产风险越小,终极股东偏好债务融资。研究结论一方面支持资本结构具有公司治理效应,另一方面证实了终极股东在资本结构决策中确实存在主动规避治理效应的动机和行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谢振莲 吕聪慧
本文试图梳理以往对大股东控制下的关联交易的研究,从关联交易与股权结构的相关关系、大股东控制下的关联交易的原因分析、以及遏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的对策三个角度来探讨以往的研究,以求对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
关联交易 股权结构 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小华
由于在资本市场中的特殊地位,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控制权转移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控制权转移对利益相关者和上市公司本身有何影响,中外文献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总体来看,控股股东控制权转移可能引起管理层变动,管理层也会采取措施迎合或者防御控制权转移;控制权转移过程中可能出现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由于选取样本不同,研究对控制权转移对上市公司股价、成交量的影响,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的结论不统一。
关键词:
控股股东 控制权转移 影响 文献综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韩亮亮 李凯 方圆
本文以2005年我国270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金字塔股权结构的"内部资本市场假说"和"终极股东利益侵占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金字塔股权结构复杂性与上市公司全部非银行借款率、短期非银行借款率显著正相关,即金字塔股权结构越复杂,所形成的内部资本市场规模越大,上市公司越倾向选择非银行借款,这表明金字塔股权结构确实发挥了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作用;终极股东现金流权与总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显著负相关,这表明终极股东的现金流权越大,侵占其他股东利益的程度越低,避免了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相反,终极股东的现金流权越小,侵占其他股东利益的程度越高,从而引起公司财务状况恶化,资产负债率增加。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兴全 曾义 吴昊旻
文章以2004年至2009年期间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市场化进程、终极股东控制与公司资本投资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终极控制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与公司的政府控制性质降低了公司资本投资的价值,两权分离的这种负面作用在低成长与高自由现金流的公司中更严重;市场化进程有利于提升公司资本投资的价值,并能抑制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对公司资本投资价值的负面影响,但市场化进程的这种积极作用在政府控制的公司较弱。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万立全
终极控制股东的股权结构特征表现在终极控制股东对所控制公司的所有权、控制权、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以及终极控制股东股份性质等方面。本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较大,终极控制股东以较小的所有权掌握着较大的控制权,国家控制主体占较大比重。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股权结构披露存在问题,应从提高公司披露水平、明确界定实际控制人标准、增加实际控制人披露内容和强化实际控制人披露责任等方面完善终极控制股东股权结构的信息披露。
关键词:
终极控制股东 股权结构 控制权 所有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姜毅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5~2011年的39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终极股东两权分离度及现金持有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当终极股东为国有企业时,提高两权分离度会显著降低持有现金的价值效应;而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会显著增加持有现金的价值效应。进一步检验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是否会抑制终极股东两权分离度对于现金持有价值的侵害。研究发现,当终极股东为国有企业时,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会抑制两权分离度对于现金持有价值的侵害,增加持有现金的价值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晨蓓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由分散转为集中,传统的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矛盾也逐步转变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矛盾。终极控制股东作为公司各项决策的关键人物,他们对公司的影响毋庸置疑。他们会利用金字塔股权结构、交叉持股等方式控制上市公司,以最小的现金流权去获得最大的控制权,他们也会因为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去寻找弥补控制权成本的手段,抑或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去获取私有收益,从而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
关键词:
终极控制股东 私有收益 侵占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祥建 刘建军 徐晋
本文从公司控制链微观结构的视角研究了大股东的终极控制与掠夺行为。金字塔式控股结构和交叉持股是大股东实现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两种重要方式 ,并造成了大股东对小股东掠夺的强烈动机。通过建立一个模型分析了大股东掠夺行为产生的机理 ,大股东能够用较少的现金流权来实现对公司的实质控制是掠夺行为产生的本质原因 ,从而攫取更多的控制权私人收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柴丽君 杨璐 唐勇军
以2012-2014年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突破了基于"有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已被完全披露,而没有披露的企业则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假设,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进行具体认定的基础上,从终极控股股东的视角,实证分析其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的影响,发现: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越大,控制层级越多,企业越不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信息;产权性质不同的终极控股股东,其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的影响会存在差异。
关键词:
终极控股股东 内部控制 重大缺陷披露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柴丽君 杨璐 唐勇军
以2012-2014年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突破了基于"有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已被完全披露,而没有披露的企业则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假设,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进行具体认定的基础上,从终极控股股东的视角,实证分析其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的影响,发现: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越大,控制层级越多,企业越不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信息;产权性质不同的终极控股股东,其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的影响会存在差异。
关键词:
终极控股股东 内部控制 重大缺陷披露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斌
迄今为止在对公司治理实践的研究中,社会因素在上市公司控制中所发挥的作用经常容易被忽视,也没能有意地、积极地把握其对终极股东"股权控制"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以社会资本为引,阐释其自身存在的现实隐蔽性和历史必然性,以此说明社会资本在上市公司终极股东股权控制研究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终极股东 股权控制 社会资本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沈艺峰 况学文 聂亚娟
文章以我国资本市场2002年非金融类A股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对公司现金持有量水平及其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当终极控股股东为国有股东时,控制权/现金流权系数与现金持有量水平显著正相关;而当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东时,控制权/现金流权系数与现金持有量水平虽然正相关,但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国有终极控股股东对高现金持有量水平具有较高的偏好;(2)当终极控股股东为国有股东,且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存在分离时,现金持有量的价值为0.769元;而当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不存在分离或虽存在分离但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东时,现金持有量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