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53)
2023(18323)
2022(15347)
2021(14062)
2020(12096)
2019(27478)
2018(27180)
2017(52474)
2016(28108)
2015(31712)
2014(31648)
2013(31270)
2012(28816)
2011(25872)
2010(26265)
2009(24736)
2008(24612)
2007(22150)
2006(19514)
2005(18017)
作者
(81023)
(67946)
(67809)
(64622)
(43442)
(32471)
(30824)
(26469)
(25653)
(24229)
(23332)
(22815)
(21673)
(21605)
(21187)
(20934)
(20211)
(20210)
(19659)
(19480)
(16828)
(16772)
(16532)
(15597)
(15238)
(15214)
(15048)
(14888)
(13608)
(13385)
学科
(136679)
经济(136511)
(103183)
管理(98196)
(91860)
企业(91860)
方法(55794)
数学(46068)
数学方法(45577)
(39533)
(36334)
业经(35728)
中国(30100)
(28307)
(27220)
财务(27154)
财务管理(27108)
地方(26175)
企业财务(25759)
农业(25123)
(23364)
技术(21293)
(21047)
(20884)
(20728)
贸易(20715)
理论(20531)
(20062)
(19714)
(19391)
机构
学院(413478)
大学(409045)
(180390)
经济(176867)
管理(162898)
理学(139474)
理学院(138056)
管理学(135926)
管理学院(135148)
研究(134155)
中国(105566)
(85712)
(84444)
科学(78779)
(67574)
财经(67495)
(67266)
(63722)
中心(62704)
(61069)
研究所(60189)
业大(58464)
经济学(55613)
农业(52834)
北京(52610)
经济学院(49873)
财经大学(49625)
(49618)
(49169)
师范(48668)
基金
项目(266729)
科学(212181)
基金(196163)
研究(195421)
(169199)
国家(167756)
科学基金(146224)
社会(127185)
社会科(120628)
社会科学(120595)
(104714)
基金项目(103788)
自然(93871)
自然科(91727)
自然科学(91698)
自然科学基金(90093)
教育(89514)
(86626)
资助(79598)
编号(78239)
成果(62955)
(59630)
重点(59627)
(57363)
(57250)
课题(53463)
创新(53131)
国家社会(52970)
(52521)
教育部(51752)
期刊
(208561)
经济(208561)
研究(121527)
中国(78926)
(71896)
管理(65543)
(62780)
学报(58686)
科学(56306)
大学(45895)
学学(43889)
农业(42273)
(40187)
金融(40187)
技术(38601)
教育(35173)
财经(34975)
业经(33619)
经济研究(32923)
(30146)
问题(26901)
(24330)
技术经济(23449)
(20568)
统计(20501)
财会(20056)
世界(19893)
现代(19604)
商业(19188)
(19151)
共检索到622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燕  方鑫  张偲  
在La Porta等(1999)开创终极控制权的讨论以来,众多学者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探索和文献铺垫,显示出公司治理领域对终极控制权配置格局及终极控制权经济后果的关注。这些文献的切入点包括投资者利益保护、企业价值、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结构与资金成本、企业风险等。其中,投资者利益保护可视为宏观层面的经济后果,而其他方面则为企业微观方面的经济后果。本文基于微观视角,从企业价值、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结构与资金成本、企业风险等方面对终极控制权配置的经济后果进行综述。文献显示,只有对上市公司的隐性终极控制权进行研究,进而与国外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真正揭示我国公司治理的深层次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公司治理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楚宏  林丹明  王斌  
企业的控制权配置行为是获取和维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行为,企业中各要素所有者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源是否具备成为战略性资产的充要条件而进行讨价还价来配置控制权。由于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符合战略要求、能够成为战略性资产的资源并不相同,由此导致了企业的控制权配置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慧香  孙莉  
基于2007~2016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三个层面综合分析了控制权配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分离度抑制企业创新,而超额董事席位和终极控股股东担任CEO均促进企业创新;终极控股股东直接控制公司的控制权配置方式更有利于企业创新。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邵军  张君子  
以ST万杰与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等的合并为例,分析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动机与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大股东完全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没有实现合并的协同效应;合并主要为了避免ST万杰退市,保住壳资源;合并是当地政府推动下的企业合并。研究结论对完善中的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钱志昂  柳景源  丁漪  邵军  
文章以友谊股份与百联股份合并为例,分析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友谊股份利用国家的利好政策,通过与百联股份进行的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其上下游企业进行整合,完善了其价值链,扩大了市场份额,提升其竞争力。其财务状况得到了改善的同时,发展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对其股票收益率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分析,发现市场比较认可友谊股份所做的合并。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巩静文  鲍在山  
一、引言21世纪发行制度改革的试行期间,壳资源非常稀缺,与之相对的是在2016年的中概股回归中,借壳上市之风盛行。五矿集团作为其中一员,所做的与其他"壳"的控制人不同。五矿集团的壳只给自己的子公司用,其控股子公司五矿稀土就是借五矿集团的壳上市由山西关铝更名而来。2000年以来,五矿稀土经历了两次保壳,一次借壳。从2008年到2010年的连续三年亏损之后凭借非经常性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垒  刘新民  崔宁  
考虑终极控股股东大都具有创始高管身份的事实,本文以2010-2014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终极控制视角下创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行为,从影响效果和效率两个层面回答创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否会拖累经济后果。研究表明,与成熟的主板上市公司不同,创业板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及企业社会责任均与公司经济绩效和经营效率正相关,企业社会责任在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公司经济绩效和经营效率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社会责任在终极控制权视角下影响公司经济绩效的中介作用大于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的中介作用;在分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月欣  
本文运用罗宾斯泰英的轮流叫价谈判模型对企业控制权配置进行了动态分析。文中认为,企业控制权的唯一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结果取决于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耐心程度。耐心程度取决于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实力、稀缺程度、专用性、唯一性和流动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控制权配置的未来趋势和多样化特征,并根据我国现状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瑶  余渡  
沿着产权链条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战略部署。本文手工收集在控制链条上发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上市公司,检验控制链混改对控股子公司治理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链混改后,表征代理问题的在职消费与过度投资以及表征资源配置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下降,即控制链混改在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同时削弱了其效率。机制检验发现,控制链混改一方面强化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约束,限制了隐性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未能同步改进薪酬制度,最终导致上市公司陷入强约束与弱激励的困局。进一步探讨发现,控制链混改比例与混改层次对上述结果没有显著影响;相较于控制链混改,控制链私有化不会出现“强约束-弱激励”困局;长期来看,控制链混改对上市公司造成的效率损失有所缓解。上述结论表明,单纯的股权多元化以及局部的市场化改革难以解决国有企业的治理与效率问题,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采取系统性思维。本文研究结论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颜光华  沈磊  蒋士成  
主流的西方企业理论从资产专用性角度来研究企业控制权分配,无法很好解释企业控制权分配与企业参与者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资产专用性和专有性是资产的二重性,资产专有性才是企业控制权的源泉,企业内部控制权在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分配取决于两者资产的专有性强弱,而不同资产所有者对企业控制权的实现形式取决于其资产拥有者行使控制权所获得收益和付出的成本大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彭代武  宣云  林晓华  高燕  
本文以2007—2010年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助的情况及终极控制权配置格局对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助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级别、上市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及沿海发达地区与政府补助显著正相关,管理费用比率、上市时间与政府补助显著负相关。基于遵循政府补助用途、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本文认为政府补助应兼顾中央与地方,上市公司应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遏制不合理的在职消费。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熊道伟  
封闭性和对于关键岗位的家族化控制,导致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和运营低效率。而控制权的配置不一定由家族成员掌握全部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只要大部分和基本掌握上述两种权利是完全可行的。将企业的一部分控制权让渡给职业经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吸收新的内生性生产要素,形成有效的决策和经营权利的相互制衡,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刚  侯晓红  
本文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依次分析我国政府行为、市场化进程和资本市场发展特征对公司终极控制权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私有性质终极控制股东为保护私有产权向政府寻租,为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和资源转移等多重动机选择集团化、股权集中的终极控制权安排;国有性质终极控制股东为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变革制度和缓解地方政府公共治理压力也会选择股权集中的金字塔结构。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初期所形成的重筹资和上市公司独立性不足特征也使终极控制股东的上述动机通过上市公司更加容易实现。所以,特定终极控制权配置结构与特定制度环境下的终极控制股东利益模式相互强化,治理大股东控制和利益侵占则需要多种制度因素的协同变革。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月明  付婷  
本文以2010—201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中央政府终极控股企业(央企)、地方政府终极控股企业(地方国企)和私有产权控股企业(私企)的会计稳健性与过度投资水平差异以及会计稳健性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三组企业中,私企的会计稳健性最高,过度投资水平最低;央企的会计稳健性高于地方国企,地方国企的过度投资水平则高于央企。会计稳健性在私企发挥了缓解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但在地方国企和央企均不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烜  吴春雷  张秋生  
基于三个悖论,从努力成本补偿的角度提出了国企高管超控制权薪酬的概念,并构建了嵌入超控制权薪酬及其成本的高管效用模型,进一步推演薪酬替代机理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在薪酬管制的背景下,由于超控制权薪酬对货币薪酬的替代性,监督力必须随之调整至最佳点以使超控制权薪酬和企业业绩均保持在市场均衡的水平;而在最佳点以外,随着监督力调整方向和程度的不同,超控制权薪酬和企业业绩也会各自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方向和幅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